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赵建华)通过对地方政府、企业的大量调研之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7日在北京发布2022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报告和2022年“企业成本”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报告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将呈企稳回升趋势,但基础尚不稳固,财政对冲公共风险的压力依然很大。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6%。受经济下行、疫情扰动和大规模留抵退税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当年二季度大幅回落,4月同比增速降至疫情发生以来最低,特别是上海等受疫情冲击明显的地区收入降幅更明显;2022年6月以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恢复增长。
报告介绍,财政收入增长区域分化显著。2022年,31个省份中仅有8个地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正增长(自然口径),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收入大幅增长。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的区域财政收入下降,尤其是东部地区减收明显。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1%。其中,人员刚性支出占比进一步提升。报告介绍,有东部地区市县反映,过去西部地区处于“财力保基本、发展靠举债”的格局,现在东部地区也呈现出这一苗头。地方财政收不抵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2022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受土地出让收入拖累下降超过20%。报告指出,土地净收益减少导致地方可用财力“雪上加霜”。地方债付息增速较快,冲击基层政府财政可持续性。
通过对全国1.3万余家企业的线上问卷调研,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还发现,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推动了宏观税负的持续下降,尤其是2022年降幅更为明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21年的17.7%和15.1%分别降至2022年的16.8%和13.8%。有超过60%的接受调查访问企业表示,“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低于5%。
同时,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小幅下降,用能成本稳中有升;物流成本整体呈上升趋势;融资规模稳步上升,融资成本逐年下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度成本降低。但乌克兰危机、疫情反复等因素,抬高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公共风险水平,对冲了降成本政策的效果。
报告介绍,中国企业资产负债率和营业成本率呈上升态势,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成本抬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上升,人工成本呈现趋势性上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