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评 新闻时政 华人生活 便民服务 文化旅游 中欧活动 视频

留学 华助 移民 居留 法律政策 中欧教育 使馆服务 便民综合 社交
首页->
  •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ust firmly thwart any attempt of reviving militarism: Chinese FM
    2025-11-20 14:26
    (ECNS) -- As China marks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ust guard against and firmly thwart any attempt to revive militarism, jointly uphold the post-WWII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safeguard world peace, said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person Mao Ning on Wednesday. At the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 a journalist pointed out that many analysts have noted that Sanae Takaichi is the first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to explicitly describe a hypothetical scenario concerning Taiwan as a "survival-threatening situation." It implies that Japan could exercise the right of "collective self-defense" if such a situation occurs, which makes Japan's armed intervention in the Taiwan Strait a possibility, which would be unacceptable to China, given its red line, the journalist said. In response, Mao said the right of collective self-defense set forth in the UN Charter is created to safeguard the collective secur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prevent the revival of fascist forces. Japan has been restricted from exercising this right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Potsdam Proclamation clearly states that Japan should not "re-arm." "Japan commits in its Constitution to ‘forever renouncing war and the threat or use of force as means of settling international disputes' and established the exclusively defense-oriented principle. Together they codified Japan's obligations as a defeated country," she said. The spokesperson stressed that a brief look at history will show that to use "survival-threatening situation" and "self-defense" as a pretext is a go-to tactic for Japanese militarism to launch aggression. In 1931, Japan called whether it could seize Manchuria as "survival-threatening," and used that as a pretext to carry out 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and invaded and occupied Northeast China, she added. Japan later claimed that to defend "the Greater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 was an existential battle for Japan, enlarging its war of aggression to the entire Asia. Whether to attack Pearl Harbor was also deemed as "survival-threatening" to Japan, which ignited the Pacific War. The spokesperson reaffirmed that the historical tragedy must not repeat itself. (By Evelyn)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20/397427.shtml
  • Some injured Chinese tourists return home after deadly Bali crash
    2025-11-20 14:24
    (ECNS) — Some Chinese tourists injured in a recent traffic accident in Bali have returned to China for further medic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onsulate General in Denpasar. Local police in Indonesia's Bali Province have launch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cident. The accident occurred in the early hours of Nov. 14 in Buleleng, northern Bali, when a vehicle carrying 13 Chinese tourists crashed, leaving five dead and eight injured. Following the incident, the consulate activated its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coordinated medical assistance with local authorities, arranged translation support, and facilitated contact with the victims' familie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in China. Injured passengers were later transferred to a hospital in Denpasar, where consular staff and local Chinese community volunteers provided ongoing support. Chinese Consul General Zhang Zhisheng visited the injured tourists on Nov. 15 to convey condolences for the deceased and extend sympathies to those wounded. The consulate said it has been working with airlines to arrange the early return of injured travelers. Families of the victims have also arrived in Bali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hinese authorities. The consulate said it will continue to monitor the treatment of the injured and assist with follow-up matters for the deceased. (By Evelyn)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20/397426.shtml
  • No market for Japanese aquatic products even if they enter China: FM
    2025-11-20 14:24
    (ECNS) -- Under current circumstances, there will be no market for Japanese aquatic products even if they enter China,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person Mao Ning said on Wednesday. Mao made the remarks when asked about the Japanese seafood import suspension. The spokesperson noted that Japan made a commitment to fulfill the regulatory responsibility of 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its aquatic products exported to China. This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China's import of Japanese aquatic products. However, Japan has so far been unable to provide the technical materials under its commitment. She reiterated that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anae Takaichi's egregious moves and erroneous remarks concerning Taiwan and other major issues of principle have sparked strong outrage and condemnation from the Chinese people. (By Gong Weiwei)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20/397425.shtml
  • Japanese netizens urge PM Takaichi to apologize over remarks on Taiwan
    2025-11-20 14:19
    (ECNS) -- A surge of Japanese social media users is calling on Prime Minister Sanae Takaichi to apologize after she made recent comments about Taiwan that many described as dangerous and irresponsible. Large numbers of Japanese netizens expressed deep dissatisfaction, warning that Takaichi's comments risk undermining Japan–China relations and urging her to withdraw the statements promptly. Many criticized her for provoking tensions rather than addressing domestic issues. Screenshot of posts by Japanese netizens on social media. (Photo from website) "Japanese doesn't need a government that stirs up war and puts the public in danger," one comment read. Another user wrote, "Japanese don't need Takaichi. Don't drag the people into this." "Some accused her of ignoring the economic struggles of ordinary citizens. While people are suffering from high prices, Takaichi is acting tough toward China—this is outrageous," one user wrote, "What people need most right now is not provocation. Someone who misses this point and ignores people's livelihoods shouldn't be the prime minister." Screenshot of posts by Japanese netizens on social media. (Photo from website) Some netizens noted that China had issued warnings in Japanese, calling the situation unusual and urging Takaichi to retract her words as soon as possible. Some demanded that senior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leaders should also take responsibility. One post said Taro Aso, the LDP's vice president, should resign alongside her.Others argued she must also apologize to China. "Her situation is already severe enough for resignation. Admit the mistake and apologize," one post said. There are also calls for her resignation, with comments such as "Just resign." Screenshot of posts by Japanese netizens on social media. (Photo from website) Many emphasized concerns over the broader impact on Japan–China relations. "Takaichi has created trouble for bilateral ties right after becoming prime minister," one user wrote. Others stressed that Japan and China are neighbors with a long shared history and that hostility benefits no one. "Always hoping for Japan–China friendship," another comment read. Screenshot of posts by Japanese netizens on social media. (Photo from website) One user added that he works with "excellent Chinese colleagues who understand Japan deeply," but questioned how well Japanese people understand China. "To get along, the peoples of both countries must first understand one another," he said. Takaichi recently told a Diet meeting that the Chinese mainland's "use of force on Taiwan" could constitute a "survival-threatening situation" for Japan, implying the possibility of Japan's armed intervention in the Taiwan Strait. Screenshot of posts by Japanese netizens on social media. (Photo from website)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person Mao Ning said Tuesday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Japan relations is rooted in the fact that Takaichi openly made wrong remarks related to Taiwan, grossly interfered in China's internal affairs, seriously violated the one-China principle and the spirit of the four political documen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undermined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of China-Japan relations. Screenshot of posts by Japanese netizens on social media. (Photo from website) China's position of safeguarding its core interests and defending international justice has not changed, and Japan must immediately withdraw its wrongful remarks and give the Chinese people a clear account, Mao said. (By Gong Weiwei)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20/397424.shtml
  • 日本网民集体喊话高市早苗:住手、道歉、辞职!| 国际识局
    2025-11-20 09:21
      中新网11月19日电 “高市下台”“赶快道歉”“撤回发言”……近日,大量日本网民在社交媒体发帖,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发表的涉台错误言论表达强烈不满,要求高市停止挑衅,尽快收回发言。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了“高市辞职”“高市住手”“请高市撤回发言”等多个标签。日本网民纷纷表示,高市的错误言论给日中关系埋下隐患,希望她尽快道歉。   日本网民称,“我们不需要煽动战争,将国民置于险境的政权。” 图片来源:日本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的发文截图   在这条帖文下,有网民回应道,“我也这么认为,我们不需要高市。请不要把国民拖下水。”   还有日本网民愤怒地说道,“当民众饱受高物价困扰时,高市却对中国态度嚣张,实在太离谱了。民众当下最迫切需要的,根本不是向其他国家挑衅,这种抓错重点、脱离民生的人,不能成为首相。” 图片来源:日本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的发文截图   许多日本网民直接要求高市辞职。多个帖子呼吁道,高市“赶紧辞职吧”。 图片来源:日本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的发文截图   有网民认为,高市需要向中国道歉。有帖文写道:“高市目前的处境,完全是可以直接辞职的程度。赶紧认错道歉。”   还有日本网民注意到,中国方面已发布日语海报,再三警告日本。帖文指出,“这并不寻常。希望高市早苗尽快收回发言。”   日本民众还发帖称,希望日本自民党高层为高市的不当发言承担责任。   帖文称,“真希望有人能从历史背景出发,好好教教她(高市早苗),让她明白涉台不当言论问题出在哪,然后撤回发言。”帖文还提到,“(自民党)副总裁麻生太郎也该和高市首相一起承担责任,主动辞职才对。” 图片来源:日本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的发文截图   一些日本网民则表达了高市此番言论将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担忧以及对中日友好的渴望。   有网民称,“高市才刚当上首相就失言,给日中关系埋下隐患。”   有帖文称,真心希望中日友好。日本和中国是世代相传的邻国,所以没有必要让情况变得更糟,两国交恶有百害而无一利。 图片来源:日本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的发文截图   该帖文引发大量网民共鸣,有评论称,“永远希望日中友好”。 图片来源:日本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的发文截图   还有评论称,“每个人能有这样的认知真的很重要。工作中一起共事的中国人里,优秀者众多,而且他们也对日本十分了解。反观我们自己,又对中国了解多少呢?要想和对方好好相处,就必须先了解对方。”   据此前报道,11月7日,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审议中,高市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其涉台错误言论罔顾法理和历史事实,引发中日两国及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批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中日关系出现目前局面,根源在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破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   毛宁称,中方维护核心利益、捍卫国际正义的立场没有丝毫改变。日方必须立即收回错误言论,深刻反省,改弦更张,给中国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20/397417.shtml
  • 高市早苗何以有恃无恐,日本自卫队图穷匕见露出獠牙
    2025-11-20 09:19
      中新网11月19日电(钟新军)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不仅发表涉台挑衅言论,还考虑修改“无核三原则”,拟允许携带核武器的盟国舰艇停靠日本港口。多位专家学者指出,前者敢于如此露骨表态,与近年来日本自卫队处心积虑发展大规模进攻性武力可谓息息相关、互为表里。   资深军事媒体人石中剑告诉中新网,近两年,日本战备动作明显加快,自卫队全面强化远程攻击、两栖夺岛、扫雷反潜、防空反导及侦察监视能力。   以陆上自卫队为例,其已组建7个岸舰导弹联队,织就一张遍布日本列岛的“导弹网”。从2026年起,这些联队将换装射程1000公里的增程型12式岸舰导弹。   韩国媒体披露,增程型12式名为“反舰”,实则是用于对陆攻击的远程巡航导弹,火力能覆盖邻国大片沿海纵深区域甚至全境。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2025年6月在东富士演习场,陆上自卫队又首次公开展示国产HVGP新型导弹,其全称为“岛屿防御用高速滑翔弹”。 日本陆上自卫队“鱼鹰”运输机。图/美国海军学院网站   为进一步增强夺岛战力,日媒称陆上自卫队还引进17架“鱼鹰”运输机,部署在九州佐贺机场,“以便就近支援驻扎附近的两栖快速部署旅”。   相比陆上自卫队的遮遮掩掩,海上自卫队干脆明确提出“增强对陆攻击能力”。专家认为,此举严重违背日本和平宪法规定的“专守防卫”原则,对外展现出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   有消息称,2025年以来,日本一边加快大鲸级新型锂电潜艇的服役速度,一边斥资1.94万亿日元建造2艘排水量达1.6万吨、配备远程反导探测雷达的新式战舰。   而2021年启动的“加贺”号、“出云”号改造工作,目前也已完成或接近尾声。今年11月,日方公布“出云”号改造细节:前甲板拓展为170米滑跃跑道,耐高温涂层覆盖率达85%,预计2027财年完工。   石中剑指出,未来这2艘航母可搭载数十架F-35B隐身舰载机遂行远海作战任务。为尽快形成战斗力,自卫队还特意效仿英军“海空共建”模式,即航母配属海上自卫队,而舰载机的编制、训练统归航空自卫队。   外媒称,日本舰载机部队正在新田原基地加紧训练。尤其是模拟航母环境的垂直起降课目,计划每月训练80至100架次,其中20至40架次在夜间进行。   除了F-35B,航空自卫队还加快列装F-35A陆基隐身战斗机。   据报道,驻三泽基地的第301和第302中队、驻小松的第303中队,已接收47架F-35A。而日本F-35A/B的装备总量,最终将达到近150架。   为支撑长期高强度作战,《解放军报》16日刊文称,日本在全国范围内翻新军事基建,大量储备弹药。   对此,接受中新网采访的防务学者表示,日本原有约1400座弹药库,近年来大幅扩充弹药储备,仅2023财年相关预算就猛增4倍,开支超8000亿日元。   据《产经新闻》报道,日本不但一口气采购400枚“战斧”巡航导弹,而且计划2032年之前部署多达1500枚远程导弹。   美国《星条旗报》称,大量进口军火的同时,日本不断提升本土武器产能,并在2024财年列支约230亿日元预算用来新建导弹库房。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则指出,日本还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数百家新兴初创企业进入军工领域,后者广泛分布在无人机、卫星通信、网络战、电子战、复合材料等多个国防专业领域。(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20/397415.shtml
  • 高市的极右面目:与纳粹合影,为美化希特勒书籍作序 | 国际识局
    2025-11-19 10:07
      中新网11月18日电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罔顾法理和历史事实,其一系列言行不仅危害地区稳定,更祸及日本自身。   这绝非一时失言,而是其极右面目的彻底暴露。回顾高市的从政经历便可发现,极右争议从未与她真正剥离,早已成为她政治标签的底色。她甚至与宣传纳粹思想的人合影,为美化希特勒的书籍作序…… 资料图:高市早苗。   履历争议 行事越界   高市早苗的政治生涯起点,因一段美国经历的表述争议备受关注。她自称赴美留学期间,曾在美国民主党众议员帕特·施罗德手下担任“立法研究员”。   1989年回国后,高市便以“拥有美国国会经验的立法专家”形象进入公众视野。彼时日本自民党深陷瑞可利丑闻,因“政治黑金”问题被舆论批评,急于寻找外部经验改善形象。看到这位美国“立法研究员”,便想请高市来给自民党高层讲一讲美国的政治资金是如何运营的。   结果,这场期待中的专业分享却意外“翻车”。这位“立法专家”讲得前言不搭后语,自民党方面发现,原来高市压根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后来,有日本记者发现,美国国会并没有“立法研究员”这一头衔,高市当时在帕特·施罗德的办公室,只是一个无薪助手,每天的工作局限于打印文件与事务接待等行政杂务。   可见,高市的政治起步阶段存在职业诚信方面的争议。这种对自身经历的夸大包装,不仅折射出其早期专业积累的薄弱,更形成了与后来极右政治立场相呼应的行事逻辑——为达成目标不惜突破表述边界。   自相矛盾 漠视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的这种倾向并非孤立存在,在其政治生涯早期,便与自民党内美化纳粹的言行产生了关联。   1994年,自民党东京都支部的公关主任小粥义雄出版了《希特勒的选举策略》一书,该书以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作为重要引用来源,公然对希特勒予以赞扬。   这种为纳粹招魂的书籍,甫一出版就引得海内外舆论谴责,最终因人权组织投诉被禁售。   这本争议书籍与高市早苗的直接关联,藏在书的序言中——为该书执笔作序的正是她本人。   高市甚至在序言中称:“我从被确认为候选人的那一刻起,就遭受了诽谤、诋毁和威胁。我和我的家人都深受其害。正如作者所说,通往胜利的道路在于‘坚强的意志’。年轻人,怀着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与梦想,让我们迎接挑战吧!”   这番表述将个人政治遭遇与书中推崇的“意志论”绑定,变相认可了书籍传递的极端逻辑。   当然,今天询问高市早苗这件事,她肯定不承认。2014年,在该书出版20年后,高市的办公室称:“我们对这本书没有任何印象,也无法发表评论。高市本人也不认识作者。”   这一回应显然难以自圆其说。不认识书籍作者,却能为书籍作序,高市早苗可真是太“热心肠”了,这背后被认为是对其自身极右立场的刻意回避。   故作无知 触碰底线   令人惊讶的是,高市早苗与纳粹极端思想的关联,并非仅停留在文字层面。   2011年6月,高市早苗与主张纳粹思想的日本极右团体“日本纳粹党”头目山田一成在日本国旗前合影。   2014年9月,包括法新社和英国《卫报》在内的多家国际媒体报道了此事,再次引爆国际舆论。 图片来源: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对于这一争议事件,《东京新闻》尖锐评论道:“在欧洲,这足以构成立即辞职的理由。”   美国犹太人权组织西蒙·维森塔尔中心的副总裁亚伯拉罕·库珀更是直言不满,他在2014年10月9日说:“看到这些照片时我忍不住摇头。难道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阻止这种事情发生吗?”   面对质疑,高市早苗的办公室再次否认三连,称高市事前并不知道山田的真实身份、高市和山田此前或之后均无任何关系、高市已通过山田的出版商要求删除照片。据其解释,只是山田在访问国会时问高市,是否愿意合影,于是两人一起拍了张照片。   看来高市确实很忙,一边为“不认识”的人作序,一边和“不认识”的人合影……只是这种对“极端人物身份的无知”,与为美化纳粹书籍作序的经历叠加,让其说辞缺乏说服力。   可见,高市早苗的政治轨迹,清晰地展现出她与日本极右势力的深度绑定。她不只是日本政治极右土壤孕育的产物,她本身就是极右化历程的重要参与者,是日本极右政治的“土壤本土”。对这样嚣张的政客,只有迎头痛击,才能让她反省错误言论。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9/397407.shtml
  • 中国代表:日本没有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025-11-19 09:58
      中新社联合国11月18日电 (记者 王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18日在第80届联大全会审议安理会改革问题时发言指出,日本没有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傅聪说,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妄称“台湾有事可能对日本构成存亡危机事态”,暗示日方可援引所谓“集体自卫权”武力介入台海问题。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极其错误,极为危险,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这是对国际正义的挑衅,对战后国际秩序的破坏,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践踏,公然背离了日本所作的走和平道路的基本承诺。这样的国家根本没有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傅聪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日本在二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包括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给中国和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然而时至今日,日本国内仍有势力不断宣扬错误的二战史观,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修改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和强征“慰安妇”等罪恶史实,宣扬所谓“终战”而非战败等历史修正主义言论,妄图歪曲、否认、美化侵略历史和殖民统治。   就日本代表现场发表的荒谬言论,傅聪行使答辩权说,日方任何辩解只能进一步证明,日本仍然无法正视、反省侵略历史。针对高市早苗如此恶劣表现,国际社会如何相信日方能恪守走和平道路的承诺?如何相信其能够维护公道正义?如何相信其能承担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职责?中方正告日方,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收回挑衅越线的错误言行,不要在台湾问题上玩火,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日方承担。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中方将坚决行使《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赋予的自卫权,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9/397402.shtml
  • Unpacking Sanae Takaichi's controversial links to Nazi-associated narratives
    2025-11-19 09:50
    (ECNS) -- Japan's new prime minister Sanae Takaichi has quickly drawn international scrutiny. Her recent remarks on Taiwan question are the latest episode prompting questions about the political instincts of a leader long associated with Japan's right-wing fringes. But observers pointed out that this is not Takaichi's isolated misstep. Early in her political career, Takaichi was found connected to episodes within 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LDP) that critics say appeared to soften, or even sanitize aspects of Nazi history. Takaichi has consistently rejected such interpretations, yet these episodes continue to cast a shadow over her premiership. A disputed preface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most frequently cited controversies involves the 1994 publication Hitler's Election Strategy, written by LDP official Yoshio Ogai. The book drew heavy criticism at the time for its approving treatment of Adolf Hitler's political tactics, relying heavily on Mein Kampf as a source. Human-rights groups condemned the work, and it was eventually withdrawn from sale. Takaichi's connection lies in the book's preface she authored. In it, she reflected on her own experiences as a political candidate and invoked what she described as the "willpower" necessary to persevere—a theme critics say uncomfortably echoes the book's overall tone. Years later, when questioned about the episode, Takaichi's office claimed she had "no recollection" of the book and did not know its author—a denial widely viewed in Japan as unconvincing. Analysts at the time suggested she was attempting to distance herself from a politically inconvenient past as she ascended within the party. A photograph that sparks international outcry Nearly two decades later, another controversy erupted. In 2011, Takaichi posed for a photograph with Kazunari Yamada, head a fringe group sometimes referred to in the Japanese press as the "Japan Nazi Party". The image, taken in front of the Japanese national flag, gained little attention until 2014, when international media—including AFP and The Guardian—reported on it, sparking widespread criticism from abroad. Commentators noted that a similar incident would likely trigger immediate resignation in Europe. Abraham Cooper, associate dean of the Simon Wiesenthal Center, a leading U.S. Jewish human-rights organization, expressed clear frustration. He said in October 2014 that he had ‘shaken his head' on seeing the photographs and questioned whether anyone was prepared to take responsibility to prevent such incidents. Takaichi's office insisted she had no knowledge of Yamada's affiliations and had simply agreed to a quick photo during a routine parliament visit. She later requested that the image be withdrawn. But critics found it difficult to reconcile this explanation with her earlier involvement in the Hitler-themed book controversy. Each episode, they argued, might be explained individually, but together they paint a pattern that is harder to dismiss. Analysts argue that Takaichi's political trajectory clearly demonstrates her deep entanglement with Japan's far-right forces. She is not merely a product of the soil that nurtures extreme-right politics in Japan, but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the process of radicalization, a figure embedded in the very fabric of Japan's far-right landscape. (Translated by Evelyn)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9/397401.shtml
  • Chinese Zhang Lingling elected as judge of UN Appeals Tribunal
    2025-11-19 09:48
    (ECNS) -- Zhang Lingling of China was elected judge of the UN Appeals Tribunal with the most votes among all candidates following her recommendation by the UN Internal Justice Council. Her seven-year term will begin on July 1, 2026. Zhang, 44, is the only candidate from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is election. She has served as a senior judge at China's Supreme People's Court for 15 years, during which she participated in the adjudication of thousands of cases, drafted multipl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and published more than 60 academic papers and monographs. Established in 2009 under UN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62/228, the UN Appeals Tribunal consists of seven judges based at UN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As a key body within the UN internal justice system, it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of UN staff and ensuring the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the U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rule of law. (By Gong Weiwei)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9/397400.shtml
  • Japan should retract its wrongful remarks, seriously act to honor its commitment to China: FM
    2025-11-19 09:43
    (ECNS) -- Japan should approach history and relations with China in a responsible way, stop crossing the line and playing with fire, retract the wrongful remarks and seriously act to honor Japan's commitment to China,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person Mao Ning said at a regular news briefing on Monday.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anae Takaichi's wrongful remarks on Taiwan seriously violate the spirit of the four political documen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cause fundamental damage to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of China-Japan relations, Mao said. She added that during the discussions on resuming China-Japan diplomatic ties, China explicitly put forth three principles: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sole and legal government representing the Chinese people; the Taiwan Province is an inalienable part of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so-called "Taiwan-Japan Treaty" is illegal and invalid and must be abrogated. (By Gong Weiwei)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9/397399.shtml
  • 文化遗产保护外籍代表:中国的智慧和经验对数字护遗大有裨益 | 世界观
    2025-11-18 10:09
      中新网11月17日电 (记者 薛凌桥)“过去几十年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了从以材料为中心转向以人和价值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因为文化遗产所处的当地社区,才是遗产资产的真正主人和伟大守护者。”近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办,澳门旅游大学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空天遗产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盖伊·乔拉耶夫(Gai Jorayev)在峰会期间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作如上发言。   乔拉耶夫说,伴随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变化,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专家,应当更加关注当地社区的关切。这是因为很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更多是由当地的社区组织或代表,而非仅由文化遗产专家承担。   本届乌镇峰会上,“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分论坛备受关注。围绕中国如何开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热点问题,乔拉耶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遥感技术为例,乔拉耶夫分享了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高效经验。他介绍称,利用无人机等产品收集三维数据的手段,可用于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由于无人机收集的数据更加准确,更新频率也更快,因此,文化遗产工作者也能在更短时间内做出决策。   他观察到,在保护中亚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大型考古遗址时,文化遗产工作者们需要借助大量监测,分析遗址劣化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因此,工作人员对过去大量的考古档案进行了数字化监测,并通过系统方法,用现代数据层进行补充。   “通过这一手段,工作人员创建了多个高质量的数据集层,这些数据集层为这些遗产资产的保护、保存以及总体管理的决策提供了有效信息。”乔拉耶夫说。   与此同时,乔拉耶夫也分享了关于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他看来,该领域存在两大风险点:一是过度收集数据,不能妥善处理所有收集数据,也不能让更多的专家接触到这些数据;二是在考古学和文化遗产管理发展进程中,抛弃传统哲学和理论讨论。   他解释称,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文化遗产工作者拥有了更多的三维数据或数字数据,但如何确保尊重当地文化,确保考古行动正确施行,是每一位文化遗产工作者应当衡量的指标。   “我们现在在中国浙江,这里的网络设施很好,基础设施很完善。但是,世界上也有很多地方不具备类似条件。因此,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建立更加公平、更具可比性的工作标准。”   据此,他认为,应与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者们开展紧密合作,依托其专业知识,与全球社群分享专业经验。他说,“这对文化遗产界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我在中国西北大学的同事们与来自不同机构的中亚同事开展了成功合作,这对于开展当地能力建设、教育和经验分享非常有益。”   谈及自己工作的中亚地区,乔拉耶夫强调,中亚国家正从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受益,包括基础设施发展和教育交流。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中亚年轻专家进入中国大学学习。   “一个最好的例子是中国与中亚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系列项目。我们现在已经申报了二十多处系列遗产点。通过这些具有明确最终目标,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有良好协作的长期合作项目,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们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完成工作并分享知识。这很好地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理念。”乔拉耶夫说。(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91.shtml
  • 加拿大前国会议员詹嘉礼:中国拥有广阔的机遇丨世界观
    2025-11-18 09:57
      加拿大前国会议员詹嘉礼来过中国五十余次,詹嘉礼认为,中国拥有广阔的机遇,将超过美国,成为加拿大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和加拿大应该互相支持,加强经贸合作,共同走向光明的未来。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85.shtml
  • AI漫评|高市或把日本推下万劫不复深渊
    2025-11-18 09:52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谈及台湾问题时口出狂言,暗示武力介入台海可能性。台湾是中国的台湾,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日本当政者妄图介入台海事务,既是对国际正义的践踏、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衅,也是对中日关系的严重破坏。正告日方,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如果日本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在此提醒日本当政者,别再拿台海问题做文章了,政治投机终究是条走不通的路。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82.shtml
  • 日本为何着急派官员来华协商?
    2025-11-18 09:51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 题:日本为何着急派官员来华协商?   记者  张素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于11月17日起访问中国,将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围绕“台湾有事”的国会答辩同中方进行协商。   在高市早苗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引起轩然大波后,日方派出高官来华协商,被视为日方试图缓和当前中日关系态势。   中方迅速强烈反应   中日关系遭受严重冲击,“导火索”在于高市早苗近期在国会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   这是1945年以来,日本领导人首次在正式场合鼓吹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并与行使集体自卫权相关联,首次在台湾问题上表达试图武装介入的野心,首次对中国发出武力威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高市此论性质影响极其恶劣。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说,日方领导人首次将“存亡危机事态”用于中国内政,“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中方无法接受。   针对高市早苗谬论,中国迅速通过多层次渠道释出清晰明确的信号,其中,两个罕见用词格外受到关注。   ——“奉示”   11月13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华错误言行提出严正交涉。11月14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奉示约见日本外务事务次官船越健裕,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华错误言行提出严正交涉。   “奉示”这一表述在中国外交辞典中极为罕见,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外交部官员是直接代表更高层级表达立场,是中国外交体系中极为罕见的抗议形式。   ——“迎头痛击”   连日来,中国外交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国台办等多方发声: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迎头痛击”一词形容正面给予对方沉重打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说,“迎头痛击”不仅是外交辞令,该词首次被用于中日外交场合,“既体现出中方对于高市早苗错误行径的定性,也向对方讲明,在什么情况下中方将采取什么样的必要措施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中方不仅愤怒还有行动   高市早苗此次言行之恶劣,不仅在于其内容公然破坏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更在于拒不承认错误,拒不撤回错误言论,拒不消除恶劣影响。专家分析,这更证明其涉台“狂言”并非一时失言,而是蓄谋已久的公然叫嚣。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志华说,“日本政策要踢到墙角、踢疼了,才会有后面的修正”。他注意到,中国正采取一系列行动。   从中国官媒11月15日刊文称“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以来,中国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提醒已在日和近期拟赴日留学人员密切关注当地治安形势,并“建议中国公民谨慎规划赴日留学安排”;文化和旅游部也发布消息,“郑重提醒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已在日中国游客密切关注当地治安形势”。   此外,中国国际航空等航司相继发布通知,涉日航线客票可免费退改,各旅行社也在进行相关旅游产品的退改。日本政府错误行径导致中日人员交流氛围恶化,已对日本社会产生负面外溢效应。   项昊宇说,如果高市早苗一意孤行,对两国间正常的经贸与民间交流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将会更加深远。   专家还表示,日本政府错误行径严重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政治外交领域,中方可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下公开谴责日本的军事扩张倾向和“介入他国内政”的行为,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高市早苗已遭“反噬”   有网友评论:高市“搞事”,必引反噬。   日本三位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野田佳彦、石破茂均已明确警示高市早苗。鸠山由纪夫公开表态说,台湾问题归根结底是中国的内政,日本不应插手干涉。   多位日本政要也对高市谬论予以批驳。日本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指出,高市将“台湾有事”视为“存亡危机事态”的判断在逻辑上难以成立。台湾并非国家,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应被纳入允许日本动用武力的情境。   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表示,高市早苗的言论非常令人震惊,为了让国民安心,必须作出修正。日本共产党籍众议员志位和夫、日本共产党籍参议员山添拓等纷纷要求其撤回有关言论。   日本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已显现。有日本民众在首相官邸前举行抗议活动,“高市下台”“反对战争”等话题也在社交媒体上被大量讨论。另据日本学者分析,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并非偶然,而是日本国内历史修正主义抬头的体现。中国此次的强硬回应,也是针对这种系统性右倾化的预警。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7日,包括日本航空、全日空航空、日本机场大厦、三越伊势丹、资生堂、三丽鸥、索尼等在内,日本股市多只消费股出现大跌。   日本官方同日公布报告显示,2025年三季度(7月至9月)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季度减少0.4%,按年率计算为下降1.8%。日本电视台报道称,赴日游客减少是GDP同比负增长的原因之一。   有日本政府相关人士担忧,若局势进一步陷入僵持,有可能遭受经济反制。   正如评论指出,高市“玩火”行径对日本自身安全、利益会构成严重的反噬效应。玩火者必自焚,当务之急是“灭火”。(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81.shtml
  • 高市玩火被日本民众怒喊下台|新漫评
    2025-11-18 09:48
      近期,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妄图以此重燃军国主义死灰。高市早苗的露骨挑衅言论,违反基本常识,超越中方红线,进行武力威胁,发出战争叫嚣,且拒不承认错误,拒不收回言论,拒不消除恶劣影响,完全是误判形势、不自量力。日本多方对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表示不满,称“可能引发国家危机”,要求她撤回相关言论。高市则坚称其言论遵循日本政府的一贯见解,无意撤回。   更值得关注的是,高市早苗外交冒进姿态在日本国内激起强烈反对。约百名日本民众在位于东京的首相官邸前举行抗议活动,抗议者手持标语,高呼“高市下台”“不懂外交的人没有资格当首相”等口号,要求高市辞职。   在此正告日方,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如果日本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80.shtml
  • 印尼咖啡的三种味道:历史、现代与市井
    2025-11-18 04:28
      中新社雅加达11月17日电 题:印尼咖啡的三种味道:历史、现代与市井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赤道上的印度尼西亚,是全球第四大咖啡生产国,种植历史逾数百年。在这个“千岛之国”,人们种咖啡、煮咖啡、喝咖啡——咖啡构成了日常。   不久前,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在雅加达接待到访的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宾主间的寒暄,正是从一杯“不加奶、不加糖”的黑咖啡开始。   印尼不同岛屿、不同品种的咖啡风味各异,细品起来,总有三种独特的味道——历史的、现代的、市井的。   走进位于雅加达老城的Cafe Batavia(巴达维亚),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百年前的大门。   木质百叶窗外,白墙红顶的殖民时期建筑一字排开。广场上,游客骑着单车穿梭,街头艺人吹奏着悠扬的民谣。高挑的咖啡馆内部,复古吊扇与昏黄壁灯交相辉映,墙上挂满各时期的画作与照片。   这栋始建于19世纪的建筑,曾在殖民时期作为行政办公楼使用。后几经易主,化身为如今的咖啡馆,成为雅加达旧城的地标。   点上一杯Kopi Tubruk——印尼最传统的冲泡咖啡,香气浓烈、入口微苦。那一层未滤尽的咖啡渣,正是灵魂所在。   据印尼旅游部介绍,17世纪末,荷兰商人将第一批咖啡树带入爪哇岛。不久,咖啡园扩展至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巴厘等岛,孕育出猫屎咖啡、曼特宁咖啡等知名品牌。   从老城驶向市中心,另一种咖啡气息扑面而来。无论中央商务区,或迎宾纪念碑周边,咖啡馆几乎遍布每个街角。   落地窗、冰滴壶、单品豆——年轻人手捧咖啡杯,谈创业、聊设计、拍照打卡。   Harlan+Holden是一家在社交媒体走红的“颜值咖啡馆”。店内设计极简,从吧台到桌椅布局线条简洁明快。咖啡师推荐的黄油拿铁,香甜中带一丝咸香,杯沿点缀着饼干碎,成为不少顾客的心头好。   “店里的很多装修,就是为了让客人拍照。”店员坦言,年轻人喝咖啡不仅看品质,也在意氛围与体验。   Tuku Kopi将传统的印尼风味与现代咖啡文化融合在一起,深受外国游客喜爱。来自英国的游客萨拉说:“这是我雅加达之旅的亮点。”   近年来,美国星巴克、日本Kurasu、挪威Fuglen等国际品牌纷纷落户于此,与本地品牌共同绘就这座城市最具活力的“咖啡地图”。   根据印尼贸易部数据,印尼咖啡年产量超过70万吨,居世界第四;2024年出口额达16.3亿美元。   咖啡,是印尼的国家符号,也是普通人的生活底色。   “Warkop”(小摊咖啡铺)藏在传统市场、居民区或街头一隅。铁皮屋檐下,几张塑料椅、一台热水壶、一袋速溶咖啡,就能成就一个印尼人的早晨。   一杯咖啡只需5000—10000印尼盾(1人民币约等于2346印尼盾)。老板一边搅拌,一边与客人闲聊。风扇吱呀作响,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炸香蕉的香气。   “ngopi yuk”,意为“我们喝咖啡吧”,是印尼人的口头禅。   在雅万高铁途经的一座山丘上,有一家能俯瞰列车呼啸而过的咖啡屋,被称作“山顶咖啡”。高铁带来人流,也让这杯咖啡别有一番风味。   印尼政府数据显示,全国咖啡种植面积逾120万公顷,九成以上由小农户生产。咖啡业已成为印尼重要经济支柱,为数百万农户提供收入来源。   在印尼的重大外交场合,咖啡常用于招待来访贵宾。普拉博沃多次在公开活动中推介本土咖啡,也让这种来自赤道的香气飘向世界。(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75.shtml
  • 日本多支旅游股大幅下跌
    2025-11-18 04:27
      中新网11月17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7日上午,日本股市中多支与旅游相关的股票大跌。此前一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赴日旅游提示,建议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高度依赖中国消费者支出的日本美妆巨头资生堂股价下跌11%,三越和伊势丹百货的母公司“三越伊势丹控股”股价下跌超过10%。   此外,东京迪士尼度假区的运营商东方乐园公司股价下滑4.74%,日本航空巨头全日空控股股价下跌3.48%。此外,铁路、零售和酒店运营商阪急阪神控股的股价也下跌超过2%。   报道援引日本国家旅游组织的初步数据,2024年访问日本的国际游客中,近五分之一来自中国,约700万人次。   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出行提醒称,近日,日本领导人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严重恶化中日人员交流氛围,给在日中国公民人身和生命安全带来重大风险。外交部和中国驻日本使领馆郑重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11月16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赴日旅游提示,建议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同日,中国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建议中国公民谨慎规划赴日留学安排。日媒分析认为,由于来自中国的访日游客数量众多,日本旅游业恐遭受重大影响。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74.shtml
  • 起底高市早苗之“祸”
    2025-11-18 04:26
      “日本被首相拖入国家危机”——起底高市早苗之“祸”   “高市下台”“没有资格当首相”“撤回言论并道歉”……15日晚,日本民众在位于东京的首相官邸前抗议,手持标语、高呼口号,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错误言行表达强烈不满,要求高市辞职。   高市早苗近日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罔顾法理和历史事实,一系列言行危害地区稳定、祸及日本自身。日本政界和舆论批评,高市作为首相把日本拖入“国家危机”,“罪责深重”。   个人邪念 右翼妄念   11月7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审议中,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众议员冈田克也就所谓“台湾有事”在怎样情况下构成“存亡危机事态”,追问高市。   高市最终回答:“如果使用战舰并伴随行使武力,无论怎么想这都是有可能构成存亡危机事态的情况。”   按照日本国会2015年通过的新安保法,一旦发生“存亡危机事态”,日本就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   日本前首相石破茂说,高市此番言论几乎等同于“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说,如果台海出现冲突,日本就有可能军事介入。   立宪民主党党首、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16日在党内会议上批评高市涉台表态“言论越界,导致日中关系陷入非常严峻的局面,相当轻率”。   结合高市过往的言行来看,这番话从她口中说出并不令人意外。   高市能走到今天的位置,很大程度上是靠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提携,有媒体把高市称为安倍的“政治门生”。   安倍是二战甲级战犯、日本前首相岸信介的外孙,有着根深蒂固的右翼思想,主张摆脱“战后体制”,要求解除和平宪法对日本的军事束缚。安倍任首相期间积极推动修宪,通过新安保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他卸任首相后曾公然声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高市在历史认识、修宪扩军、涉台政策等问题上的立场与安倍一脉相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频繁参拜靖国神社;要求废除和平宪法中“放弃战争”条款,以及改自卫队为“国防军”;主张大幅增加防卫费,让日本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在涉台问题上,高市劣迹斑斑。除了多次鼓吹“台湾有事”可能构成“存亡危机事态”,今年4月她作为国会议员窜访台湾期间还鼓吹“日台强化安全合作”,打造“准同盟关系”。   “以台制华”是以高市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放不下的“执念”,其背后是扩军等图谋。   安倍此前在新安保法中添加“存亡危机事态”概念,歪曲此前历届日本政府的宪法解释,就是为了突破日本和平宪法“专守防卫”的限制,解禁“集体自卫权”,为自卫队到海外作战提供法律依据。在日本右翼眼中,台海局势正是这一概念最有可能应用的场景。   专家认为,日本右翼通过煽动台海紧张局势,并将其与所谓日本“存亡危机”挂钩,险恶用意在于强化“中国威胁”叙事,骗取日本民众支持军事松绑甚至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1947年施行的日本宪法因其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而被称为“和平宪法”。   高市上台后在扩军方面动作不少,包括大幅增加防卫费,提前两年实现防卫费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着手推进《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的修改;试图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进一步放宽武器出口限制;暗示研发核动力潜艇等。   只不过,不论是安倍本人还是其他日本右翼首相,在任期间都不敢明确声称台海局势可能构成“存亡危机事态”。日本朝日电视台评论,作为现任首相,高市这次的表态“突破先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认为,高市此番言论暴露了她作为右翼人物的本性,在右翼势力日益得势的日本政治大环境下具有一定必然性。   法理不通 亵渎历史   得知高市此番涉台言论后,东京大学教授佐桥亮表示“大为惊讶”,认为高市描述的“存亡危机事态”缺乏法理基础,也没有严谨的认定流程,更像是在国会随意发表个人意见。   从日本国内法看,所谓“存亡危机事态”的法理依据来自新安保法,相关定义为:“与我国有密切关系的他国遭到武力攻击,因此威胁到我国的生存,从根本上颠覆了我国国民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明确的危险事态。”   日本法政大学教授赵宏伟指出,即使是意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也明确规定在“他国”受到攻击时才有可能出现所谓“存亡危机事态”。台湾不是“国家”,日本官方也没有承认台湾是“国家”,因此新安保法的这一规定并不适用于台海局势。   就连新安保法本身在日本国内也存在法律争议。日本政府在1972年有关“集体自卫权和宪法关系”的官方立场中就明确表示,“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在宪法上不被允许”。安倍政府2015年在国会强行通过该法时被质疑违宪,引发广泛抗议。   从国际法角度看,《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把日本窃取的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构成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签署投降书时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明确,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日本东京都前知事、国际政治学者舛添要一指出,国际法明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日本若以军事方式介入相关局势,将被视为侵略”。   一个中国原则也是日本政府的承诺。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明确指出,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有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在两国于1998年和2008年发表的重要双边文件中,日方均重申恪守这一立场。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表示,日本尊重“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日本不应介入。日本冲绳大学特别研究员泉川友树说,高市称其涉台言论“符合日本政府一贯表态”的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真心希望日本政客谈论台湾问题时,重新看看几十年来日本对中国政府的郑重承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发表暗示将以“存亡危机”为由武力介入台湾问题的言论,遭到地区国家人士的反对。   韩国韩中城市友好协会会长权起植说,高市涉台言论是亵渎历史正义、重新包装军国主义,其真正意图是要为日本未来军事扩张铺路,这些政治操作必将遭到地区国家的反对。   史无前例 祸害重重   “作为首相带来国家危机,这是要干嘛?”日本立宪民主党众议员小泽一郎发出质问。在日本国内舆论和多国专家学者看来,高市错误言行释放极其危险的信号,冲击地区和平稳定,祸及日本自身。   其一,冲击地区稳定。“台海的事,关你日本人什么事?”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15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高市早苗公然把台海冲突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挂钩,模糊两岸关系的性质、虚构军事情境,甚至暗示日本可能动武介入。这种言论不仅是挑衅,更把台湾推向危险边缘,完全暴露出日本军国主义余毒未除的本质。   日本《每日新闻》援引匿名自民党资深议员的话报道说,高市言论越过此前政府从未跨越的界限,将导致局势紧张。俄罗斯科学院日本问题专家瓦列里·基斯塔诺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市在涉台问题上的言论“史无前例”,其言行只会加剧地区紧张甚至引发动荡冲突。马来西亚泰莱大学国际关系专家朱莉娅·罗克尼法德指出,日本应集中力量解决自身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而不是成为东亚地区动荡不安的因素。   其二,损害中日关系。中日互为重要近邻,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普遍期待。日本共产党籍参议员山添拓14日说,高市言论加剧日中关系紧张,创伤双边互信。日本《东京新闻》刊发社论,批评高市轻率且挑衅的言论煽动两国对立、损害双方利益。   多名日本政界人士指出,高市言行将极大压缩日本未来政策空间。立宪民主党众议员小泽一郎15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警告,高市此番“攻击性言论”足以引发日中关系受损、国民感情恶化、进出口贸易减少、人员往来受限等一系列负面后果。   其三,为祸日本自身。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308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日进口额1562.5亿美元。据日本观光厅统计,2024年中国游客在日消费总额位列各国游客之首。日本“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说,日中关系一旦恶化,“受苦的将是日本国民”,高市言行带来极其深重的“罪责”。   日本舆论认为,高市上台不满一个月即抛出一系列军事扩张设想和不负责任言论,凸显其政策重大负面转向,释放出极其危险的信号。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在党内会议上指出,高市的言行让人不禁质疑日本政府能否继续坚持此前在安全问题上的基本方针。   日本媒体指出,高市言行让日本和平宪法面临“从根本上被颠覆的危险”,或将导致日本政府无限扩大军力的使用范围,进而把日本引入战争深渊。日本共产党籍众议员宫本彻指出,日本若在所谓“台湾有事”时军事介入,将是“自己跳入战争之中”,“绝对不能容许高市选择这样一条道路”。   来源:新华社   记者:李子越、陈泽安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73.shtml
  • 日本经济学家:若中国游客减少将影响日本经济
    2025-11-18 04:25
      文化和旅游部16日发布消息,提醒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16日表示,若访日中国游客大幅减少,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0.36%,初步计算经济损失将达2.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11.6亿元。   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为308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日进口额为1562.5亿美元。据日本观光厅统计,2024年中国游客在日消费总额位列各国游客之首。   (央视新闻客户端)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72.shtml
  • 日本各界人士批评高市早苗错误言论
    2025-11-18 04:25
      误导安全政策方向 加剧日中关系紧张   日本各界人士批评高市早苗错误言论(国际视点)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在日本国内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多方人士对其言论的法律依据、政策逻辑及可能带来的地区安全风险表示担忧,认为相关判断缺乏事实和法理支撑,将误导日本安全政策方向,进一步加剧日中关系紧张。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还透露,高市正探讨在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时,对“无核三原则”中不引进核武器的原则进行修改。此举引发多方质疑和担忧。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日本无权插手”   日本前首相石破茂表示:“关于台湾问题,中国一贯主张这是中国的内政。历届日本政府一直在避免发表类似‘如果出现某种情况就会这样做’的决定性言论”。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发文强调,曾有人鼓吹“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如今高市首相又提出,台湾有事可能成为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其意在制造紧张氛围,为军备扩张铺路。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日本无权插手。”   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表示,高市的言论非常令人震惊,为了让国民安心,必须作出修正。   日本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指出,高市将“台湾有事”视为“存亡危机事态”的判断在逻辑上难以成立。台湾并非国家,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应被纳入允许日本动用武力的情境。此种说法在法律层面明显存在问题。她警告说,轻率扩大武力行使范围极为危险,可能对日本未来安全政策造成深远影响。日本社会无论如何都必须阻止战争、阻止危险政策。   日本共产党籍众议员志位和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高市的涉台言论正演变为严重的国际问题。要想使日中关系朝着积极方向发展,需要以两国确认的共识为基础,发挥智慧,冷静对话,而不是发表加剧紧张局势的挑衅性言论。他再次要求高市撤回有关言论。   据日本《赤旗报》报道,日本共产党籍参议员山添拓在记者会上说,高市的言论加剧日中紧张关系并导致互不信任。为避免日中关系进一步恶化,高市作为首相应撤回其言论。   东京都前知事、国际政治学者舛添要一在社交媒体上严厉批评高市的发言,称其为“重大失策”。他指出,“首相及阁僚在国会回答自己不熟悉领域的问题时,不应凭一己想法作答”,他进一步指出,高市此次答辩“不慎重”。   “严重破坏两国间具有法律效力的政治文件”   11月14日下午,日本政界人士及多个冲绳民间团体在东京举行集会,要求日本政府就近年来持续在冲绳推进军备的行为作出说明,并对高市的言论表达担忧。15日,上百名日本民众自发在位于东京的首相官邸前集会,抗议高市的错误言行。抗议者在现场高喊“比起军事,更应该守护民生”“我们不需要不能守护宪法的首相”“高市下台”“不会外交的人不配当首相”。   日本八路军新四军战友会副会长兼事务局长小林阳吉对记者表示,高市不负责任的发言违反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中的“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市的错误言行“严重破坏两国间具有法律效力的政治文件,背离了日中老一代政治家共同缔造的友好关系”。   日中友好协会东京都联合会事务局长北中一永对记者表示:“高市的言行令人气愤。完全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也与两国缔结的和平友好条约中的承诺完全不符。”   高中世界史退休教师高堂真一曾数十次赴中国进行历史考察。“正视日本的加害历史至关重要。”高堂真一对记者表示,他正在研读抗日战争相关史料,心情沉重。“日本曾经实施的加害行径无法被抹去。高市干涉中国内政,这是不可接受的。”他强调,“日本政府只承认一个中国,而高市似乎忘记了这一基本立场。”   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高野孟表示,台湾问题本属于中国内政,将“台湾有事”直接视作“日本有事”本身就是错误判断。在他看来,近年来日本媒体不仅未纠正相关错误观点,反而持续炒作“中国威胁论”,为扩军和增加防卫费寻找借口,使本就紧张的地区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日本综合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所理事长田中均近日发布视频说,高市作为首相,在台湾问题这样高度敏感的议题上应更加谨慎,一旦被视为无意维护对华关系,而是在追随美国遏制中国,日中关系将难以改善。他指出,高市言论有百害而无一利,不符合日本国家利益,日本外交的方向应是维持稳定、正常的双边关系,而不是借台湾问题刺激紧张局势并推动扩军。   “如此轻率地明确表态是一种不自律”   日本共同社报道说,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14日透露,高市正探讨在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时,对“无核三原则”中不引进核武器的原则进行修改。此前,高市在国会答辩时,对于日本政府明年或将进行的“安保三文件”修订中是否坚持“无核三原则”,也回避了明确表态。如果实现修改,将意味着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转变,必将引发国内外强烈批评。   “无核三原则”指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1967年,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发言时提出了“无核三原则”。这一原则于1971年在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成为日本政府关于核武器的基本政策。2022年,日本政府通过的“安保三文件”中,也明确写入坚持“无核三原则”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   日本《朝日新闻》刊发社论指出,作为在二战期间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日本将“无核三原则”定位为国策,并且该原则长期获得日本国民的广泛支持。高市应当深刻理解,坚持“无核三原则”的方针不能仅凭首相的一时判断而轻率改变。   日本前首相、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16日在长崎县举行的党内会议上批评高市涉台表态“言论越界,导致日中关系陷入非常严峻的局面,相当轻率”。野田佳彦15日就高市可能重新审视“无核三原则”的做法,呼吁应当坚持“无核三原则”。高市在自民党总裁选举期间几乎没有谈及这个问题,现在却突然做出这一举动,让人感觉很突兀。野田佳彦批评高市:“作为日本自卫队最高指挥官,如此轻率地明确表态是一种不自律。”   日本冲绳县宜野湾市前市长、参议院议员伊波洋一批评称,日本近年来持续强化军备,其所谓的“安保三文件”只谈准备战争,不谈避免战争,整体方向落入美国设定的战略框架,日本必须尽快摆脱这一状态。   日本资深军事记者布施祐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高市的言论将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希望政府尽快采取措施加以缓和。   (综合本报记者朱玥颖和新华社记者报道)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7日 第 14 版)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71.shtml
  • 韩国提议举行朝韩军事会谈
    2025-11-18 04:24
      韩国军方17日正式向朝鲜提议举行韩朝军事会谈。这是李在明政府执政以来首次提议举行韩朝军事会谈。   朝方对此暂无回应。(总台记者 唐鑫 张昀)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70.shtml
  • 巴各派别警告美加沙提案危险性 以总理再表态反对巴建国
    2025-11-18 04:23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电 综合消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6日晚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署名为“巴勒斯坦各派别和武装”的政治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强烈警告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提交的加沙问题提案的危险性。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6日再次表态称,以方反对巴勒斯坦建国。   巴各派别在备忘录中指出,美方提案试图将国际托管强加于加沙地带,推动偏袒以色列的治理方案,包括拟在加沙地带建立国际安全部队、拟将加沙地带的管理和重建工作移交给具有广泛权力的超国家机构等,为外国势力主导巴决策铺平道路。   备忘录指出,任何人道援助必须通过巴相关机构实施,在联合国及合法国际机构监督下进行,确保尊重巴主权与民众需求,避免援助被政治化或安全化。   备忘录还指出,反对任何涉及解除加沙地带武装或侵犯巴人民抵抗权利的条款。任何关于解除武装问题的讨论都必须是巴内部事务,并与结束以色列占领、建立巴勒斯坦国和实现巴民族自决的政治进程相联系。   备忘录强调,阿拉伯—伊斯兰模式是最具接受度的加沙治理方案。任何涉加沙安排都应建立在巴人民自由意志、民族统一、土地统一和事业统一的基础之上。   另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7日报道,哈马斯发言人警告称,美方提案无助于加沙地带局势稳定,该提案“将以另一种形式的托管取代以色列的占领”。   以色列媒体报道称,在巴勒斯坦建国和解除哈马斯武装的问题上,以色列和美国存在分歧。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内塔尼亚胡16日在内阁会议上称,以方“反对在约旦河以西任何土地上建立巴勒斯坦国”的立场始终未变。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加沙地带必须实现非军事化,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   以国防部长卡茨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以军摧毁加沙地带地道的行动顺利推进。美国主导的国际安全部队成立后,预计将负责解除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武装。(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69.shtml
  • 厄瓜多尔一客车坠入山谷已致22人死亡
    2025-11-18 04:22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 基多消息:据厄瓜多尔《宇宙报》报道,当地时间16日,该国中部城市玻利瓦尔省一长途客车在省际公路上行驶时失控,坠入山谷。截至当晚,事故死亡人数已升至22人,另有数十人受伤。   报道称,客车坠落至约150米深的山谷。事故初期估计死亡人数为13人,随后又有9名伤者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据厄瓜多尔《商报》报道,当地地形复杂、通信信号微弱,给信息核实和救援工作带来困难。报道称,当地警察、消防及公共卫生部门以及附近居民均参与此次救援行动。(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68.shtml
  • 文化遗产保护外籍代表:中国的智慧和经验对数字护遗大有裨益 | 世界观
    2025-11-18 04:21
      中新网11月17日电 (记者 薛凌桥)“过去几十年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了从以材料为中心转向以人和价值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因为文化遗产所处的当地社区,才是遗产资产的真正主人和伟大守护者。”近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办,澳门旅游大学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空天遗产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盖伊·乔拉耶夫(Gai Jorayev)在峰会期间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作如上发言。   乔拉耶夫说,伴随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变化,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专家,应当更加关注当地社区的关切。这是因为很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更多是由当地的社区组织或代表,而非仅由文化遗产专家承担。   本届乌镇峰会上,“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分论坛备受关注。围绕中国如何开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热点问题,乔拉耶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遥感技术为例,乔拉耶夫分享了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高效经验。他介绍称,利用无人机等产品收集三维数据的手段,可用于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由于无人机收集的数据更加准确,更新频率也更快,因此,文化遗产工作者也能在更短时间内做出决策。   他观察到,在保护中亚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大型考古遗址时,文化遗产工作者们需要借助大量监测,分析遗址劣化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因此,工作人员对过去大量的考古档案进行了数字化监测,并通过系统方法,用现代数据层进行补充。   “通过这一手段,工作人员创建了多个高质量的数据集层,这些数据集层为这些遗产资产的保护、保存以及总体管理的决策提供了有效信息。”乔拉耶夫说。   与此同时,乔拉耶夫也分享了关于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他看来,该领域存在两大风险点:一是过度收集数据,不能妥善处理所有收集数据,也不能让更多的专家接触到这些数据;二是在考古学和文化遗产管理发展进程中,抛弃传统哲学和理论讨论。   他解释称,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文化遗产工作者拥有了更多的三维数据或数字数据,但如何确保尊重当地文化,确保考古行动正确施行,是每一位文化遗产工作者应当衡量的指标。   “我们现在在中国浙江,这里的网络设施很好,基础设施很完善。但是,世界上也有很多地方不具备类似条件。因此,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建立更加公平、更具可比性的工作标准。”   据此,他认为,应与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者们开展紧密合作,依托其专业知识,与全球社群分享专业经验。他说,“这对文化遗产界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我在中国西北大学的同事们与来自不同机构的中亚同事开展了成功合作,这对于开展当地能力建设、教育和经验分享非常有益。”   谈及自己工作的中亚地区,乔拉耶夫强调,中亚国家正从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受益,包括基础设施发展和教育交流。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中亚年轻专家进入中国大学学习。   “一个最好的例子是中国与中亚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系列项目。我们现在已经申报了二十多处系列遗产点。通过这些具有明确最终目标,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有良好协作的长期合作项目,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们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完成工作并分享知识。这很好地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理念。”乔拉耶夫说。(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67.shtml
  • 厄瓜多尔最大犯罪组织头目在西班牙被捕
    2025-11-18 04:20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电 综合消息:厄瓜多尔总统诺沃亚当地时间16日宣布,该国最大犯罪组织的头目、别名“皮波”的威尔默·乔瓦尼·查瓦里亚·巴雷(Wilmer Geovanny Chavarría Barré)已经被捕。   据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16日报道,厄瓜多尔与西班牙警方日前协调开展行动,在西班牙南部城市马拉加抓获“皮波”。   报道称,“皮波”领导的犯罪组织“洛斯洛博斯”拥有8000名成员,被厄瓜多尔认定为恐怖组织。2021年,“皮波”的家人声称他因疾病死亡。   诺沃亚16日在社交媒体上说,“洛斯洛博斯”与墨西哥贩毒集团共同控制着非法采矿作业和毒品走私路线,“皮波”伪造死亡后改变身份逃往欧洲,在欧洲遥控指挥在厄瓜多尔的犯罪行动。   厄内政部长约翰·雷姆伯格同日称,“皮波”对至少400人的死亡负责,并于2011年至2019年期间在监狱内指挥犯罪活动。   近年来,厄瓜多尔暴力和谋杀案激增,多个犯罪组织为争夺贩毒路线控制权发生激烈冲突。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本月9日,“洛斯洛博斯”成员在厄南部一监狱与敌对组织发生冲突,造成30多名囚犯死亡。(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66.shtml
  • 高市涉台荒唐言论“影响恶劣”——访日本冲绳大学地域研究所特别研究员泉川友树
    2025-11-18 04:18
      专访丨高市涉台荒唐言论“影响恶劣”——访日本冲绳大学地域研究所特别研究员泉川友树   新华社东京11月16日电 专访|高市涉台荒唐言论“影响恶劣”——访日本冲绳大学地域研究所特别研究员泉川友树   新华社记者陈泽安 杨智翔   日本冲绳大学地域研究所特别研究员泉川友树1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发表的涉台言论影响非常恶劣,对日本及日本民众的安全保障毫无益处,也会给日中关系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高市7日在国会答辩时就“台湾有事”表示,如果伴随出动军舰和使用武力,可能会构成“存亡危机事态”。根据日本法律,如发生被认定为威胁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即便并未直接遭受攻击,日本也将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   泉川认为,在国会发表这样的言论“非常严重”。“日本和中国是重要邻国,双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密切,如果高市的言论导致日中关系及双方交流受损,我认为将是非常严重的事态。”   高市辩称其言论遵循了日本政府一贯见解。对此,泉川评价,“这种说法非常荒唐”。他说,在关于日本集体自卫权、安保法案等问题上,日本政府过去从未说过台湾海峡会成为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对象。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曾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这是安倍在卸任首相后在线上演讲中发表的,并非在国会这样的官方场合。”泉川说。   在泉川看来,高市要煽动“台湾有事”,这极不恰当且极为危险。   泉川指出:“日本在甲午战争后,通过《马关条约》将台湾变为其殖民地。台湾有着长达50年被日本统治和奴役的沉重历史。所以,对中国人民来说,日本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比其他国家的表态具有更重的意味。”   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中日联合声明》,日方在声明中作出过明确承诺,即“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泉川强调,根据声明,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若日本以“存亡危机事态”为由武力干涉中国内政,在中国看来,这无异于侵略行为。   “假如发生军事冲突,日本国内会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在以冲绳为首的西南诸岛等地,目前正在推进部署自卫队并与美军开展演习。”泉川表示,一旦发生冲突,这些地区将成为战区,不能说它们“被卷入战争”,因为是日本自己主动冲入战争之中,这极其危险。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64.shtml
  • 日本一个月88人遭熊袭击 人口稠密地区风险增加
    2025-11-18 04:17
      中新网11月17日电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自2025年4月以来,日本各地的熊袭击事件已造成200多人伤亡,有望超过2023财年创下的纪录。   根据日本环境省的数据,2023年有219人被熊袭击。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196起熊袭击事件被报告,且袭击事件一直持续到11月,在日本东北地区尤为高发。   据《朝日新闻》分析,仅在2025年10月份,日本至少有88人因熊袭击受伤或死亡,其中秋田县最多,有37人,其次是岩手县12人,福岛县11人,群马县7人。   值得关注的是,秋田县10月份所有的熊袭击事件均未发生在山区,而是发生在靠近居民区的农村地区,凸显了日本人口稠密地区遭受熊袭的风险日益增加。   由于秋田县致命熊袭击事件激增,日本陆上自卫队已于11月5日加入地方防控行动,以防止更多人员伤亡。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63.shtml
  • 厄瓜多尔公投反对设立外国军事基地
    2025-11-18 04:16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电 基多消息:厄瓜多尔全国选举委员会当地时间16日晚公布初步计票结果,厄瓜多尔民众在当日举行的宪法公投中,反对设立外国军事基地。   厄瓜多尔16日就4个问题举行公投。据厄全国选举委员会网站消息,截至当晚11时,计票结果显示,60.57%的民众反对通过部分修改宪法来取消禁止设立外国军事基地或用于军事目的的外国设施,以及禁止将国家军事基地移交给外国武装部队或安全部队的规定。   厄瓜多尔总统诺沃亚16日通过社交媒体对公投结果作出回应,称尊重厄瓜多尔人民的意愿。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此次公投结果对诺沃亚来说是一个打击。诺沃亚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希望外国“军队”加入他所谓的打击贩毒集团的“战争”。   另据美联社消息,最近几周,诺沃亚会见美国官员,讨论地区安全和移民合作问题,并同美国国土安全部长诺姆一道参观了厄瓜多尔沿海的一处军事基地。   据路透社介绍,厄瓜多尔曾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因其地理位置,已成为重要的毒品转运中心,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危机,并对其本已脆弱的经济造成打击。(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61.shtml
  • 智利总统选举将举行第二轮投票
    2025-11-18 04:15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电 圣地亚哥消息:智利选举委员会当地时间16日晚发布的初步计票结果显示,在当天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左翼执政联盟候选人珍妮特·哈拉和极右翼政党智利共和党候选人何塞·安东尼奥·卡斯特得票领先但均未直接胜出,两人进入将于12月14日举行的第二轮投票。   智利16日举行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投票于当日8时开始,18时结束,登记选民投票选举新一届总统、23名参议员和155名众议员。截至当日21时,智利选举委员会对77.79%选票的统计结果显示,哈拉和卡斯特分别获得26.69%与24.15%选票,确认两人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角逐。   据美联社报道,这是智利对所有符合条件的选民实行自动登记制度之后的首次总统选举。同时,本次选举实行强制投票制度,该国有超过1570万人必须投票。   据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此次选举主要围绕犯罪和移民问题展开,两名候选人都承诺将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智利总统博里奇16日祝贺哈拉与卡斯特进入第二轮投票,并表示“我相信对话、尊重和对智利的爱将战胜一切分歧”。   智利法律规定,总统选举中得票率超过50%的候选人直接胜出,若无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超过50%的选票,得票最多的两人将进入第二轮投票,得票多者当选总统。智利总统任期4年,不可连选连任。(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60.shtml
  • 印尼外债三季度降至4244亿美元
    2025-11-18 04:15
      中新网雅加达11月17日电   印度尼西亚央行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尼2025年第三季度外债降至4244亿美元,低于上一季度的4323亿美元。   按年率计算,第三季度外债同比下降0.6%,与第二季度6.4%的同比增速相比出现明显反转。   印尼央行在声明中表示,这一变化主要受公共部门外部借款放缓及私营部门外债收缩影响。其中,政府外债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9%,至2101亿美元,增速低于第二季度的10%。私营部门外债则由第二季度的1939亿美元降至1913亿美元,进一步拉低了整体外债规模。(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59.shtml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主题讲座与工作坊在马来西亚闭幕
    2025-11-18 04:13
      中新网吉隆坡11月17日电 (记者 陈悦)由马来西亚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主办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讲座与工作坊闭幕式17日在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举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和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校长奥斯曼出席并致辞,该校师生约200人参加。   欧阳玉靖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和实践成果,介绍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要举措。他表示,明年是中国“十五五”规划和马来西亚第十三个大马计划的开局之年。中方愿同马方加强战略对接,进一步夯实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拓展人文交流、加强多边协作,持续推动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和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欧阳玉靖勉励现场青年未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充分发挥所学所长,为赓续中马传统友谊、推动双方互利合作、促进两国民心相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奥斯曼校长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非空洞的外交或政治口号,它在日益分裂、两极分化、充满挑战的当今世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并与马来西亚“昌明大马”理念产生强烈共鸣。他说,不同文明间并非注定冲突,我们应保持沟通对话,共建理解信任和互利共赢的桥梁,共创世界繁荣。(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57.shtml
  • 韩军方向朝鲜提议举行韩朝军事会谈
    2025-11-18 04:12
      中新社首尔11月17日电 (刘旭 刘思宁)韩国军方17日正式向朝鲜提议举行韩朝军事会谈,讨论韩朝边境非军事区内军事分界线的基准线设定问题。   韩国国防部国防政策室长金洪彻当天下午发表对朝谈话说,朝鲜军方近期在韩朝边境非军事区内军事分界线一带修建战术道路、设置铁丝网并埋设地雷,一些人员多次越过军事分界线进入韩国一侧区域。对此,韩国军方通过警告广播和警告射击等方式,使朝鲜军人退回到军事分界线以北。   韩国国防部表示,为防止韩朝之间发生偶发性冲突,缓解军事紧张,韩方提议韩朝双方举行军事会谈,希望朝方能响应韩方提议。会谈时间、地点等细节可进一步协调。   据悉,这是李在明政府执政以来首次提议举行韩朝军事会谈。目前,朝方对此暂无回应。(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56.shtml
  • 尼泊尔获世界银行森林碳伙伴关系基金940万美元减排资金
    2025-11-18 04:12
      中新网加德满都11月17日电 (记者 崔楠)世界银行16日表示,尼泊尔已从世界银行森林碳伙伴关系基金(FCPF)获得首笔减排支付,金额为940万美元。   该笔资金用于支持在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地区实施的REDD+减排计划。世界银行称,该计划已减少约18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世行指出,这是根据森林碳伙伴关系基金减排支付协议发放的第一笔资金,标志着尼泊尔在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排放、推动包容且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世界银行马尔代夫、尼泊尔和斯里兰卡区域国家主任大卫·西斯伦表示:“这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款项,证明了尼泊尔在减少森林砍伐、加强森林治理、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拓展当地社区可持续生计方面取得的成效。”(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55.shtml
  • 哈萨克斯坦总统签署法律 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2025-11-18 04:11
      中新社阿斯塔纳11月17日电 (记者 单璐)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当地时间17日签署《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人工智能法》,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和监管作出系统性规定。   据哈总统府消息,此次签署的法律明确人工智能系统的法律定位,将其纳入信息化管理范围,并指出人工智能是辅助人类完成特定任务的技术工具。   法律对人工智能系统的运行作出规定,要求坚持合法、公平、透明和可解释原则,重视保护数据和隐私,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控。法律同时要求人工智能系统处于可监管状态,并规定系统所有者、运营方和用户需根据其在系统运行中的角色承担相应责任,履行风险管理、安全保障和用户支持等义务。   为防止人工智能被滥用,法律禁止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创建和运行具有操纵性、利用潜意识方式影响用户,或在收集和处理个人数据时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人工智能系统。   为增强社会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识别能力,法律要求对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商品、服务和成果进行标识。   哈媒指出,相关法律的出台将为人工智能在哈萨克斯坦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制度依据,推动相关技术在更多领域规范使用。(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54.shtml
  • 韩国提议举行朝韩军事会谈 朝方暂无回应
    2025-11-18 04:10
      中新网11月17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当地时间17日,韩国国防部向朝鲜提议举行军事会谈,商讨军事分界线(MDL)基线问题。   据报道,韩国国防部表示,朝鲜军队近日在非武装地带(DMZ)军事分界线一带修筑战术道路、设置铁丝网和铺设地雷时,多次越过军事分界线进入韩方区域,导致局势持续紧张。韩国军方依照作战程序实施警告广播和警告射击,要求朝方人员退回至分界线以北。   韩国国防部指出,随着双方在敏感地带多次接触,非武装地带紧张程度不断上升,引发外界对潜在军事冲突的担忧。   韩国国防部称,为防止偶发冲突并缓解半岛局势,韩国国防部向朝方提议举行军事会谈,就明确军事分界线基线的问题进行商讨。   韩国防部表示,希望朝方能响应韩方提议。会谈时间、地点将通过板门店沟通渠道协商。   针对韩方上述言论,朝方暂无回应。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53.shtml
  • 印尼中爪哇省两地山体滑坡致18人遇难
    2025-11-18 04:09
      中新社雅加达11月17日电 (记者 李志全)印度尼西亚国家抗灾署17日通报,中爪哇省芝拉扎县和班查内加拉县两地近日接连发生的山体滑坡灾害已造成至少18人遇难,另有30余人失踪。   中爪哇省芝拉扎县13日晚因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多处居民房屋被掩埋。连日来,联合搜救队持续在现场开展搜寻工作。截至17日11时,又发现并转移3具遗体,累计遇难人数升至16人。目前仍有7名失踪人员正在搜寻中。   印尼国家抗灾署当天在另一份通报中称,中爪哇省的班查内加拉县15日也遭遇山体滑坡。截至17日,已致2人遇难,另有27人被掩埋。目前,搜救与善后工作正在进行,超过800名当地居民已被紧急疏散至临时安置点。   据介绍,近期持续强降雨叠加当地土壤结构松动,是导致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灾害还造成大量稻田和种植园被泥石掩埋,财产损失正在评估中。印尼国家抗灾署负责人已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52.shtml
  • 2025/26财年前三个月 尼泊尔国际汇款收入与外汇储备均增长
    2025-11-18 04:09
      中新网加德满都11月17日电 (记者 崔楠)尼泊尔央行16日发布报告显示,在当前2025/26财年前三个月,尼泊尔的国际汇款流入和外汇储备均有所增长。   报告指出,2025/26财年前三个月(即2025年7月中旬至10月中旬),尼泊尔国际汇款流入量同比增长29.2%,达到39.4亿美元。   尼泊尔外汇储备总额也从2025年7月中旬的195亿美元增至10月中旬的212.1亿美元,增幅达8.7%。   报告称,该国外汇储备目前足以支付预计16.4个月的商品及服务进口费用。   尼泊尔国际汇款收入主要来自该国劳工从海外汇回的侨汇,而侨汇长期是尼泊尔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重要支柱之一。(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51.shtml
  • 菲分析人士:高市早苗“生存威胁”论存多重逻辑谬误 尊重历史方为正途
    2025-11-18 04:08
      【世界说】菲分析人士:高市早苗“生存威胁”论存多重逻辑谬误 尊重历史方为正途   中国日报网11月17日电 日前,以鲜明右翼保守立场著称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性质极其恶劣,影响极为负面。   对此,《菲律宾星报》专栏作者、经济政治分析家李天荣(Wilson Lee Flores)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高市早苗近期发表不当言论,宣称中国在台湾周边的军事行动可能构成对日本的“生存威胁”,绝非单纯的外交失言。这些言论折射出对历史的严重误读,更违背了半个世纪以来维系东亚和平稳定的基本准则。其内在逻辑亦难以成立,尤其考虑到“生存威胁事态”是日本政府依法调动自卫队的前提之一。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台湾问题的产生,部分源于日本自身的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在19世纪末之前,台湾长期隶属于中国行政管辖范围。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并于次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强行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   李天荣表示,这绝非和平移交,而是殖民胁迫下的非道德行径——日本以武力强行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使其遭受长达五十年的外国殖民统治。因此,当前的台湾问题并非现代地缘政治的偶然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实为日本侵略行径留下的直接遗毒。   在此背景下,高市早苗宣称台湾局势可能“威胁”日本生存的说法不仅荒谬,更存在逻辑谬误。其论点包含多重错漏:其一为因果谬误,错误暗示台湾问题必然决定日本的安全态势;其二为非因果推论,将地区事务直接等同于国家生存威胁,脱离现实关联与基本常识;其三为错误等同,将日本的自卫权与干涉中国内政混为一谈。此类主张,无异于在虚幻想象的基础上构建外交政策,势必招致不必要的风险。   高市早苗的论调,不仅逻辑混乱,更是对历史毫无敬畏之心的体现。日本作为曾以侵略手段割占台湾的国家,如今竟妄图自居为台湾分离状态的所谓“捍卫者”,这种说辞在历史的反讽面前不攻自破。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言论严重破坏了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基础。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其中明确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有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   亚洲未来的稳定发展,不取决于日本的高调宣示,而在于其能否明智地铭记历史、汲取教训。从法理与历史双重维度来看,台湾的地位早已明确无误。日本在二战战败后,依据《开罗宣言》(1943年)、《波茨坦公告》(1945年)及《日本投降书》(1945年)的明确规定,必须放弃以武力窃取的领土,包括台湾及澎湖列岛。台湾问题,根源在于内战遗留问题及外部势力干涉,并非存在合法或持久的国际争议。   李天荣强调,日本的发展道路,绝不应重拾旧式军国主义话语,或将战略野心包装为道德诉求。真正负责任的治国之道,应建立在历史清醒与严谨逻辑之上。   对于日本自诩为当前台海问题的“武装捍卫者”,作者认为,这种现状恰与其过去的帝国主义行径紧密相关,实属极致讽刺。日本真正的出路不在于言辞挑衅或军事示警,而在于恪守国际承诺、尊重历史事实,以审慎和理性的外交行动促进区域稳定。   亚洲的和平未来,不取决于哪国的声音更大,而取决于各国,尤其是日本,能否以史为鉴,以诚意与克制开展对外交往,共守区域和平稳定。   (编译:马芮 编辑:高琳琳 韩鹤)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50.shtml
  • 哈水文气象局:哈萨克斯坦12月或迎寒潮 冬季气温波动明显
    2025-11-18 04:07
      中新网阿斯塔纳11月17日电 哈通社17日援引哈萨克斯坦水文气象局消息称,2025至2026年冬季哈萨克斯坦气温整体将较常年偏高,但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起伏将更加明显,预计12月上旬末或出现一次较强寒潮。   预报显示,2025至2026年冬季哈萨克斯坦气温呈偏暖态势,降水量总体接近常年水平。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该国多地将多次经历升温和降温,阶段性回暖与寒潮过程将交替出现。   哈水文气象局表示,12月该国多数地区气温预计高于常年,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暴风雪、阵风、大雾等天气,路面结冰风险增加。预计12月上旬末,哈萨克斯坦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气温将明显下降,其中东部地区夜间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35摄氏度。   此外,2026年2月和3月哈萨克斯坦气温仍将保持偏高态势,其中3月该国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可能出现较多降水。哈水文气象局提醒公众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范寒潮、道路结冰及低能见度天气的准备。(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49.shtml
  • 日本学者:若未来一年中国游客大减,日本或将损失2.2万亿日元
    2025-11-18 04:06
      资料图:日本民众穿过涩谷车站前的交叉路口。 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摄   中新网11月17日电 综合报道,中国文化和旅游部11月16日发布赴日旅游提示,建议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日本学者表示,若中国游客减少,将影响日本经济。   当地时间11月17日,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在文章中表示,若未来一年访日中国游客大幅减少,将拉低日本全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0.36个百分点。初步计算经济损失将达2.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11.6亿元。   木内登英称,考虑到日本经济后续走势以及国内民众正面临的物价上涨压力,访日中国游客的大幅减少,无疑为日本经济增长增添了新的隐忧。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308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1520.1亿美元,进口额1562.5亿美元。   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出行提醒称,近日,日本领导人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严重恶化中日人员交流氛围,给在日中国公民人身和生命安全带来重大风险。外交部和中国驻日本使领馆郑重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11月16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赴日旅游提示,建议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同日,中国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建议中国公民谨慎规划赴日留学安排。日媒分析认为,由于来自中国的访日游客数量众多,日本旅游业恐遭受重大影响。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48.shtml
  • 日首相涉台不当言论引发连锁反应 日本经济承受冲击
    2025-11-18 04:02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 综合消息:多家外媒17日指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引发的负面影响正迅速向日本经济领域蔓延,日本经济面临实际压力。   彭博社17日报道,针对高市早苗近日涉台不当言论,中国方面的反制持续升温。外界普遍指出,若相关紧张局势长期化,可能对日本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报道指出,中国游客占日本每年外国游客总数约四分之一,一旦双方关系恶化并影响人员往来,将对日本经济造成显著冲击。受中国方面近期一系列措施影响,17日东京股市旅游及相关板块遭抛售,资生堂股价一度下跌11%。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17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可能导致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减少约2.2万亿日元,从而对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造成约0.36%的下行压力。根据日本政府数据,日本潜在经济增长率在2025年第二季度为0.6%,木内认为,中国游客减少带来的影响将超过全年经济增长率的一半,日本经济正面临“重大风险”。   日本《每日新闻》17日报道称,目前日本旅行社已出现部分中国旅游团取消预订的情况。相关入境旅游业者担心,随着中国春节假期的临近,若形势持续紧张,负面影响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显现。   日本福冈市经营中国游客旅游业务的高尾淑江表示,她在16日接到一名中国游客来电,对方称“经过犹豫后,决定不来日本了”,这名游客原计划参加为期一周的九州旅行团。   高尾淑江还称,12月的部分预订也面临取消风险,一些中国客人正在重新考虑行程。她无奈表示:“政府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我们民间的活动,真的是非常困扰,但我们也无能为力。”   日本共同社17日报道称,中国多家大型旅行社已暂停销售日本旅游产品,日本国内酒店也开始出现取消预订的情况。入境旅游相关行业人士表示,中国游客的消费动向直接影响业绩,因此将继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除旅游外,教育领域也受到波及。东京中央日语学院院长井上诞表示,目前正值明年4月来日留学生申请签证的时期,他希望政府采取措施,避免已决定赴日的学生受到影响。   据彭博社报道,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筒井义信17日晚表示,日中经济交流的前提是政治稳定,要解决当前问题,“需要各层面、各领域持续沟通和对话,双方共同推动解决”。(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46.shtml
  • 事事关心 | 高市搞事,谁来买单?
    2025-11-18 04:01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在国会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引发中方多部门强烈抗议,并采取相应措施。   16日,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建议中国公民谨慎规划赴日留学安排。文化和旅游部也郑重提醒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已在日中国游客密切关注当地治安形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多家航司相继发布通知,表示涉及日本相关航线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客票,可予以免费退改处理。   中方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引发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日本《每日新闻》16日称,由于来自中国的访日游客数量众多,此举可能会对日本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17日,日本东京股市开盘下跌,旅游、消费股大幅下跌。日本内阁府17日公布,日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降1.8%,为六个季度以来首次负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308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日进口额1562.5亿美元。据日本观光厅统计,2024年中国游客在日消费总额位列各国游客之首。日本“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说,日中关系一旦恶化,“受苦的将是日本国民”,高市言行带来极其深重的“罪责”。   据报道,当地时间15日晚,约百名日本民众在位于东京的首相官邸前举行抗议活动,要求高市辞职。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网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8/397345.shtml
  • 日本多方人士批评高市早苗错误言论,称“可能引发国家危机”
    2025-11-17 10:52
      中新网11月16日电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发出涉台错误言论,引发广泛争议与批评,多方对其言论表示不满,称“可能引发国家危机”,要求她撤回相关言论。 资料图:高市早苗。   日本前首相再批高市早苗:言辞过于越界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前首相、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16日批评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中所作的答辩:“言辞过于越界,导致中日关系陷入非常严峻的局面。相当轻率。”他还补充说:“她似乎认为这样的话能赢得自民党支持层的好感,这更加危险。”   野田佳彦强调:“作为自卫队最高指挥官的首相,绝不能轻率地谈论具体情况,这是政治上的不成文规矩。”   此外,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14日透露,高市正探讨在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时,对“无核三原则”中不引进核武器的原则进行修改。“无核三原则”指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   而此前,对于日本政府明年或将进行的“安保三文件”修订中是否坚持“无核三原则”,高市也回避了明确表态。   对此,据日本媒体报道,野田佳彦15日称,高市早苗应当坚持“无核三原则”。   立宪民主党众议员:高市言论或引发国家危机   据日本《日刊体育》网站16日报道,日本立宪民主党众议员小泽一郎在社交媒体发文指出:“一国领导人对他国发表攻击性言论,演变为双方互相指责,进而导致国民情绪恶化,进出口减少,政府提醒民众避免前往对方国家,大使馆撤离,最终演变为冲突,造成重大损失——这样的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他随后批评道:“高市是否有这样的认识和觉悟呢?首相自己引发国家危机,该如何是好?”   前外务省官员:轻率行为将令国家陷入危机   日本前外务省审议官田中均当日也在X平台个人账号发文,对高市围绕安全保障领域发表的言论提出告诫。   田中均写道,“前首相安倍属于右翼鹰派,但他在任时懂得作为首相应有的行事方式”,并进一步指出,“如果高市继续这种轻率的行为,将令国家陷入无可挽回的危机,那就为时已晚了。”   “无论是日本干预台海局势,还是修改‘无核三原则’,这些事关国家存亡的言论岂能如此轻率地脱口而出?”田中均补充道,“我们绝不能让‘无核和平国家’被一点一点侵蚀,应该经过科学论证后再发表言论”。   田中均还表示,高市公开宣称自己每天只睡2到4个小时实属不妥,这无异于宣告“我会不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工作”,仿佛无休止地工作是一种美德。   他批评称,从公众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首相能妥善管理自己的健康,希望首相在发表任何声明之前,能充分认识到身为首相意味着什么。   社会民主党鹿儿岛县联合会:已邮寄抗议文件   《南日本新闻》报道,日本社会民主党鹿儿岛县联合会已就此向高市早苗邮寄了抗议文件,要求其撤回相关言论。   文件指出,高市早苗的发言“不仅违反日本宪法第9条,更是否定了和平外交本身”。   日本共产党委员长:再次要求高市撤回言论   据《赤旗》16日报道,日本共产党委员长田村智子15日在访问札幌市时表示,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本身就会加剧军事紧张,“我在此再次要求其撤回该言论”。   她强调,“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才是日本政府应当传达的立场”,并严厉批评高市政权煽动“危机”,推进大规模军备扩张。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7/397324.shtml
  • COP30:三位巴西议员讲述“中国行”
    2025-11-17 10:26
      中新网圣保罗11月14日电 题:COP30:三位巴西议员讲述“中国行”   中新社记者 俞岚 林春茵   就在几周前,圣保罗州议会主席团首席秘书长毛里西(Mário Maurici de Lima Morais)时隔十年再次踏上中国土地。“这是一次震撼而深刻的旅程。”他如是说。   当地时间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期间,以“共生 共享 共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实践”为主题的“习言道——中巴生态文明交流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此次活动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社主办,巴西华人协会协办。   毛里西等多位巴西政界人士与会致辞,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绿色蝶变,表达中巴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期许。专家学者们在交流会上亦达成共识,在COP30的背景下,中巴分别作为“全球南方”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双方在绿色发展领域早已超越项目合作,更指向共同的未来愿景——携手建设一个生态友好、包容共享、面向未来的可持续世界。   毛里西坦陈,巴西正经历气候阵痛:巴拉那州的城市被罕见龙卷风夷为平地,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正面临严峻的水危机。“我们正在直面那些曾被忽略的自然平衡问题”。   十年前,中国正奋力治理污染,如今,毛里西看到的是蓝天常驻、森林增长、能源结构巨变。他回顾说,他自空中看到“一望无际的光伏农场、无数风电塔”;荒漠化治理与气候适应的理念和实践让他耳目一新。“中国在减排、治沙、森林恢复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毛里西认为,这些经验为深陷极端天气、水危机的巴西提供了珍贵借鉴。   上个月,圣保罗市议会副主席若昂·若热(João Jorge)与另外五位圣保罗市议员访问上海、杭州和深圳,考察中国的城市社会治理经验。   “中国科技进步之快,令人震撼。”若热说,“汽车、公交车、列车——它们的现代化程度已经是世界级的。”他重点谈到圣保罗当前最棘手的课题:电动公交车。圣保罗有约12万辆公交车,但只有1万辆是电动的,电力供应不足是瓶颈。   在中国考察比亚迪时,储能设备(BES系统)让若热眼前一亮。“白天存电,晚上给公交车充电。”若热已把这套中国方案推荐给圣保罗公交系统,以期“用上真正的清洁能源”。   若热正在推动将“春节”纳入圣保罗市官方节庆日历,计划协办“元宵灯节”落地,为2026中巴文化年营造良好氛围。   圣保罗市环保局局长罗德里戈·阿修奇(Rodrigo Ashiuchi)介绍,圣保罗正在推进巴西城市史上最大规模的年度植树行动“让圣保罗更绿”计划。截至10月已种植12万棵树,全市公园数量从20年前的32个扩展到现在的120个,并计划在2028年前建设50片“城市森林区”。   阿修奇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即将在圣保罗启动的重大招标项目:建设生态产业园和垃圾能源化工厂,预计投资28亿美元。   阿修奇先后访问了山东、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些设施的排放水平远低于欧盟标准,而且周边还设有市民公共空间。”他说,“圣保罗每天产生1.2万吨生活垃圾,是时候采用新的解决方案了”。   “中国不仅是兄弟国家,也是重要参考对象。”阿修奇说,我们与中国有着共同的使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7/397321.shtml
  • 南非总统: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是美国“自己的损失”
    2025-11-14 10:01
      中新网11月14日电 据美联社报道,南非总统拉马福萨12日表示,美国缺席下周末在南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约翰内斯堡峰会是“他们自己的损失”。   “美国决定不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这令人遗憾。”拉马福萨在南非议会外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称:“美国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并不意味着峰会就此中断。峰会将继续举行,其他国家元首都将出席。最终,我们将做出一些重大决定,他们的缺席是他们的损失。”   拉马福萨补充说,美国“正在放弃其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本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拉马福萨还表示,美国需要重新思考抵制本次峰会是否真的有用。在拉马福萨看来,这样做行不通。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他本人不会出席二十国集团约堡峰会。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4/397314.shtml
  • 石破茂对高市早苗涉台言论表示反对
    2025-11-14 09:57
      中新网11月14日电 综合报道,日本前任首相石破茂13日在日本TBS电视台一档广播节目中对现任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国会发表的涉台言论表示反对。   石破茂表示,高市的言论几乎等同于“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历届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都避免发表类似“在某种情况下就会这样做”的明确言论。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石破茂对高市的言论提出质疑。他表示,断定“在某种情况下就会这样做”,并不能提高威慑力。   此前报道,7日,高市在国会答辩时就“台湾有事”表示,如果伴随出动军舰和使用武力,可能会构成“存亡危机事态”。10日,高市在国会答辩时坚称,其言论遵循日本政府的一贯见解,无意撤回。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3日表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国会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暗示武力介入台海的可能性。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还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上述错误言行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挑战中方核心利益,侵犯中国主权,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绝不容忍,日方必须立即纠正,收回恶劣言论,否则一切后果必须由日方承担。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13日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华错误言行提出严正交涉。孙卫东表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国会答辩时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性质影响极其恶劣。在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后,日方仍不思悔改,拒不撤回错误言论。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4/397313.shtml
  • 中方召见日本驻华大使 就高市早苗涉华错误言行提出严正交涉
    2025-11-14 09:44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电 11月13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华错误言行提出严正交涉。   孙卫东表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国会答辩时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性质影响极其恶劣。在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后,日方仍不思悔改,拒不撤回错误言论。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孙卫东指出,高市的涉台言论极其错误、极为危险,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破坏战后国际秩序,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严重破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14亿中国人民对此绝不答应!   孙卫东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和底线。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8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历经14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80年后的今天,任何人胆敢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统一大业,中方必将予以迎头痛击!中方再次敦促日方深刻反省历史罪责,立即反思纠错,收回恶劣言论,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一切后果必须由日方承担。(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4/397299.shtml
  • 鸠山由纪夫驳斥高市早苗: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日本不应干涉中国内政
    2025-11-13 10:00
      中新网11月12日电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鼓吹日本武力介入台海的可能性。对此,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其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发文驳斥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日本不应干涉中国内政。   高市早苗11月7日在日本国会表示,如果“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立危机事态”。 图片来源:鸠山由纪夫社交媒体账号截图   对此,鸠山由纪夫11月8日发文批评,认为高市的言论“大概是想渲染危机,以此为日本增强军力找借口。”   鸠山强调称:“日本尊重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日本不应插手。”   11月11日,鸠山再次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日本不应该干涉中国内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1月10日表示,日本领导人日前在国会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暗示武力介入台海可能性,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同日本政府迄今所作政治承诺严重不符,性质和影响极其恶劣。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3/397296.shtml
  • 俄外交部宣布禁止30名日本公民入境
    2025-11-12 10:13
      中新社莫斯科11月11日电 俄罗斯外交部11日发表声明说,鉴于日本持续对俄实施制裁,俄方决定禁止30名日本公民入境,其中包括日本外务省外务报道官北村俊博。   声明表示,作为对日本方面持续对俄实施的、与特别军事行动相关的所谓制裁行为的回应措施,俄方决定无限期禁止30名日本公民入境俄罗斯。被列入禁令名单的包括日本《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及共同社和富士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多所日本大学教授以及日本外务省外务报道官北村俊博等。   塔斯社报道说,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以来,日本政府已对俄实施多轮制裁。自2022年以来,俄方已四次宣布对数百名日本公民实施报复性入境禁令。俄罗斯驻日本大使诺兹德列夫表示,日方实质上正在全面瓦解与重要邻国的关系。(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2/397279.shtml
  • 韩国高校连发大规模作弊事件 数百学生承认用AI代写答案
    2025-11-11 10:13
      中新网11月10日电 综合韩媒报道,韩国名校延世大学一门600人规模的课程在期中考试中,发生了大规模作弊事件。在校方敦促学生坦白后,超过200名学生承认作弊。 图片来源:MBC报道截图   据MBC电视台10日报道,10月25日,延世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一门课程的期中考试中,发生大规模作弊事件,部分学生在远程考试期间使用人工智能软件代写答案。   报道称,该门课的考试在线上进行,为防止作弊,教授要求学生“在考试期间录制电脑屏幕、手部和面部的视频并提交”。   但校方表示:“我们通过摄像头发现,有学生眯眼或看向别处。”   随着争议在校内蔓延,校方于10月30日进行了一项调查。在发布帖子要求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凭良心投票,承认是否作弊”后,209名学生投了“是”,175名学生投了“否”。   据《韩国经济》10日报道,除延世大学外,另一所名校高丽大学的一门课的在线期中考试也出现了集体作弊事件,校方最后宣布,考试成绩无效。   报道称,据教育界消息人士10日透露,涉事课程名为“老龄化社会的多学科理解”,是一门约有1400名学生选修的课程。10月25日,这门课通过电脑进行在线期中考试。然而,有学生举报称,部分学生在考试期间通过KakaoTalk聊天室分享考题截图进行作弊。   高丽大学方面称:“我们绝不容忍作弊行为,因此采取非常措施,宣布所有期中考试成绩无效。”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61.shtml
  • 《巴黎协定》十周年 COP30将谈判桌搬进亚马孙腹地
    2025-11-11 10:05
      从城市到雨林,COP30把谈判桌搬到了亚马孙腹地!恰逢《巴黎协定》十周年,各国齐聚贝伦共商气候行动。跟随中新社国是直通车的镜头,我们将持续追踪后续谈判进展,第一时间呈现重磅成果与关键动态,与你一同见证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时刻。(刘文文 曹旭帆)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51.shtml
  • 外媒聚焦COP30:中国贡献至关重要
    2025-11-11 10:04
      中新网11月10日电 当地时间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开幕。此次大会吸引全球目光,国际舆论指出,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COP是应对日趋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平台,而中国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至关重要。   联合国官网介绍称,全球的领导人、科学家、非政府组织及民间社会代表齐聚一堂,讨论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行动。此次会议重点聚焦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1.5℃以内所需的努力、提交新的国家行动计划(国家自主贡献)以及在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九届会议上所作的融资承诺的进展情况。   英国《卫报》报道,此次气候变化大会正值《巴黎协定》签订十周年的关键时期,也是大会首次回归巴西。作为东道主的巴西精心安排了约145项议程,其任务是制定一条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30周年到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所需减排量的清晰路径,并展示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加强各国的自主贡献目标,以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NA)在题为《COP30:气候外交在巴黎协定签署10年后处于十字路口》的报道中指出,《巴黎协定》签署十年来,历经地缘政治紧张、经济竞争和新冠疫情等多重可能致其崩溃的冲击,但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所设定的框架与目标的里程碑式协议,它依然保持有效。尽管当前气候外交呈现碎片化趋势,报道仍对未来的进展持谨慎乐观态度。   报道还援引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英德拉·奥弗兰德的话称:“得益于《巴黎协定》,过去十年间,气候政治的总体目标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他进一步指出:“《巴黎协定》并非万能药,但却是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全球共同议程备受关注的同时,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也成为本届大会期间各方瞩目的焦点。   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在报道中关注到中国在绿色供应链上的关键角色,指出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电池及关键矿产等对全球经济绿色转型至关重要的产品生产线。   英国《金融时报》从气候治理的财政基础角度报道,联合国气候部门于德国波恩达成协议,建议在2026-27年度将预算增加10%至8150万欧元,这一增资的实现得益于中国同意将其贡献份额从15%提升至20%。   新加坡《联合早报》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减排承诺,指出中国最新提出的碳下降幅度和绝对减排量均显著高于欧美国家同期水平。同时,中国提出将努力做得更好,这进一步显示了中方的积极姿态。(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50.shtml
  • 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开幕 聚焦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危机
    2025-11-11 10:03
      中新社巴西贝伦11月10日电 (记者 林春茵)当地时间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开幕。本届大会聚焦多项重要气候议题,呼吁全球携手为应对气候危机寻找共同解决方案,加速减少排放,增强气候韧性,推动包容、公正的转型。   当天,上届大会(COP29)主席穆赫塔尔·巴巴耶夫宣布大会开幕,根据议程宣布巴西资深外交官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担任COP30主席。   多拉戈表示,多边主义无疑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正确道路,希望本次大会能够推动气候行动融入经济活动、创造就业,成为一场真正落实行动的大会。   本届大会重点之一是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按照《巴黎协定》,各国需在今年提交新一轮、更具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本届大会还将致力于推动战略转型,与会代表将推进实现气候融资目标,采取新措施支持各国适应气候变化,并加快实现公正转型。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应对气候危机仍然征途漫漫,在减少排放和增强韧性这两方面,全球必须以更快速度奋力前进。他同时强调,各方必须就落实包容、公正转型的具体步骤达成共识,将愿景转化为行动。   巴西总统卢拉在开幕式上呼吁各国兑现气候承诺、加快气候行动,并推动以人为本的气候议程。   根据议程,本届大会将主要关注三个优先事项:加强多边主义和《公约》下的气候机制;将气候机制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实体经济联系起来;加快落实《巴黎协定》。   本届大会将持续至21日,有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代表、科学家、企业家、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代表等与会。(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49.shtml
  • 美众议长要求全体众议员返回华盛顿 准备结束政府“停摆”投票
    2025-11-11 06:58
      中新社华盛顿11月10日电 (记者 沙晗汀)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当地时间10日表示,众议院全体议员需“立刻”返回华盛顿,为结束联邦政府“停摆”投票作准备。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到10日已经进入第41天,是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政府“停摆”。众议院自9月19日以来一直处于“休会”状态。   约翰逊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部分民主党议员终于愿意加入共和党阵营结束联邦政府“停摆”,“噩梦终于快要结束了”。约翰逊还说,鉴于当前接近半数航班遭延误或取消,所有众议员应该“立刻、尽快”返回华盛顿,以便在参议院通过预算案后众议院可以尽快投票。   9日晚,参议院通过一项针对联邦政府临时预算案的程序性投票。8名民主党议员加入共和党阵营投票赞成,使赞成票数达到通过所需的60票,向结束政府“停摆”前进了一步。   按照流程,参议院接下来还需就该临时预算案举行正式投票。如果投票获得通过,众议院将对该预算案进行表决。在两院表决通过并由总统签字后,才将结束政府“停摆”。   该临时预算案将维持部分政府部门正常运转至明年1月,但不包括此前民主党人一直坚持的延长医保补贴条款。据美媒报道,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人图恩向民主党人保证,将在12月中旬就医保补贴举行投票。(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45.shtml
  • 美财长警告:联邦政府“停摆”或致货物供应出现短缺
    2025-11-11 06:55
      中新网11月10日电 综合美媒报道,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当地时间9日警告称,假期购物可能会受到联邦政府“停摆”以及航班减少的影响。   据报道,贝森特在节目采访中谈到了联邦政府“停摆”所带来的广泛经济影响。   “从第一天起,我们就已经看到了经济受到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严重。”贝森特说。   他指出,航班活动的减少不仅影响了旅客,还影响了货物运输。在假期来临之际,由于“停摆”持续,货物供应或将出现短缺。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43.shtml
  • 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开幕 聚焦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危机
    2025-11-11 06:53
      中新社巴西贝伦11月10日电 (记者 林春茵)当地时间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开幕。本届大会聚焦多项重要气候议题,呼吁全球携手为应对气候危机寻找共同解决方案,加速减少排放,增强气候韧性,推动包容、公正的转型。   当天,上届大会(COP29)主席穆赫塔尔·巴巴耶夫宣布大会开幕,根据议程宣布巴西资深外交官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担任COP30主席。   多拉戈表示,多边主义无疑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正确道路,希望本次大会能够推动气候行动融入经济活动、创造就业,成为一场真正落实行动的大会。   本届大会重点之一是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按照《巴黎协定》,各国需在今年提交新一轮、更具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本届大会还将致力于推动战略转型,与会代表将推进实现气候融资目标,采取新措施支持各国适应气候变化,并加快实现公正转型。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应对气候危机仍然征途漫漫,在减少排放和增强韧性这两方面,全球必须以更快速度奋力前进。他同时强调,各方必须就落实包容、公正转型的具体步骤达成共识,将愿景转化为行动。   巴西总统卢拉在开幕式上呼吁各国兑现气候承诺、加快气候行动,并推动以人为本的气候议程。   根据议程,本届大会将主要关注三个优先事项:加强多边主义和《公约》下的气候机制;将气候机制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实体经济联系起来;加快落实《巴黎协定》。   本届大会将持续至21日,有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代表、科学家、企业家、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代表等与会。(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41.shtml
  • 柬韩成立联合工作组打击网络诈骗等跨国犯罪
    2025-11-11 06:53
      中新社金边11月10日电 (杨强 强宝仪)柬埔寨国家警察总署与韩国警察厅当地时间10日在金边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宣布成立联合工作组,合作打击针对韩国公民的网络诈骗等跨国犯罪活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两国之间的警务合作。   柬埔寨副首相兼内政大臣韶索卡与韩国外交部长赵显共同出席并见证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两国警方高层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文件。   上述联合工作机制的建立,标志着柬韩两国在执法安全领域合作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根据韩国外交部当天晚些时候发布的信息,工作组将由两国警方共同运作,其职能包括负责从受理与韩国公民相关的案件报告到实施救援、调查,直至嫌疑人被遣返的整个过程。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10日在与赵显会谈时表示,柬政府积极打击网络诈骗等跨国犯罪;保障在柬韩国公民的安全和福祉仍然是王国政府的优先事项。(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40.shtml
  • 哈萨克斯坦今年前十月GDP同比增长6.4%
    2025-11-11 06:52
      中新社阿斯塔纳11月10日电 (记者 单璐)哈萨克斯坦国家经济部当地时间10日发布消息称,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数据,今年1至10月,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4%。工业、贸易业和运输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数据显示,前十月哈萨克斯坦商品产量同比增长8.2%,服务业同比增长5.3%。工业对整体增幅贡献超过三成,制造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带动下,建筑业同比增长15.1%。农业同比增长5.4%,其中种植业增长6.7%、畜牧业增长3.4%。粮食产量在阿克莫拉、科斯塔奈等主要产区明显增加。此外,贸易业保持约9%的增速,交通运输业增长逾2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哈媒指出,当前哈萨克斯坦经济平稳增长,得益于近年来持续推进的政治经济改革。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今年10月发表的致辞中表示,自2019年以来,该国经济累计增长16%,人均GDP提升至1.44万美元,对外贸易额累计增长83%,达到1420亿美元。他指出,哈萨克斯坦将加快推进经济多元化和现代化建设,致力于成为“欧亚大陆主要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   哈国家经济部表示,将继续落实总统指示,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多元化,吸引投资,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39.shtml
  • 俄罗斯发生两起货运列车车厢脱轨事故
    2025-11-11 06:52
      中新社莫斯科11月10日电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0日在列宁格勒州和摩尔曼斯克州分别发生货运列车车厢脱轨事故。   俄罗斯西北联邦区运输检察院1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根据初步信息,10日凌晨,4节运载石子的货运车厢在位于列宁格勒州的雅涅加火车站脱轨,但未发生倾覆。原定往返圣彼得堡与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首府彼得罗扎沃茨克的客运列车,以及17列货运列车因此延误。该检察院正就铁路运输运营中交通安全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另据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旗下的十月铁路局消息,10日11时12分,在摩尔曼斯克州阿帕季特车站进行调车作业时,5节装载重油的车厢发生脱轨。事故中无人伤亡,对居民无威胁,亦未影响阿帕季特车站的列车运行。为消除事故后果,该局已向事故现场派遣两列抢修列车。   目前,俄相关部门已对两起事故展开调查。(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38.shtml
  • 澳大利亚发布净零排放投资指南
    2025-11-11 06:51
      中新社悉尼11月10日电 澳大利亚政府10日发布名为《国家自主贡献投资蓝图》的净零排放投资指南,旨在吸引国际投资助力澳大利亚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该指南主要围绕澳大利亚净零排放计划中的投资机会,重点行业减排计划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澳“未来制造业法案”框架下的重要产业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指导。   “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挑战,国际合作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澳大利亚气候变化、能源、环境与水资源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合作,构建实现净零排放所需的产业和供应链。澳大利亚将利用本国可再生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并依托高技能劳动力和良好的对外贸易关系,助推全球向净零排放转型。   声明表示,澳大利亚致力于构建一个可持续、安全、繁荣且净零排放的未来,并欢迎与认同其愿景的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建立伙伴关系。   澳大利亚气候变化与能源部长克里斯·鲍恩同日发表声明表示,《国家自主贡献投资蓝图》服务于该国2035年减排目标,其发布响应了国际社会日益高涨的呼声,即气候目标应具有投资可行性,各国应制定相应计划,为投资者提供更大的确定性。   根据《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机制要求各缔约方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并每五年更新一次以符合全球气候目标。澳大利亚政府今年9月宣布,将2035年减排目标设定为较2005年水平减少62%至70%。(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37.shtml
  • 哈萨克斯坦开展禁毒专项行动 查获超27吨毒品
    2025-11-11 06:51
      中新网阿斯塔纳11月10日电 (记者 单璐)哈萨克斯坦内务部当地时间10日通报,该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禁毒专项行动已告结束。专项行动期间,执法部门共查获毒品超27吨,破获多起涉毒案件,摧毁多处非法种植和制毒场所。   据介绍,此次行动旨在打击毒品非法流通及含毒植物种植行为,自今年6月启动,持续至10月,由警方联合有关部门实施,期间动用了直升机、无人机及卫星定位等装备和技术手段。   统计数据显示,专项行动期间,执法人员共查处约3500起涉毒违法案件,查获各类毒品超过27吨,销毁含毒植物11万余株,取缔6处制毒实验室,打掉4个有组织犯罪集团(其中1个为跨国犯罪集团),同时切断50条国内毒品供应渠道。   从地区分布看,江布尔州查获200余公斤大麻;阿拉木图机场查获外国旅客携带的3公斤大麻;杰兹卡兹甘市缴获100公斤大麻;克孜勒奥尔达州查获并销毁约300公斤的大麻植株。   哈内务部表示,将继续推进禁毒执法行动,维护公民健康和社会安全。(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36.shtml
  • 泰国总理决定暂停执行泰柬和平联合声明
    2025-11-11 06:50
      中新社曼谷11月10日电 泰国总理阿努廷10日在皇家警察总部向媒体表示,就泰国士兵在泰柬交界处因地雷爆炸受伤一事,他已指示有关部门考虑向东盟临时观察团抗议柬埔寨,并决定暂停执行泰柬和平联合声明。   泰国总理府发言人西里蓬当天说,原定于12日释放柬埔寨被俘人员的计划也将暂停。   泰柬边境的四色菊府10日上午发生地雷爆炸,两名泰国士兵受伤。   今年5月以来,泰柬双方因领土争议在边境地区发生多轮冲突。由于紧张局势持续,两国已关闭大部分边境口岸,仅保持人道主义通行。10月26日,两国在第47届东盟峰会期间签署和平联合声明。(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35.shtml
  • 哈马斯卡桑旅称拒不投降 以方接收被扣士兵遗体
    2025-11-11 06:50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 综合消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9日称,其被困在加沙拉法地区的成员不会投降。以军方9日宣布,2014年在加沙阵亡的以士兵哈达尔·戈尔丁的遗体已返回以色列。   据路透社报道,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9日表示,被困在以色列控制的加沙南部拉法地区的卡桑旅成员不会向以色列投降。   卡桑旅当天发表声明,指责以色列应对当前的交火负责,并称其武装人员是在进行自卫,“敌人必须明白,卡桑旅的词典里没有投降这个概念。”   该组织还表示,调解方有责任推动局势缓和,“他们必须找到解决方案,确保停火得以继续,并防止敌人以站不住脚的借口破坏停火、袭击加沙无辜平民。”   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约有200名哈马斯武装人员被困在以色列控制下的拉法地区。哈马斯方面要求调解方为这些人员提供安全通道。然而,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此前表示,他“不会允许200名哈马斯成员安全前往巴勒斯坦控制区”。   路透社援引一名埃及官员的话称,埃及方面已提议,作为安全通行的交换条件,仍滞留在拉法的哈马斯武装人员应交出武器,并提供当地地道的详细信息,以便埃及将其摧毁。   自10月10日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生效以来,拉法多次发生交火。驻扎在当地的以军部队多次指认巴方武装人员从地道中现身向以军开火,并以此为由发动炮击和空袭。哈马斯则否认违反停火协议。   另一方面,据《以色列时报》报道,以军方9日宣布,2014年在加沙被哈马斯杀害并扣押的以士兵哈达尔·戈尔丁的遗体已被运回以色列。   报道称,戈尔丁在2014年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中阵亡,遗体随后被哈马斯带走。哈马斯8日称,他们在拉法一条隧道中发现了戈尔丁的遗体。随后,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协助下,该遗体被转交至以色列并确认身份。   以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以色列“与戈尔丁一家以及所有遇难者家属感同身受”,并誓言将继续努力,寻找仍被扣押在加沙的四名被扣押人员遗体。(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34.shtml
  • 哈萨克斯坦检方引入人工智能系统打击毒品犯罪
    2025-11-11 06:48
      中新社阿斯塔纳11月10日电 (记者 单璐)哈萨克斯坦总检察院10日表示,正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执法领域的应用。借助新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截至目前,哈执法机关已查明逾1.5万个涉毒资金账户。   哈萨克斯坦总检察长别热克·阿斯洛夫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介绍,哈检方与该国信息技术企业于此前联合研发的两项用于打击网络毒品犯罪的人工智能系统,已于三个月前投入使用。其中,“Crypto Trace”可对网络交易进行分析,追踪毒资流向;“ProkAi”则侧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监测网络空间涉毒信息。   阿斯洛夫介绍,相关系统通过对查获通信设备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实现对违法活动的精准识别。运行三个月以来,已查明1.5万余个涉毒资金账户,其中约2000个为哈境内账户、1.3万个为境外账户,另有620个加密货币钱包。目前,已有百余名涉案人员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等新技术的发展,毒品交易方式愈加隐蔽,给执法工作带来新挑战。为应对这一情况,哈萨克斯坦执法机关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案件侦办效率。   此外,今年7月,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签署“关于优化刑事立法的修正案”,明确将以获取报酬为目的出借、转让个人银行账户等行为纳入刑事处罚规定,为打击此类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截至10月22日,哈全国已立案7起相关案件。(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32.shtml
  • 胡塞武装警告以色列:若加沙停火协议破裂,将恢复对以袭击
    2025-11-11 06:46
      中新网11月10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也门胡塞武装当地时间9日警告,如果加沙地带停火协议破裂,该组织将恢复对以色列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   据报道,胡塞武装总参谋长马达尼表示,“如果敌人在加沙重新发动战争,我们将重返战场,开展军事行动。”   马达尼还告诉哈马斯,“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们都会信守承诺,与你们站在一起。”   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胡塞武装军事参谋长加马里在以军空袭中身亡。胡塞武装10月16日证实了这一消息,并宣布任命马达尼为该组织新任总参谋长。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29.shtml
  • 美国单日航班取消超2000,美交通部长:情况会更糟
    2025-11-11 06:46
      中新网11月10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联邦政府“停摆”9日进入第40天,全美当天有超过2000架次航班取消。美国交通部长达菲警告,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说,感恩节期间是美国一年中经济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如果“停摆”影响感恩节假期出行,今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很可能出现负增长。   据报道,航空公司员工表示,延误数量之多使得几乎不可能安排和计划许多航班。美国航空协会表示,自10月1日美国政府“停摆”开始以来,人员配备问题已经扰乱了超过400万名乘客的出行计划。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28.shtml
  • 韩国内乱特检以“利敌罪”起诉尹锡悦
    2025-11-11 06:44
      中新网11月10日电 据韩国《京乡新闻》报道,负责调查12·3紧急戒严的内乱特别检察组10日宣布,以韩国刑法“外患罪”中的“一般利敌罪”起诉前总统尹锡悦。特检方面表示,尹锡悦被怀疑非法派遣无人机潜入朝鲜,并以此为借口实施非法戒严令。尹锡悦成为韩国首位因“外患罪”被起诉的前总统。   报道称,内乱特检10日宣布,已经以“外患罪”起诉前总统尹锡悦、前国防部长金龙显、前防谍司令部司令官吕寅兄。   根据韩国法律规定,“一般利敌罪”指“损害大韩民国军事利益或向敌国提供军事优势”的行为。如果罪名成立,被告将面临终身监禁或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内乱特检认定,韩军2024年10月和11月多次使用无人机飞入朝鲜境内,此举偏离了正常的指挥系统,且行动规模远超比例原则。   内乱特检方面表示,尹锡悦等人实施无人机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挑起与朝鲜的军事冲突,从而为宣布非法戒严令寻找借口。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26.shtml
  • 美国超2700个航班取消 另有上万航班延误
    2025-11-11 06:44
      当地时间9日,航班追踪网站FlightAware的数据显示 ,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当日22时,美国境内单日航班取消数量超过2700架次,延误航班超过10000架次,创下自美国政府“停摆”以来单日最糟糕的纪录。(总台记者 赵淼)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25.shtml
  • 厄瓜多尔一座监狱发生骚乱 致4死数十伤
    2025-11-11 06:44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据美联社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日凌晨,厄瓜多尔西南部埃尔奥罗省马查拉市一座监狱发生骚乱,造成至少4名囚犯死亡、数十人受伤。   厄瓜多尔监狱管理机构发布公告称,事件起因与部分服刑人员将被转移至即将启用的最高安全级别新监狱有关。接获警报后,约250名警察与军人迅速赶赴现场,展开7小时的控制行动,最终平息混乱。官员称,一名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受伤。   初步调查显示,骚乱可能是监狱内敌对帮派为争夺监区控制权而引发。不到两个月前,该监狱曾发生一起帮派冲突,造成14名囚犯死亡。   由于过度拥挤、腐败盛行以及监管不力,厄瓜多尔的监狱已成为拉丁美洲最危险的监狱之一。2021年以来,该国有500多人死于监狱骚乱。(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24.shtml
  • 塞尔维亚副总理:参加进博会就像“家庭聚会”
    2025-11-11 06:43
      2025年进博会,塞尔维亚已是第八次参展,参展规模较往年进一步扩大。   进博会期间,塞尔维亚副总理阿德里亚娜·梅萨罗维奇接受总台央视记者专访时,用“家庭聚会”形容参展感受,并表示两国人民“就像一家人”。   梅萨罗维奇副总理表示,进博会的意义远超产品推广,更是交流经验、促进塞尔维亚经济发展的绝佳平台。她特别提到,中塞自贸协定的生效为两国企业深化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并感谢中国企业在塞的长期信任与投资。   谈及未来,副总理指出,塞尔维亚密切关注中国“十五五”规划。中国的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对于塞尔维亚而言至关重要,将努力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特别是与电动汽车生产相关的投资。   (总台央视记者 朱继华 刘一帆 靳涵 李晓北 李嘉宁)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23.shtml
  • 斯洛伐克发生火车相撞事故致数十人受伤
    2025-11-11 06:42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 布拉迪斯拉发消息: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附近当地时间9日晚发生两列火车相撞事故,造成数十人受伤。   综合法新社与斯洛伐克通讯社消息,事故发生于布拉迪斯拉发以北约20公里处,当时两列火车上共有约800名乘客。斯洛伐克内政部长马图什·舒泰·埃什托克在事故现场表示,有11名伤者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另有数十人受轻伤,事故未造成人员死亡。   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据报道,本次事故很可能是由于其中一列火车闯红灯造成的。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9日在社交媒体表示,将于10日上午召开会议,相关部长将汇报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政府将在此基础上作出必要决定。   据路透社报道,这是斯洛伐克在过去一个月内发生的第二起类似事故。10月13日,两列火车在斯洛伐克东部相撞,造成91人受伤。(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22.shtml
  • 哥伦比亚总统警告特朗普:不要唤醒美洲豹
    2025-11-11 06:42
      资料图:佩特罗。   中新网11月10日电 据埃菲社报道,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8日就美国近期对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上据称载有毒品的船只发动袭击一事谴责特朗普。佩特罗警告特朗普称,“不要唤醒美洲豹”。   据报道,在哥伦比亚圣玛尔塔举行的一场活动上,佩特罗表示与美国“仍可对话”,但他强调,对话必须“是平等的,不是卑躬屈膝的”。   佩特罗表示,美国近期发动的袭击造成70多人死亡,但“没有一个是毒贩”,都是“穷苦百姓”。   此外,佩特罗还指责美国政府,称其要求欧洲和拉美领导人“不要参加”在圣玛尔塔举行的第四届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欧盟峰会。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21.shtml
  • 斯洛伐克两列火车相撞 造成数十人受伤
    2025-11-11 06:40
      中新网11月10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9日晚,斯洛伐克发生两列火车相撞事故,造成数十人受伤。   据报道,事故发生在距离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不远的佩齐诺克附近。   当地媒体报道称,已有30人受伤,其中9人伤势严重。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19.shtml
  • 超强台风“凤凰”已致菲律宾2人死亡
    2025-11-11 06:39
      据菲律宾民防局10日消息,超强台风“凤凰”已经造成菲律宾至少2人死亡。   菲律宾国家气象局称,11月9日21时10分,超强台风“凤凰”在菲律宾奥罗拉省迪纳伦甘镇登陆。(总台记者 黄铮铮 石玥)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18.shtml
  • 韩国特检组追加起诉前总统尹锡悦
    2025-11-11 06:39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0日获悉,韩国特检组以“一般利敌罪”及滥用职权等嫌疑追加起诉前总统尹锡悦。(总台记者 唐鑫)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17.shtml
  • 尹锡悦在看守所收到6.5亿韩元,为韩国总统年薪的2.5倍
    2025-11-11 06:38
      中新网11月10日电 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报道,韩国前总统尹锡悦自7月9日被关押在首尔拘留所以来,100多天内已从支持者处获得了超过6.5亿韩元的代管金。   报道称,韩国祖国革新党议员朴恩贞9日从法务部获得的数据显示,尹锡悦在首尔拘留所期间,共收到超过6.5亿韩元的代管金,是所有在押人员中最多的。尹锡悦分180次提取了其中绝大部分。   尹锡悦收到的代管金约为总统年薪的2.5倍,根据韩国公务员薪酬条例,总统年薪约为2.6亿韩元。   据报道,看守所代管金用于在押人员购买食品等生活用品,任何人均可汇款。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15.shtml
  • 厄瓜多尔一监狱发生骚乱 造成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2025-11-11 06:37
      中新网11月10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厄瓜多尔监狱管理部门称,当地时间11月9日,当地一所监狱发生骚乱,造成4名囚犯死亡,另有30多人受伤。   据报道,该监狱位于厄瓜多尔西南部埃尔奥罗省马查拉市。厄瓜多尔监狱管理部门声明称,此次骚乱与“对囚犯进行重新安置”有关。   官员们表示,在骚乱事件发生后,当局重新控制了该监狱,此次骚乱还导致一名警察受伤。   据法新社报道,当局并未透露遇难者的身份,也尚未确认此次暴力事件是否是又一起帮派间的冲突。   据此前报道,近年来,厄瓜多尔多地监狱频繁爆发暴力事件。9月,厄瓜多尔马查拉和埃斯梅拉达斯的监狱先后爆发帮派冲突,造成30名囚犯和1名狱警死亡。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1/397214.shtml
  • 巴巴多斯驻华大使:中国能源转型经验成果惠及其他国家
    2025-11-10 10:37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即将在巴西亚马孙雨林地区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行。大会前夕,巴巴多斯驻华大使哈伦·亨利(Hallam Henry)就全球气候治理等话题接受中国新闻网独家专访。亨利大使高度肯定了中国在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方面的成就,指出中国实现了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的重大跨越,通过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产业,培育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企业。这些经验和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包括巴巴多斯在内的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借鉴。   亨利大使强调,巴巴多斯是加勒比地区的小岛国,经济高度依赖旅游业,自然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巴巴多斯将继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场合积极发声,呼吁有能力的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并期待在即将举行的COP30上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0/397185.shtml
  • 耶鲁学者: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全球迈向可持续与繁荣未来
    2025-11-10 10:37
    视频:耶鲁学者: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全球迈向可持续与繁荣未来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 赵丽)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将于11月10日在巴西亚马孙雨林地区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行。   大会召开前夕,中国新闻网就全球环境治理和中国的气候行动等话题,专访了美国著名生态学者、耶鲁大学教授玛丽·伊夫琳·塔克(Mary Evelyn Tucker)。塔克教授强调,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引领中国乃至全世界通向繁荣未来的重要路径,它不仅追求可持续发展,更追求一个融合社会、政治、物质、精神与生态等多重维度的繁荣未来。   聚焦COP30:期待实质性气候承诺   谈及即将在巴西召开的COP30大会,塔克表示,她希望本届会议能够推动各国在建立“损失与损害专项基金”方面作出切实承诺,为受气候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实质性支持。她还希望本次大会能够鼓励保险行业在应对气候相关灾害(如火灾、洪水、飓风和干旱)中发挥领导作用,并进一步推动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就像中国在太阳能与风能领域所做的努力一样”。   本届COP30主席团首次将“循环经济”纳入主题日议程,凸显绿色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关系。塔克认为,这是大会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循环经济强化了生产与消费的联系,强调减少浪费、再利用、维修与回收的重要性。”   她还特别提到,早在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国在行动:生态文明思想与碳中和目标   在谈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时,塔克认为,这一理念不仅为中国自身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生态文明思想不仅追求可持续的未来,更是一个繁荣共生的未来。”她指出,自2018年中国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以来,这一理念已融入国家政策、教育体系和社会实践。塔克举例说,中国北方的防沙造林“绿色长城”工程,以及全国约7000家有机农场的发展,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   塔克强调:“如果地球没有共同的未来,人类就没有可持续的生存前景。” 谈及中国提出的“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时,塔克指出,要避免出现气候临界点,各国必须将《巴黎协定》的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中国在制定高标准目标和实现碳中和方面率先行动,为全球树立了榜样。”   推动国际合作:重拾古老文明智慧   塔克呼吁,各国应在以联合国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为指导的国际框架下,克服国家间的分歧与竞争、加强合作。虽然美国政府曾一度退出《巴黎协定》,但她希望“美国民众能够继续支持IPCC的科学报告与《巴黎协定》。”   谈到具体路径时,她指出,应通过加强中美关系与教育交流,促进师生互访,重启思想与文化层面的对话,以增进理解与信任。其次,需要在各层级开展以相互尊重与理解为基础的外交对话。“我们这个星球共同的未来需要世界认可中国在推动能源向可再生技术转型中所发挥的独特领导作用。”   面对全球气候危机带来的挑战,塔克认为,人类应当重拾古老智慧,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她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大学》中的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学习与修养的最终目标应是实现共同福祉。“人类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她引用北宋哲学家张载在《西铭》中的话:“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塔克表示,“这种超越国界与种族的普世精神,正是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0/397184.shtml
  • 中国代表团:中国2035年NDC目标体现“最大的决心和力度”
    2025-11-10 10:36
      中新社巴西贝伦11月7日电 (记者 林春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即将在巴西贝伦举行。中国代表团当地时间6日对媒体表示,中方将与各方携手一道,支持巴西主席国推动大会取得成功,发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不可逆转的积极信号,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清洁美丽世界。   中国代表团介绍说,目前中方已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中国2035年NDC目标对标《巴黎协定》目标,符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的情景范围,是有力度、有雄心的。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中国2035年NDC目标历史性地扩展到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首次提出了温室气体绝对量减排目标,“体现了最大的决心和力度”。   黄润秋指出,大部分发达国家从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到现在,时间跨度20年到50年不等,与中国达峰后5年左右下降幅度不能相提并论。中国此次承诺的下降幅度(7%至10%)和绝对量(10亿至15亿吨)都显著高于欧美国家同期水平。同时我们还提出努力做得更好,进一步显示了中国积极的姿态。   黄润秋说,中方还提出了有雄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即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做到36亿千瓦。   他还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尚未达峰的阶段考虑碳减排目标,是“两步并作一步走”,难度很大,减排规模和转型幅度世所罕见。   中国代表团强调,目标的实现需要中方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中方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落实全球治理倡议,愿与各方一道,以实际的行动与务实的合作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10/397183.shtml
  • World's first industrial 5G standard led by China, Germany published
    2025-11-7 16:04
    (ECNS) -- The world's first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industrial 5G, titled Industrial Networks – 5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General Considerations, was officially released Thursday by 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 Jointly proposed by China and Germany, the standard was developed by experts from multiple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and Japan, filling a critical gap in the global industrial 5G standardization landscap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5G technology with industrial systems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a core driver of the global digital, networked, and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y, with the new standard outlining key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lifecycle use—from planning and design to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across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The publication establishes a unified technical framework for users, design institut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worldwide to deploy and implement 5G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areas. It represents a milestone for China in the "5G +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omain and underscores the country's contribution of expertise and solutions to suppor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global manufacturing. (By Zhang Dongfang)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7/397175.shtml
  • China's Mars orbiter captures interstellar object 3I/ATLAS
    2025-11-7 16:03
    (ECNS) - China's Tianwen-1 Mars orbiter has captured images of the interstellar object 3I/ATLAS from about 30 million kilometers away, marking one of the closest observations of the object to date. The achievement could help prepare for the upcoming Tianwen-2 asteroid mission, the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CNSA) said Thursday.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TLAS and Tianwen-1. The image on the right is a close-up of the area shown in the left image, taken by the camera on October 3, 2025. (Photo/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The images, taken with Tianwen-1's high-resolution camera, show the comet-like features of the object, consisting of a nucleus and surrounding coma, with a diameter of several thousand kilometers. Scientists also compiled a short animation from a sequence of 30-second exposures showing the object's movement across space, according to the CNSA. Discovered in July 2025 by a Chilean survey telescope, ATLAS is only the third known interstellar object to enter the solar system. It is thought to have formed around ancient stars near the center of the Milky Way and may be older than the solar system itself, offering rare insight into the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of exoplanetary material. The Tianwen-1 team began preparing for the observation in early September this year. With ATLAS moving at about 58 kilometers per second and appearing 10,000 to 100,000 times dimmer than the Martian surface, the mission faced an extreme technical challenge in image targeting and stability. Originally designed for Mars surface observation, Tianwen-1 has been orbiting the planet since February 2021. The successful observation of ATLAS marks an extension of the probe's mission, serving as a test for China's upcoming Tianwen-2 asteroid mission. (By Zhang Jiahao)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7/397174.shtml
  • EconoScope | CIIE highlights China's expanding openness to global trade
    2025-11-7 15:16
    (ECNS) -- China's flagship import fair has drawn record participation this year, underscoring its effort to project openness and maintain investor confidence amid a shifting global trade environment. The photo shows the entrance of the National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Center in Shanghai. (Photo provided to China News Service) Now in its eighth year,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 (CIIE) has attracted 4,108 overseas exhibitors from 155 countries, regions and organizations, occupying 430,000 square meters of exhibition space, the largest in the event's history, according to Vice Minister of Commerce Sheng Qiuping. Since its debut in 2018, CIIE has recorded an accumulated intended turnover exceeding $500 billion, reflecting China's sustained pledge to open its market to global suppliers. The 2025 edition showcases 461 new product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 including strong representatio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for the seventh consecutive year accounts for the fair's largest exhibition area. Sheng said 290 Fortune Global 500 firms and industry leaders are attending this year's expo, highlighting both China's vast consumer potential and continued international interest in its market. Participation from 123 Belt and Road partner countries rose 23.1% year-on-year. Meanwhile, that from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risen 23.5% to 163 enterprises. Exhibitors from developing nations such as Nepal, Ethiopia, and Rwanda have leveraged CIIE to sell cashmere, coffee and chili products directly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Officials said the expo has evolved from a trade fair into a platform linking emerging-market suppliers with Chinese distributors and e-commerce firms. A Peruvian artisan cooperative, for example, now exports handmade alpaca dolls to China, helping more than 200 families escape poverty. China's openness continues to deepen. The foreign investment negative list has been cut to 29 items, with all restrictions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removed. With its institutional opening-up, China is encouraging more foreign investors and companies to "vote with their feet." During the ongoing 14th Five-Year Plan, China's contribution to global economic growth has remained around 30%, solidifying its role as the engine of global growth, according to Xinhua News Agency. Looking ahead, the 15th Five-Year Plan proposal places expansion of high-level opening-up in an even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Evolving beyond a traditional trade fair, the CIIE has grown into a global platform that fosters cooperation, promotes mutually beneficial trade exchanges, and advances the alignment of institutional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s. It has become a global public good shared by all nations. Organizers say CIIE's mission has evolved far beyond market access. The event now acts as a global public good, offering a venue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hared development. As global uncertainty intensifies, officials argue, Chin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continued openness provide a measure of stability for multinational investors. (By Gong Weiwei)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7/397172.shtml
  • BRI cooperation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esponse expanded
    2025-11-7 15:15
    (ECNS) -- A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cooperation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esponse has been expanded, with seven new countries added as members and tw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s partners, according to a ministerial meeting held in Sanya, Hainan Province on Thursday. The seven member states are Tonga, Zimbabwe, Georgia, Malawi, Gambia, Comoros, and Honduras, and the tw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re the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the Asian Disaster Preparedness Center. In November 2021, China launched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llaborate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for the BRI. Two years later,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was officially founded. At present, the mechanism includes 34 member states and thre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with fruits benefiting over 80 countries across five continents. (By Zhang Dongfang)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7/397171.shtml
  • 汉威士集团执行副总裁: 法中两国友谊历经考验 是彼此坚实的伙伴丨世界观
    2025-11-7 15:09
      近日,法国维旺迪(Vivendi)亚洲委员会秘书长、汉威士(Havas)集团执行副总裁墨白(Pascal Dasseux)在谈起中法两国友谊时表示,法中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两国人民都历过战争创伤,深知和平来之不易,这些相同的历史背景让两国人民都怀有强烈的愿望,希望历史不要重演,但愿国家持续发展。两国人民都崇尚独立自主,而要实现这一点,国家必须强大。唯有成为强国,才能为自己、为他国发声。他认为,两国友谊历经考验,可以患难与共,是彼此坚实的伙伴。(莫红娥 赵丽)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7/397169.shtml
  • 美国政府,打破“极不光彩”纪录
    2025-11-7 10:31
      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6天,打破了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创造的35天纪录,成为美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停摆”。   “极不光彩的纪录!”美国《政治报》如是评价此次政府“停摆”。多家美国媒体指出,随着“停摆”僵局持续,其给美国民众带来的民生问题正日益加剧,而两党之间的权力斗争却愈演愈烈。 资料图:美国民众在马里兰州罗克韦尔一超市购物。 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摄   美国民众:“政府并不在乎我们”   当地时间4日,美国参议院第14次尝试推进一项临时拨款法案,再次以失败告终,引发联邦政府“停摆”的财政僵局仍然难解。   此次联邦政府“停摆”已严重影响美国食品救济、航空运输等多个民生领域。多家美媒一致认为,政府“停摆”给美国民众带去的痛苦影响,正日益显现。   当地时间11月1日清晨,美国休斯敦的一座体育场外已排起长队。民众正等待领取休斯敦食物银行在此分发的水果与不易腐烂的食品。   因资金耗尽,美国联邦食品救济项目“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自11月1日起暂停发放救济金。休斯敦食物银行总裁格林对媒体说,仅在休斯敦,就有42.5万户居民受到影响。   新墨西哥州民主党参议员卢汉说:“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些家庭的焦虑,他们接下来不知道能不能吃饱。”   “感觉政府并不在乎我们。”美国联邦雇员詹尼斯在一家食品银行前绝望地说道。   航空领域,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   美国本就长期面临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短缺的难题,许多空管员在政府“停摆”前就已被迫超时上班。政府“停摆”以来,约1.3万名空管员及约5万名运输安全管理局员工被迫无薪工作,进一步加剧了工作人员短缺和航班延误情况的严重性。   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4日警告称,如果“停摆”持续至下周,美国可能将被迫关闭部分空域。   “你会看到大规模混乱,会看到大量航班延误、大批航班取消,甚至可能看到我们关闭部分空域——因为没有足够的空中交通管制员,我们根本无法维持运转。”达菲说。   资料图:美国国会大厦。   分歧严重:两党互相指责   此次“停摆”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医保问题。由于两党在医保相关福利支出等方面存在分歧,美国国会参议院未能在联邦政府资金耗尽前通过新的临时拨款法案,于是从美国东部时间10月1日零时起,联邦政府时隔近7年再次“停摆”。   两党就医保福利支出问题僵持不下的同时,分析认为,双方还在利用“停摆”推进各自政治议程,不仅互相指责对方是僵局的始作俑者,对于结束“停摆”更毫无迫切意愿。   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约翰逊明确表态称,“共和党人拒绝接受民主党人无理的要求”,他还表示,“联邦雇员已经连续五周没有拿到全额工资了,民主党人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对于这一指责,民主党人则直接反驳,称政府“停摆”之争的责任完全在共和党。   民主党众议员斯坦尼·霍耶表示,他一直认为“政府‘停摆’是一项愚蠢、代价高昂且傲慢的政策”。他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却乐在其中。2019年他创下最长政府‘停摆’纪录时如此,如今他再度打破这一纪录,依旧如此。”   路透社称,这场自1981年以来的第15次政府“停摆”,不仅时长创下空前纪录,更颠覆了以往由共和党挑起“停摆”的惯例。此外,各方几乎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来结束此次“停摆”。   两党政策中心经济政策主管瑞秋·斯奈德曼表示,关门伊始两党矛盾就极为尖锐,虽然期间也有跨党派对话,但两党间的裂痕依旧没有任何弥合的迹象。   两党都不妥协 “停摆”何时结束?   尽管“停摆”将持续至何时仍然未知,但美媒指出,部分参议员开始释放“乐观”信号。   一些共和党人4日表示,他们对政府“停摆”可能在本周结束感到“乐观”。共和党参议员马克韦恩·穆林称,他“非常有信心”政府“停摆”将在本周结束。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图恩也表示,他认为“有些人意识到这场僵局已经持续太久了”,“是时候结束了”。   也有一些民主党人并不看好两党达成妥协的前景。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认为,“似乎出现了一些缓和的迹象,但我认为短期内不会有解决办法。”   当被问及共和党人的乐观态度时,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表示:“那当然很好。我希望这意味着共和党人愿意坐下来与民主党人谈判,因为到目前为止,他们一次也没有坐下来谈判过。”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刊文称,随着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背后的政治考量显而易见:两党都不愿示弱,这使得妥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   (“三里河”工作室)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7/397158.shtml
  • 美国政府“停摆”创史上最长纪录
    2025-11-6 09:46
      中新社华盛顿11月5日电 (记者 陈孟统)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的历史最长纪录在11月5日被打破,达36天。由于国会两党仍毫无妥协之意,这项纪录还将不断被刷新。   11月4日,美国参议院第14次尝试推进一项已获众议院通过的临时拨款法案,但在程序性投票中仍未获得所需的60票。而空荡荡的众议院自9月暂停议程以来,已休会46天。   据《今日美国》统计,在过去的50年里,除小布什和拜登政府外,美国历届政府都曾经历至少几天的“停摆”。此前的最长“停摆”纪录发生在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从2018年12月持续至2019年1月,共35天。   相比七年前两党因修建边境墙分歧造成的“停摆”,此次美国政府“停摆”的内因更加复杂,不仅涉及医疗保险补贴政策,而且在拨款数额、外援削减以及政策附加条款等议题上均陷入谈判僵局。尽管共和党人同时掌控着国会参众两院,但53比47的议席格局,不足以达到推进大部分立法所需的60票门槛。   《华盛顿邮报》评论指出,这场史上最长的“停摆”最直接的导火索是民主党要求国会延长医保补贴拨款,而分歧的背后是两党对未来政策方向上的互不相让。“过去还有妥协的可能,但如今这种妥协心理在双方支持者的心中已经消失了。”   8月以来,美国就业市场出现疲软迹象。美国商会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估算,“停摆”不仅导致数十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也让6.5万家小型承包商面临“断供”风险,仅10月就有120亿美元的支付款项受影响。   政府“停摆”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还未完全浮出水面。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尽管“停摆”对美国整体经济数据的影响可以在明年1月份得到弥补,但根据持续时间长短,仍会造成约70亿至140亿美元的永久损失。   4日早些时候,参议院民主党人举行了一次长达数小时的闭门会议。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民主党人舒默表示,尽管“停摆”的时间越来越长,民主党坚持将延长医保补贴拨款作为谈判条件。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人约翰·图恩则表示,这不仅是史上最长的“停摆”,也是“有史以来后果最严重的停摆”。   国会两党僵局之下,白宫却一直保持旁观态度。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在民主党答应让政府“开门”前,他拒绝就医保补贴问题展开谈判。   据《国会山》报道,临时拨款法案设定的拨款延期日所剩无几,国会两党正在寻求以“小步快走”方式推进立法的可能性。如将农业、军事等已获两党支持的拨款项目拆分投票,以保障联邦政府部分恢复运转。   “停摆”带来的外溢负面效应,也在倒逼美国两党尽快达成妥协。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指出,11月是美国民众的医保续保季,也是感恩节出行季。价格飙升的保单,大面积延误的假日航班,都有可能成为推动两党坐到谈判桌前的“X因素”。(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6/397146.shtml
  • 国际产品融合中国范儿
    2025-11-5 09:31
      当现代科技产品遇上中国传统手工艺,会是什么样?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最新款的空气净化器设计融合了有6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掐丝珐琅工艺,其中一款设计纹样,灵感源自清代掐丝珐琅龙凤纹双连扁瓶,引发现场关注。(记者 李雨昕 陈庆洋)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5/397131.shtml
  • 伊拉克总理称国际联盟计划于2026年9月前撤军
    2025-11-5 03:49
      当地时间11月3日晚,据伊拉克总理媒体办公室声明,伊拉克总理苏达尼表示,极端组织对伊拉克的威胁已显著降低,以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为任务的国际联盟计划在2026年9月前从伊拉克撤出。   苏达尼表示,伊拉克承诺将所有武器置于国家控制之下,但只要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部队仍驻留在该国,这一目标就无法实现。   苏达尼还表示,伊拉克和叙利亚正开展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极端组织威胁。   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2011年底从伊撤军,仅留少量驻军。极端组织“伊斯兰国”2014年夺取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区,美国主导的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随后增兵伊拉克。2022年1月,伊拉克总理新闻办公室发表声明说,国际联盟的战斗任务已结束,伊军方已接管所有军事基地,一些从事顾问工作的外军人员仍留在伊境内继续为伊安全部队提供支持。(总台记者 米春泽)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5/397119.shtml
  • 土耳其、沙特等七国外长会谈 称加沙未来应由巴勒斯坦人主导
    2025-11-5 03:48
      中新网11月4日电 综合外媒3日报道,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约旦等7个国家的外交部长3日在伊斯坦布尔会谈后声明,加沙未来必须由巴勒斯坦人主导。   此次会面旨在讨论加沙停火协议,参会方还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印度尼西亚、卡塔尔、巴基斯坦等国外长。   土耳其外长费丹会后表示:“我们的原则是巴勒斯坦人应自主治理并保障自身安全,国际社会应从外交、经济等方面予以支持。”   费丹强调,七国均支持巴勒斯坦接管加沙治理权的计划。他表示:“我们希望停火继续下去。”   此外,费丹还表示,全面执行停火协议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以色列经常违反该协议”,他补充说,以色列必须履行其义务,允许足够的援助进入。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5/397118.shtml
  • 印度发生火车相撞事故 已致4人死亡
    2025-11-5 03:47
      图片来源: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报道截图   中新网11月4日电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报道,当地时间11月4日,印度中部恰蒂斯加尔邦发生火车相撞事故,一列客运列车和一列停靠的货运列车相撞,事故已造成4人死亡。   据报道,当地警方称,救援行动仍在进行中。伤者已被送往附近医院。   报道称,铁路部门已展开调查,以确定事故原因。初步报告显示,事故可能与信号故障或人为失误有关。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5/397117.shtml
  • 美前副总统切尼去世 享年84岁
    2025-11-5 03:46
      中新社华盛顿11月4日电 (记者 陈孟统)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3日晚因肺炎及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去世,享年84岁。切尼家人4日对外发布了这一消息。   切尼是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副总统。这位从政经验丰富的共和党人,被认为在美国发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出任美国第46任副总统之前,切尼已拥有丰富的从政履历,他曾任福特总统的白宫幕僚长,老布什政府的国防部长,以及国会众议院少数党党鞭。   美联社评价切尼是“以强硬作风著称的保守派人物”,并称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权势、最具争议的副总统之一,也是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华盛顿邮报》评价称,切尼曾将副总统这一原本从属的职位,重塑为白宫权力的引擎,成为“9·11”事件后美国反恐战争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在晚年,切尼公开谴责特朗普滥用总统权力、企图推翻2020年美国大选结果。在2024年大选中,他表示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5/397115.shtml
  • 科特迪瓦宪法委员会宣布总统瓦塔拉赢得连任
    2025-11-5 03:45
      科特迪瓦宪法委员会4日在经济首都阿比让宣布,统一党候选人、现任总统阿拉萨内·瓦塔拉在10月25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获胜。   科宪法委员会公布的复核数据显示,瓦塔拉在此次选举中获得89.77%的选票,以绝对优势赢得连任。   根据科特迪瓦法律,总统由选民投票直选产生,任期5年,首轮得票超过50%的候选人赢得选举。   瓦塔拉现年83岁,曾经担任西非国家中央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等职。1990年至1993年担任科特迪瓦总理;2010年参加总统选举获胜,次年正式就职;2015年和2020年两次连任科特迪瓦总统。   (央视新闻客户端)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5/397114.shtml
  • 南非各出口理事会:盼借进博会触达中国万亿元级消费市场
    2025-11-5 03:44
      中新社约翰内斯堡11月4日电 (记者 孙翔)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在即。南非即将参展的各出口理事会4日通过南非贸易、工业和竞争部表示,参加进博会意味着能够直接触达中国万亿元(人民币)级消费市场,并希望进一步探索与中国主要电商平台的合作。   南非鞋类与皮革出口理事会(SAFLEC)拥有252家会员企业。该理事会执行董事内丽莎·贾拉杰(Nerisha Jairaj)表示,参加进博会意味着能够直接触达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一个对高品质、真品及可持续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市场。   “此次参展为南非制造商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机会,可以接触到平时难以远程对接的买家、分销商和零售商。”贾拉杰说。在促进市场准入与贸易合作方面,理事会将探索与中国主要电商平台的合作,推动南非皮革与鞋类产品在亚洲市场的出口量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南非果蔬罐头出口理事会(SAFVCEC)在南非果蔬加工领域拥有众多会员。该理事会总经理吉尔·阿特伍德-帕姆(Jill Atwood-Palm)表示,作为中国大型贸易展会,进博会为行业提供了收集市场信息、了解竞争动态、评估供需状况及识别新兴消费趋势的重要平台。   南非贸易、工业和竞争部将率领32家南非企业赴中国上海参加本届进博会,以进一步推动更多南非高附加值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此次南非参展商涉及制造业与工业装备、化工与材料、食品饮料及农产品出口、服务与咨询等多类型企业及行业协会。   数据显示,中国连续16年稳居南非最大贸易伙伴,南非连续15年成为中国在非洲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占中非贸易总额近20%。(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5/397113.shtml
  • 美豆农:政府不稳定关税政策带来持续压力
    2025-11-5 03:44
      美国中西部的艾奥瓦州是典型的农业州,其生产的大豆等农作物主要用于出口。如今,受到美国政府不稳定的关税政策的影响,艾奥瓦州的农业生产及销售都面临着持续的压力。   每年10月中旬,艾奥瓦州的大豆种植陆续完成收获。往年,在收获季之前大部分豆农都能收到确认的订单,但今年不少豆农都面临价格降低、市场订单不足的情况。美国农业部网站的数据显示,全美2025年大豆种植面积比前一年减少约3%。在产量方面,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大豆产量预估约1.17亿吨,而出口预估仅约4960万吨,比前一年大幅下降。其中,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在2025年前八月仅约593万吨,远低于2024年同期的约2680万吨。   美国艾奥瓦州豆农、同时也是该州大豆协会市场开发总监格兰特·金伯利对央视记者表示,尽管美国主要农业州的农民每年都会根据往年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下一年的不同农作物种植比例和计划,但不稳定的关税政策会让农民猝不及防。有些人会囤积等待更好的价格,导致销售缓慢;有些人也会因为现金流不足选择低价卖货,遭受经济损失。   美国艾奥瓦州大豆协会市场开发总监 格兰特·金伯利:如果像今年这样,无法及时进入某些国家市场,豆农只能把收获的大豆暂时存储起来,囤积在谷仓仓库等。只能等几个月看市场是否会变好。   格兰特表示,作为豆农,他真切感受到了近年来美国农业整体面临的压力。国际市场竞争增加、生产成本增加,尤其是贸易正常化受到影响等原因,使美国农民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加。   美国艾奥瓦州大豆协会市场开发总监 格兰特·金伯利:近年来的贸易摩擦和不确定性,不仅在中美之间,在全球都存在,这干扰了贸易正常化。这些因素导致美国农民如今面临着更严峻的经济和金融形势。   格兰特表示,美中关系的稳定,不仅对美国农业市场稳定至关重要,也直接关系着美国农民的收入。中美合作的稳定和加强,会让包括农业在内的各领域共同增长,最终也会让世界经济受益。   美国艾奥瓦州大豆协会市场开发总监 格兰特·金伯利:如果中美加强合作,关系稳定正常化,不仅对中美两国有益,同时也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作为农民,我们希望中美农产品贸易正常化能够恢复或者近期先出现好转的趋势。这不仅对美国农民有益,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也是有利的。(央视新闻客户端)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5/397112.shtml
  • 尼泊尔10月接待游客创年内新高 中国游客数量回升
    2025-11-5 03:43
      中新社加德满都11月4日电 (记者 崔楠)尼泊尔旅游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共有128443人次国际游客入境尼泊尔,为今年以来月度最高纪录。   统计显示,10月尼泊尔国际游客数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3.3%,较9月显著反弹。尼旅游部门认为,增长主要得益于秋季徒步登山季的到来,以及国际社会对尼泊尔安全形势信心的逐步恢复。   10月,印度仍为尼泊尔最大客源国,共有17298人次印度游客访尼,占总数的13.5%;美国游客13286人次,居第二位,占比10.3%;英国游客8718人次,居第三位,占6.8%。   同期,来自中国的游客达6755人次,较9月明显回升,增长近三成。德国、澳大利亚、斯里兰卡、法国、孟加拉国和缅甸等国游客数量亦保持稳定。   今年前10个月,尼泊尔累计接待国际游客943716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0.3%,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97.7%。   每年10月至12月为尼泊尔传统旅游旺季。(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5/397111.shtml
  • 政府停摆引发“滚雪球效应”,令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2025-11-5 03:43
      中新网11月4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4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5天,这一数字追上了35天的“停摆”最长历史纪录。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表示:“当前美国经济本就脆弱,因此像政府‘停摆’这样的事件,可能会比人们预想的更快演变成更大的危机。”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日前表示,根据联邦政府“停摆”持续时间的长短,预计今年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将下降一至两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停摆”持续4周,美国经济将损失70亿美元。持续6周,损失将上升至110亿美元;持续8周,损失则将高达140亿美元。   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黛安・斯旺克将“停摆”引发的连锁反应比作不断积聚能量的雪球,她表示:“这就像雪球滚下山,势头和规模会越来越大。”   据报道,受财务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雇主纷纷推迟投资和人员招聘决策;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已开始测试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导致大规模裁员。   赞迪指出:“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创造有实际意义的就业岗位。”由于就业市场本就疲软,目前少量新增就业岗位的劳动者,未来可能实际失业。若政府扶持体系弱化、联邦工作人员无法按时领到薪水、民众消费减少,企业可能会开始裁员或直接倒闭。   2025年11月1日,美国41个州及波多黎各的超6.5万名儿童及其家庭,面临失去“开端计划”(Head Start)项目服务的风险。该项目的临时“停摆”将加重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并直接导致儿童托管服务中断——而这一因素同时将影响劳动参与率,对女性劳动力的影响尤其显著。   经济学家警告,延迟或取消的支出、招聘、旅行活动,甚至节日购物消费,未来都可能无法恢复。会计与咨询公司RSM首席经济学家乔・布鲁苏埃拉斯表示:“这并非简单的经济活动延迟或推后,而是会造成部分经济活动彻底消失。”   赞迪补充称,当市场信心开始破裂时,整体经济将进入关键临界点。他解释道:“当这种信心危机真正扩散并影响到整体经济时,首当其冲的是市场信心——消费者信心、企业信心、投资者信心都会受影响。股市会有所反应,不再持续上涨,而是开始震荡下跌。” 他还警告,若“停摆”持续到感恩节之后,“经济将难以快速恢复”。   数百万依赖联邦援助项目(包括“补充营养援助计划”)的美国人,正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许多本就受通胀困扰的家庭来说,政府援助的任何延迟都可能加剧困境。   赞迪表示,大多数美国人“并不会因为人工智能相关股票飙升而感到安慰,他们更关心能否按时偿还信用卡账单或学生贷款月供”。   斯旺克称:“对于本就显露裂痕的美国经济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她补充道,“中低收入家庭正深陷困境,而贫富差距不仅会加剧政治分歧,还可能引发政治反弹。因此,当前局面只会让我们本就不安的处境更加糟糕。”   “我们本就已经面临各种困境了,而此次政府‘停摆’却是人为制造的问题,太艰难了。” 斯旺克说道。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5/397110.shtml
  • 尼泊尔临时政府要求召回驻11国大使
    2025-11-5 03:36
      中新社加德满都11月4日电 (记者 崔楠)尼泊尔多家媒体4日报道,在最高法院要求临时政府暂缓执行召回令后,尼泊尔临时政府仍决定召回尼泊尔驻11国大使。   《新兴尼泊尔报》4日报道称,临时政府于3日作出最新决定,坚持要求外交部召回相关大使。   另据《加德满都邮报》4日报道,最新决定由兼管外交事务的临时政府总理卡尔基作出。卡尔基早前曾向媒体表示,召回决定是因为这些大使多数由前任奥利政府任命,而该政府已于9月初因大规模示威游行下台。   因临时政府召回大使决定是否违法尚存争议,尼泊尔最高法院于2日举行初步听证会,并在会后要求临时政府暂停执行相关决定。   尼泊尔于9月初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9月9日,时任总理奥利辞职。9月12日,卡尔基就任临时政府总理。随后,临时政府宣布召回驻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日本、马来西亚、卡塔尔等11国大使,并要求他们在11月6日前返回加德满都。(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5/397104.shtml
  • 【中外对话】意大利经济学者:开放、联通、创新的中国 带给世界启示
    2025-11-4 09:41
      近日,第二十届四中全会引发国际学界关注。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前首席经济学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研究所实践访问教授洛伦佐·科多尼奥(Lorenzo Codogno)在中新网“中外对话”节目中表示,当今世界正日益分化为不同阵营,因此各方更应重视世贸组织、联合国等多边机制,维护开放稳定的全球贸易环境。他认为,中国在推动沿海与内陆地区一体化发展方面成效显著,这不仅有助于创新与高质量就业,也为全球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开放和联通能带来发展。(陈天浩 实习 邵子璐)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4/397078.shtml
  • 美联储“裱糊”美国经济
    2025-11-3 10:03
      才过去一个多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再次降息,释放出“鸽派”信号。   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联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3.75%至4.00%之间。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二次降息。   然而,这次降息并未向金融市场释放乐观信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出“鹰派”声音称,12月再次降息并非板上钉钉。 资料图: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在鲍威尔讲话期间,美股市场呈现剧烈波动:三大指数全线跳水,盘中一度集体翻绿,随后纳指转涨,道指、标普500指数尾盘跌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盘,道指跌0.16%,纳指涨0.55%,标普500指数平盘报收。   为什么美联储“一鸽再鸽”,鲍威尔却要释放偏向收紧预期的“鹰派”表态?   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让经济处于严重不确定的状况,让美联储陷入了“两头堵”的境地。   关税使商品成本上升,价格自然随之上涨。   近几个月来,美国通货膨胀未见明显好转。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政府数据显示,美国9月通胀攀升至1月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牛肉等民生商品价格飙升。   与此同时,招聘速度放缓,使得美国经济面临“滞胀”的典型风险。这让美联储陷入了困境,因为其必须平衡控制通货膨胀和提高就业率。   美联储声明称:“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我们密切关注双重使命所面临的风险,并认为近几个月来就业下行的风险有所上升。”   如果美联储为应对关税引发的通胀不降息,可能导致经济衰退;但如果为刺激经济降低利率,又可能加剧通胀。   也就是说,美联储陷入了两难境地。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持续“停摆”,9月份的官方月度就业报告迟迟未能发布,这使得美联储无法准确掌握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状况。   目前持续的联邦政府“停摆”,已成为美国史上第二长的政府“停摆”事件,这也给美联储的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资料图:美国国会大厦。图/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由于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员工在“停摆”期间被迫休假,包括就业数据在内的重要经济数据收集工作,已被无限期暂停。   美联储通常会参考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来判断劳动力市场状况,包括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和当前失业率。上一份就业报告于9月初发布,该报告对8月份的就业市场状况描绘了一幅相对黯淡的图景。8月份,美国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较春季减少了10万多个,失业率也攀升至4.3%,为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本来应于10月初发布的9月就业报告,随着美国政府“停摆”已无限期推迟发布,恐怕连数据收集工作都无法按时完成。这份报告,也许已经离美联储远去了。   连就业数据都无法掌握,美联储如何判断该不该降息?   鲍威尔曾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点明困境:“在大雾中应该怎样开车?当然是减速。”   正因如此,在美国政府各种操作下,美联储陷入了“降息不行、不降也不行”的僵局,只能一边降息,一边放出后续可能不会降息的“预期”,勉强为美国经济“裱糊”出一个相对平稳的局面。   但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延续当前的政策思路,未来美联储就算想要勉强维持这种状态,也并非易事。   (“三里河”工作室)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3/397050.shtml
  • 多边舞台的双边时刻,五张合影背后的“首次”
    2025-11-3 09:56
      中新社北京11月2日电 题:多边舞台的双边时刻,五张合影背后的“首次”   中新社记者 曾玥   多边舞台的双边时刻,历来备受关注。   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同美国、加拿大、泰国、日本、韩国五国领导人会晤会见会谈。   五张国旗前握手的合影,定格一段时间来新任职的五国领导人同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交流的画面。在观察家看来,此次在韩期间中方实现同多国新任领导人首次线下双边互动,这一安排实属罕见。   “首次见面”,习近平为多对双边关系明向定调。 当地时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中美元首釜山会晤,是特朗普总统新任期内中美元首首次会晤。同特朗普举行会晤时,习近平将两国元首比作掌舵人,表明“愿继续同特朗普总统一道,为中美关系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也为两国各自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加拿大总理卡尼。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会见加拿大总理卡尼,习近平指出,中方“愿同加方一道努力,以这次会见为契机,推动中加关系早日回到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正确轨道”,双方要“从两国共同和长远利益出发”推动关系发展;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应约会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目前中日关系机遇和挑战并存。”应约会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习近平表明立场,“希望日本新内阁树立正确对华认知”“坚持中日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   “元首外交是引领双边关系前行的‘指南针’和‘压舱石’。”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变局中,各方将稳定和发展对华关系视为本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并在第一时间寻求高层引领,为下一阶段双边关系发展校准航向。   五场互动,合作是一以贯之的关键词。   当下,全球贸易体系面临重要挑战,人工智能等变革性技术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变化重塑劳动力市场。五场双边互动谈及的合作,不仅包括高端制造、财政金融、农产品贸易等传统领域,还点明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绿色产业、银发经济等新兴领域。   不久前,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从多边舞台到双边时刻,习近平向多国领导人宣介这份重要政策文件,阐明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 当地时间11月1日下午,韩国总统李在明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州博物馆举行会谈。这是两国元首握手合影。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多国领导人予以积极回应。韩国总统李在明表示,韩方愿加强对华互利合作,维护产供链稳定,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泰国总理阿努廷表示,愿同中方加强经贸、科技、互联互通、旅游等领域合作,将泰中关系提升到新高度。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认为,中国与各方因时因势为合作布新局、创新机,有助于抓住合作机遇,拉紧利益纽带,加强战略对接,实现合作共赢。   互利共赢,发展为民。   “让两国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五场交流,习近平念兹在兹。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泰国总理阿努廷。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从办好建交周年庆祝活动,到对舆论和民意加强引导,再到便利人员往来,活跃青少年、媒体、智库、地方等交往,对话中为人文交流作出明确规划。   “支持两国各界增进相互了解,厚植双边关系的民意基础”“深化拓展人文和地方交流,改善国民感情”“促进两国人民心通意合”……对话中对民间交往提出更高期许。   “在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大国关系要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尤需持续增进民间友好往来。”刘卿说,在五场“首次面对面”的双边活动中,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人文交流和民意基础,足见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的深意。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韩国之行中,这五张意蕴深厚的合影,记录下多边舞台的双边时刻,见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刻下又一重要坐标。(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1-03/397045.shtml
  • 白金汉宫:英国安德鲁王子被剥夺头衔及王室住所
    2025-10-31 09:59
      中新网10月31日电 据路透社及美国《纽约时报》等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0月30日,英国白金汉宫表示,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已启动正式程序,剥夺其弟安德鲁王子的尊号、头衔及荣誉,并已通知他搬离王室住所。 图片来源:路透社报道截图   白金汉宫的声明称,安德鲁王子今后将以“安德鲁·蒙巴顿-温莎”为名,并将搬至其他私人住所。   白金汉宫表示,“尽管安德鲁仍否认对他的指控,但这些惩戒措施被认为是必要的。国王和王后希望明确表示,他们的心意与深切同情始终并将持续与所有形式虐待的受害者及幸存者同在。”   报道称,安德鲁的两个女儿仍将保留公主身份。   据此前报道,安德鲁是已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次子,近些年来,他因与已故性犯罪者、美国富商杰弗里·爱泼斯坦的关系深陷丑闻。   公开信息显示,在2019年11月接受采访时,安德鲁王子否认曾在爱泼斯坦名下豪宅与未成年女子发生性关系,并声称已于2010年12月切断与爱泼斯坦的所有联系。然而,近期披露的邮件表明,2011年2月他仍在私下与爱泼斯坦保持联系。2025年10月17日,安德鲁通过白金汉宫发表声明,宣布放弃其约克公爵头衔。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1/397033.shtml
  • (经济观察)APEC时间将启 中韩经贸合作有望开拓新空间
    2025-10-31 09:52
      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和韩国近年来经贸往来紧密。专家认为,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望助力中韩经贸合作开拓新空间,提振市场信心。   数据显示,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增至3280.8亿美元,中国连续21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韩国韩中联合会会长、龙仁大学教授朴胜赞受访时指出,韩中两国建交33年来,拥有坚实的经贸合作基础。韩国在半导体、电池、氢能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而中国在产业链、市场规模方面有独特条件,两国仍有许多合作空间。   长期以来,中国和韩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者。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以及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等系列机制中,中韩持续深化合作关系,为地区乃至全球经贸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   2025年是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十周年。双方已就协定第二阶段举行多轮谈判,就跨境服务贸易、投资、金融服务等深入磋商并取得积极进展。   “在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区域合作格局加快重塑的今天,中韩经贸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政宇指出,随着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深入推进、RCEP的红利持续释放,标准互认、贸易便利化等多重举措,将为双边经贸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中韩经贸合作的活力,还体现在地方层面的创新实践。钱政宇表示,通过城市结对、示范区联动、物流整合与数字赋能,两国地方合作呈现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态势,成为推动务实合作的重要力量。   如中国威海与韩国仁川的“双城双馆”模式堪称典范。自2015年以来,双方围绕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开展系统合作,累计举办经贸交流活动超320场,拉动进出口贸易额达10亿美元。依托“四港联动”与中韩多式联运机制,中韩双方还构建了高效的国际物流黄金通道,带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2024年,威海对韩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额跃居全国首位,发展势头强劲。   民间交流的进一步畅通,也为中韩经济深化合作营造良好环境。中国去年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激发韩国民众赴华旅游热情。今年9月,韩国政府对中国团体游客临时性入境免签政策正式生效,中韩多家旅行社也正着力抓住“商机”。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庆州举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此次会议有望释放合作共赢信号、提振市场信心。同时,韩国作为今年APEC的东道主,也会提升各方对中韩经贸合作的关注度。   2026年中国将担任APEC东道主,中韩专家人士也普遍期待两国能继续引领APEC合作迈向新的篇章,携手推动亚太区域共同繁荣。(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1/397025.shtml
  • 商务部介绍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成果共识
    2025-10-31 09:51
      中国商务部介绍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成果共识   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尹倩芸)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称,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下同)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中方将相应调整针对美方上述关税的反制措施。   发言人称,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深入讨论了中美经贸关系等议题,同意加强经贸等领域合作。中方愿与美方一道,共同维护好、落实好两国元首会晤重要共识。   发言人介绍,中美经贸团队通过吉隆坡磋商,达成的成果共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中方将相应调整针对美方上述关税的反制措施。双方同意继续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   二、美方将暂停实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三、美方将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美方暂停实施相关措施后,中方也将相应暂停实施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   此外,双方还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达成共识。双方进一步确认了马德里经贸磋商成果,美方在投资等领域作出积极承诺,中方将与美方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   发言人说,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取得积极成果,充分证明双方秉持平等、尊重和互惠的精神,通过开展对话与合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贸磋商成果来之不易,中方期待与美方共同做好落实工作,为中美经贸合作与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1/397023.shtml
  • 外媒关注中美元首会晤:释放缓和信号 推动关系稳定发展
    2025-10-31 09:50
      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电 综合消息: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外媒对此高度关注,认为此次会晤有助于缓和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媒体对中美元首会晤进行密集报道。路透社称,此次会晤为中美贸易紧张局势降温。报道援引专家观点称,预计此次会晤将为两国间更深入的贸易和经济对话铺平道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价,这是一次历史性会晤。   美国《政治报》网站刊文指出,此前,持续数月的贸易紧张局势阻碍了美中两国的经贸往来,此次会晤有助于缓和局势。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中美双方就重要经贸问题形成共识,同意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并保持经常性交往。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专家观点称,此次会晤为近期动荡的中美关系起到关键领航定向作用。美方已意识到遏制中国难以奏效。双方求同存异是必由之路,和平共处是必然结果。   印度《汉斯印度报》评价称,此次会晤是缓和中美紧张关系的关键一步,并将影响中美关系的下一阶段,双方将在贸易、技术和全球挑战方面寻求共同点。   据彭博社、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特朗普当天在返美途中接受采访时称,此次会晤非常成功,双方在很多方面达成了一致,“如果以0分到10分来评价,10分是最好的,我会说这次会晤是12分。”(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1/397022.shtml
  • 中美元首会晤 专家解析如何影响两国和世界
    2025-10-31 09:49
      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张素 郭超凯 国璇)“中美两国应当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时说。 当地时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今年以来,习近平同特朗普3次通话,多次互致信函,保持密切联系。此次釜山会晤,是两国元首年内首次面对面交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说,从通话、致信函到会晤,元首外交对中美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校准航向,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发展。   习近平今次指出,面对风浪和挑战,两国元首作为掌舵人,应当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   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中美经贸关系经历曲折。习近平在会晤中说,两国国情不同,难免有一些分歧,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时而也会有摩擦,这很正常。他强调,“中美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双方应该算大账,多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而不应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说,中方一直推动美方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坚决反对美方将经贸问题武器化,习近平此番阐述显示出中方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战略智慧和坚定决心。   今年5月以来,中美双方先后举行5轮经贸磋商,取得一系列成果。此次会晤,习近平指示双方团队要尽快细化和敲定后续工作,将共识维护好、落实好。特朗普也表示,“两国携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未来美中合作会取得更大成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刁大明说,美方需与中方相向而行,将承诺化为行动,进一步积累互信、管控分歧,不断压缩问题清单,拉长合作清单,推动双边经贸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当地时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前不久,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未来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议。釜山会晤时,习近平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相信这也将为中美合作开辟更广阔空间”。   “习近平主席向美方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态势,也表达出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的积极意愿。”刁大明说,这为全球发展注入了宝贵的信心和动力。   习近平还强调,中美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也应该良性互动。“当今世界还有很多难题,中国和美国可以共同展现大国担当,携手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   朱锋认为,中美在打击非法移民和电信诈骗、反洗钱、人工智能、应对传染疾病等领域合作前景良好,两国还可以携手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可持续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共同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也是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的应有之义。   明年,中国将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美国将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刘卿认为,中美相互支持彼此的重大活动,有助于两场会议都取得积极成果,这也是中美“携手多办一些大事、实事、好事”的重要体现,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1/397021.shtml
  • (近观中国)中美元首釜山会晤:一次期待已久的握手
    2025-10-31 09:49
      中新社韩国釜山10月30日电 题:中美元首釜山会晤:一次期待已久的握手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郭金超   “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我也是。”   当地时间10月30日,韩国釜山金海国际机场贵宾室,见证全球瞩目的中美元首会晤。 视频: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在釜山举行会晤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深蓝色幕布前,中美两国国旗交错摆放。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前抵达会晤现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随后到达。   双方在国旗前站定,握手、问候、合影,现场快门声响成一片。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之间这场互动,聚焦全球目光。   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握手。 当地时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国际社会期待两国关系稳下来、向前走。当中美关系进入重要时刻,这次握手也成为两国元首釜山会晤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元首外交,在国之交的厚重史册里,一直是最有力的篇章。这些年来,庄园会晤、瀛台夜话、白宫秋叙、西湖长谈,中美元首的每一次会面、每一回深谈,都标注出两国关系的重要节点。   “面对风浪和挑战,两国元首作为掌舵人,应当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在釜山会晤中,习近平以船作喻,强调元首外交对于中美关系的重要责任与作用。   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中美元首3次通话,多次互致信函,保持密切联系。在之前的通话中,习近平就多次以“船”比喻中美关系,引领两国关系保持总体稳定。   中美两国都在追逐各自的梦想,都致力于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在长期互动中,中国形成了处理中美关系的根本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两国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对话比对抗好”,习近平在会晤中的这些判断,持续夯筑中美关系发展基石。   特朗普也表示,美中关系一直很好,将来会更好,希望中国和美国的未来都更加美好。中国是美国最大的伙伴,两国携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未来美中合作会取得更大成就。   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握手,也是一次备受世界瞩目的握手。 当地时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当天,两国元首会晤场地面积并不大,但这间“小会谈室”却牵动世界政经的“大局势”。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能否找到正确相处之道,关乎世界稳定与发展。   就在两国元首会晤前不久,中美经贸团队在马来西亚举行磋商,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共识。美方将取消对华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24%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双方还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达成共识。   这一积极成果在釜山会晤中被提及,也有望给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吃下一颗“定心丸”。习近平强调,经贸应该继续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而不是绊脚石和冲突点。双方应该算大账,多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而不应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   从11时10分左右开始,两国元首的会晤持续约1小时40分钟。会晤结束后,特朗普送习近平上车。在公布的新闻稿中,两国元首同意保持经常性交往。特朗普期待明年早些时候访华,邀请习近平访问美国。 视频:中美元首会晤结束后 特朗普总统送习近平主席上车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围绕这场会晤,国际媒体展开了密集的跟踪报道与分析。有外媒评论称,世界前两大经济体领导人终于见面,外界对这一时刻期待许久。见面本身就传递出双方都希望管控分歧,避免竞争滑向不可控局面的信号。   的确如此,中美关系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还有不少风险挑战需要共同应对。尤其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中美可以共同展现大国担当,携手多办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   在釜山,中美元首的这次握手,不仅是两国校准航向的又一次互动,更向世界传递出明确信号。(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1/397020.shtml
  • (近观中国)中美元首釜山会晤,习近平为何再次以“船”作喻?
    2025-10-31 09:48
      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美关系再次迎来重要时刻。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当地时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元首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引领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从年内3次通话,到此次釜山面对面会晤,习近平多次以“船”的意象喻中美关系。从中,外界可以读出三层意涵。   ——中美关系平稳前行,需掌舵人领航。   “面对风浪和挑战,我和特朗普总统作为掌舵人,应当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习近平在此次釜山会晤中说。   这一生动比喻诠释了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船行万里靠舵手,每当中美关系进入重要时刻,元首外交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6月5日晚,习近平应约同特朗普通话时便以“校正中美关系这艘大船的航向”作喻,指出了双边关系的关键所在:需要“把好舵、定好向”,尤其是“排除各种干扰甚至破坏”。   正是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引下,今年以来双方经贸团队在瑞士、英国、瑞典、西班牙、马来西亚先后举行5轮磋商,达成积极共识。   这充分表明,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不偏航、不失速,必须坚持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不动摇,坚持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不打折扣。   ——中美关系面对风浪,要沿着正确航线。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难免有一些分歧,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时而也会有摩擦。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既是中美关系一路走来的深刻经验总结,也是两国新时期的正确相处之道。 当地时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中方始终致力于构建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中美关系。在与特朗普的互动中,习近平反复强调“共赢”与“相互成就”。   今年年初,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前,习近平应约同他通话时指出,“中美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中美两艘巨轮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航线不断前行”。   此次釜山会晤,习近平再度强调,“中美两国应当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观察认为,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前及今后中美关系走向的指引。   ——中美关系影响力大,要展现担当。   与小船相比,大船体量更大,影响也更大。   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有大国的胸怀和担当,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麻烦离不开大国合作。有评论认为,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关系的稳定器作用无可替代。两国合作之利,超越双边,惠及全球。   此次会晤中,习近平指出,中美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也应该良性互动。当今世界还有很多难题,中国和美国可以共同展现大国担当,携手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   从推动地区热点问题解决到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从经贸往来到全球治理,中美携手合作既关乎两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前途命运。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将为世界注入确定性、提供正能量。(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1/397019.shtml
  •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釜山举行会晤
    2025-10-31 09:47
      中新社韩国釜山10月30日电 (记者 郭金超 黄钰钦 刘旭)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在我们共同引领下,保持总体稳定。两国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两国国情不同,难免有一些分歧,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时而也会有摩擦,这很正常。面对风浪和挑战,两国元首作为掌舵人,应当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我愿继续同特朗普总统一道,为中美关系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也为两国各自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今年前三季度增长率达5.2%,对全球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4%,这是克服内外困难实现的,来之不易。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规模、韧性、潜力都比较大,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未来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议。70多年来,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从来没有想挑战谁、取代谁,而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这是中国成功的重要密码。中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相信这也将为中美合作开辟更广阔空间。   习近平指出,两国经贸团队就重要经贸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共识。双方团队要尽快细化和敲定后续工作,将共识维护好、落实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果,给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吃下一颗“定心丸”。中美经贸关系近期经历曲折,也给双方带来一些启示。经贸应该继续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而不是绊脚石和冲突点。双方应该算大账,多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而不应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双方团队可以继续本着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则谈下去,不断压缩问题清单,拉长合作清单。   习近平强调,对话比对抗好。中美之间各渠道各层级应该保持沟通,增进了解。两国在打击非法移民和电信诈骗、反洗钱、人工智能、应对传染疾病等领域合作前景良好,对口部门应该加强对话交流,开展互利合作。中美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也应该良性互动。当今世界还有很多难题,中国和美国可以共同展现大国担当,携手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明年,中国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美国将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双方可以相互支持,争取两场峰会都取得积极成果,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贡献。   特朗普表示,很荣幸同习近平主席会面。中国是伟大国家,习主席是受人尊敬的伟大领导人,也是我多年的好朋友,我们相处非常愉快。美中关系一直很好,将来会更好,希望中国和美国的未来都更加美好。中国是美国最大的伙伴,两国携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未来美中合作会取得更大成就。中国将举办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美国将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乐见双方取得成功。   两国元首同意加强双方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促进人文交流。   两国元首同意保持经常性交往。特朗普期待明年早些时候访华,邀请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   蔡奇、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会见。(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1/397018.shtml
  • 法国卢浮宫盗窃案被捕嫌犯“部分认罪” 被盗珠宝仍未寻回
    2025-10-30 10:11
      中新社巴黎10月29日电 (记者 李洋)巴黎检方当地时间29日表示,法国卢浮宫盗窃案被捕嫌犯“部分认罪”,但被盗珠宝仍未寻回。   巴黎检方当天召开发布会,通报案件调查进展。巴黎检察官贝屈奥在发布会上表示,此前被捕的两名涉案嫌犯已经“部分承认”参与了这起盗窃案。他们将面临“有组织团伙盗窃”和“共谋犯罪”两项指控。这两项指控可分别判处最高15年和最高10年监禁。   贝屈奥透露两名嫌犯的年龄分别为34岁和39岁,他们都有盗窃案底。那名34岁的嫌犯来自阿尔及利亚,在法国居住,案发后准备离开法国逃往阿尔及利亚,于25日晚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被捕;另一名39岁的嫌犯来自法国塞纳-圣但尼省的奥贝维利耶,亦于25日晚被捕。   贝屈奥暂时排除了有卢浮宫内部人员为作案团伙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她认为作案团伙成员可能不止4人。她同时确认被盗珠宝仍未寻回,但表示对这些珠宝最终能失而复得依然抱有希望。她说,百余名调查人员仍在夜以继日工作,努力尽快识别其他嫌犯并寻回珠宝。她还警告,如果有人购买被盗珠宝,也将构成犯罪。   巴黎警察局长福尔29日在法国参议院会议上承认卢浮宫的安保措施存在不足。他透露卢浮宫视频监控图像质量较低,实时共享速度很慢,而相关的技术改造项目可能要等到2029年至2030年才能完成。   法国卢浮宫在19日上午开馆时遭遇严重盗窃案,展出法国王室珠宝与钻石收藏的“阿波罗长廊”内共有8件珠宝失窃。巴黎检方透露,卢浮宫被盗珠宝价值8800万欧元(约合7.2亿元人民币)。(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0/397010.shtml
  • 每分钟还200万美元利息,“美债炸弹”膨胀
    2025-10-30 10:10
      “美债炸弹”正在加速膨胀。   美国财政部近日数据显示,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38万亿美元,再创新高。   2024年11月,美国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时隔仅9个月,到2025年8月12日,便攀升至37万亿美元。当时,据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JEC)预测,美债总额将在大约173天内再增加1万亿美元。   如今看来,这个预测简直保守到离谱,这才过了两个月,美债就升到了38万亿美元。 美债突破38万亿美元。图片来源:美国财政部官网截图   美债飙高,为何停不下来?   美债膨胀的历史,某种程度上与美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持续减税有关。   据EBSCO信息服务的数据显示,里根政府于1981年通过了《经济复苏税法》,将最高税率从50%降至28%。最终,里根的第二任期以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预算赤字告终。   据美国进步中心发布的报告,2001年,布什政府实施了减税方案,全面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率,并大幅提高了遗产税的免税部分,降低了遗产税率。   2017年,特朗普政府推出减税法案,将最高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永久降至21%。最终,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国债规模从19万亿美元“膨胀”到了接近30万亿美元。   EBSCO信息服务指出,减税过度惠及富人,加剧了预算赤字。而美国进步中心则直言,布什和特朗普的减税政策,让美国政府的收入减少了10万亿美元,是美债攀升的“主要推手”。   税收不断减少,政府可用的钱也就捉襟见肘。但两党在执政时为了达成自己的执政目标,都在继续增加赤字,导致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不得不借更多的钱填补。 资料图:美元。   美债已经很高了,利息更高   美债越来越高,增长的速度还如此惊人,也许有人已经不指望美国能把这笔钱还上了,只要能按时还利息就“上上大吉”了。   但残酷的现实是,美债的利息,也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致命负担。   据估计,2025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将高达1.4万亿美元,占联邦财政收入的26.5%。这意味着,美国财政部每个月可能要向债权人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利息,相当于每分钟要还超过200万美元。   这样的“利息炸弹”不断膨胀,严重限制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能力。现在,社会保障、医保和国债利息三项刚性支出,已占其财政总支出的73%。   想一想,美国政府支出的近四分之三都是刚性支出,它用来干别的事情的钱,还能有多少?   彼得·彼得森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彼得森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随着债务的增加,利息成本也会随之上升,这部分现在已成为预算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过去十年,我们在利息上花费了4万亿美元,但未来十年将达到14万亿美元。利息成本挤占了对我们未来重要的公共和私人投资,损害了每个美国人的经济福祉。”   更值得警惕的是,从资产负债表看,美国政府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一个资不抵债的政府,债务竟仍在不断上涨。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隐藏着巨大风险。   美国金融市场对全球投资者影响巨大,如果美国政府违约的情况真实发生,那将引起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动荡。   不踏实还债,还要制造危机?   对美国而言,能踏踏实实还利息,已是维系债务信用的底线。   但美国政府还要在布满天价数字的账本上“演杂技”,滥施关税、破坏美联储独立地位,甚至“停摆”关门等一系列政治操作,都让国债问题愈发严峻。   特朗普政府一直声称,关税是增加政府收入的有效工具。美国财政部官员透露,2025年7月该国的净海关收入从去年同期的约71亿美元飙升至约277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290%,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预测,若相关政策持续至2028年,关税将为美国带来1.3万亿美元的新收入。   然而,看看美债增长的速度,这点儿钱不是杯水车薪吗?   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以来,一直对美联储放慢降息速度相当不满,多次威胁开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这种破坏美国央行独立性的尝试,让市场相当担忧。   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都有影响,如果美国政府不能保证美联储的独立性,全世界经济都要面临外溢的风险。 资料图:美国国会大厦。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从10月1日开始的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延缓经济活动并推迟财政决策,会导致国债进一步增加,而暂停和重启联邦项目也会增加成本。   “负责任联邦预算委员会”主席玛雅·麦克吉尼亚斯在一份声明中痛斥美国的治理失灵:“现实是,我们对自身的失灵正变得麻木不仁,令人痛心。我们无法通过预算,我们错过最后期限,我们忽视财政纪律,我们为预算的零碎细节讨价还价,却对最重要的推动因素置之不理。你听不到我们的政治领导人对如何避免灾难的任何看法。”   这番指责精准戳破了美国的财政困局:对自身失灵的麻木已成常态,两党为预算细枝末节缠斗不休,却对债务扩张的核心症结避而不谈。政客们一边肆意增加支出,一边持续推行减税,还通过各种政治表演让国债问题“雪上加霜”……美国国债这颗大“炸弹”,恐怕还将继续膨胀下去。   (“三里河”工作室)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0/397009.shtml
  • 记者手记:在庆州,当千年古都遇见APEC
    2025-10-30 10:04
      中新社韩国庆州10月29日电 题:在庆州,当千年古都遇见APEC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刘旭   当列车缓缓驶入韩国庆州火车站,新罗时期的宫殿式建筑轮廓在阳光中舒展,时空交错的恍惚感悄然袭来。   庆州,这座韩国东南部庆尚北道的城市曾是新罗王朝古都,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被誉为“没有屋顶的博物馆”。作为今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办地,这座千年古城如今更加吸引全球目光。   在庆州火车站大厅,一抹传统服饰的身影格外亮眼——着典雅新罗时期服饰的接待人员裴柔美,手中举着一盏古典灯笼,布制灯罩上“APEC”字样随光影流转,与裙摆纹样相映成趣。   “这盏灯笼的原型,是新罗王朝贵族在宫中行走时使用的照明工具。”她告诉记者,“我们在上面印上APEC与庆州的标志,用以欢迎远道而来的各国来宾。”   一盏古灯,照见脚下的路,更是一座古城向世界张开的怀抱。这份融合古今的巧思,在APEC的会徽上得到了更精妙的诠释。   今年会徽的灵感源自一只在花间飞舞的蝴蝶,寓意APEC连接成员经济体,为亚太地区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振翅的姿态则象征着推动繁荣发展的创新与变革。   而会徽右侧那张古朴的笑脸,则直接溯源至庆州出土的新罗时期人面纹圆瓦当——一张跨越千年的微笑,此刻正迎接着APEC大家庭的八方来客。   这份欢迎,遍布庆州的街巷与古迹。佛国寺的青砖飞檐前,皇理团路的时尚潮流里,乃至穿梭往来的出租车和接驳巴士上,APEC的标识不时跃入眼帘。   推开佛国寺门前一家文创咖啡店的门,咖啡香醇厚。木质柜台上,佛国寺主题的冰箱贴旁,陈列着印有“APEC 2025”字样的文化衫。   “这里是景点,本来游客就多,最近人更多了。”店员笑意盈盈,“庆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希望来自各地的游客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与温度”。   行至皇理团路附近,一座形似瓶身的圆形石塔映入眼帘。那是由300余块花岗岩砌成的瞻星台——韩国最具象征意义的国宝之一,寓意一年的时序轮回。传说新罗时期的女王曾在此仰望星空、测定节令,借星象推农时。   阳光洒在石塔表面,古朴而沉静。如今,瞻星台周围已搭建起临时舞台,为APEC期间的乐舞表演提供场地。不远处,中英韩三语的导览手册整齐摆放在桌台上。“我为庆州能承办APEC感到荣幸。”问讯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希望借这次会议,让更多人能看到庆州传统与现代并存的魅力。”   此次APEC会议的主会场,设在庆州和白国际会议中心。“和白”之名,深植于当地文化传统,意指以全体一致表决为原则的合议体会议机构,展现着聚集、分享、沟通的会议文化。   在主会场旁边,媒体中心已经迎来全球各地的新闻同行。演播室灯光次第亮起,准备向世界传递APEC会议的声音。媒体中心提供的导览手册,细述着庆州深厚的历史背景,为这场经济合作的盛会,铺垫了一层浓郁的文化底色。   从火车站的灯笼到会徽的笑脸,从瞻星台的石塔到主会场和白的理念,庆州正以其跨越千年的微笑,连接着历史与未来,也连接着来自亚太各地的朋友。在千年古都遇见APEC,传统并未褪色,交流正在生长。(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0/397001.shtml
  • 中新社记者直击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举办地——韩国庆州
    2025-10-30 10:03
      近日,韩国庆州将举办今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座千年古城正吸引全球目光。此次APEC会议的主会场,设在庆州和白国际会议中心。   庆州是位于韩国东南部庆尚北道的城市,曾是新罗王朝古都,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被誉为“没有屋顶的博物馆”。(记者 黄钰钦 刘旭 盛佳鹏 制作 王嘉怡)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0/397000.shtml
  • APEC会议为何“非正式”却如此重要?
    2025-10-30 10:02
      中新网北京10月29日电 题:APEC会议为何“非正式”却如此重要?   中新社记者  李京泽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亚太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之源,APEC则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在此情况下,此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备受亚太各方乃至全球瞩目。   APEC会议为何“非正式”却如此重要?   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APEC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这一组织正式成立。1993年11月,APEC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之后每年召开一次。   虽然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但却是APEC最高级别的会议。APEC共有5个层次的运作机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工作组;秘书处。   该组织的宗旨是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APEC采取自主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合作方式。所作决定须经各成员一致同意。会议成果文件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各成员在政治上和道义上有责任尽力予以实施。   历经30多年发展,APEC如今已成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目前,APEC成员涵盖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1个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   30多年来,APEC在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带动亚太地区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大融通,助推亚太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板块和主要增长引擎。今天的亚太地区,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占世界经济总量逾六成、贸易总量近一半。   总体而言,凭借着成员巨大的经济体量与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APEC的合作动向关乎亚太,更影响世界。   世界为何瞩目此次会议?   当前,国际地区形势复杂演变,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APEC将如何推动各方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此次会议一大重要看点。   本次会议主题为“我们构筑的可持续明天——连接、创新、繁荣”,成员将就人工智能监管以及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等议题深入交流,共同商讨如何加强合作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外界希望此次会议传递捍卫多边主义、推动区域团结协作的理念,为推动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中国声音”备受关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同有关国家领导人双边会见。外交部介绍,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努力,为推进亚太区域合作、促进亚太经济增长作出贡献,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其他APEC成员一道深化贸易投资、创新发展、绿色转型等领域务实合作,以实际行动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以开放姿态分享发展理念和治理方案,为亚太地区长期稳定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已成为众多亚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亚太经合组织其他经济体进出口同比增长2%,规模达到19.41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57.8%。   APEC成员领导人之间的互动也是此次会议一大看点。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接受采访时表示,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不仅是各成员加强合作的平台,也为领导人互动交流提供了机会,是外界观察国际关系走向的重要窗口。   APEC会议举办地为何选中小城庆州?   此次会议的举办地庆州,位于韩国东南部庆尚北道,与首都首尔相距约330公里,面积1324平方公里,人口近25万,曾是新罗王朝(公元前57年至公元935年)都城。这座著名的千年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没有屋顶的博物馆”。庆州集聚多种产业,又被视为“最能代表韩国的城市”。   据知,韩国希望借本次会议扩大外交、经济、文化影响力,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并推动地方均衡发展。韩国各级政府正合力谋划,力争把庆州打造成新的对外合作平台。   此次会议也是韩国展示自身发展和文化的平台。据介绍,此次会议期间,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将举行新罗王朝时期6顶金王冠的首次集合展出,并举办一系列丰富的文化活动,以展现历史与现代、古典与潮流、文化与科技的交融。   在主办方公布的APEC特别宣传片中,韩国总统李在明以飞机调度员身份用光棒指挥地面行动。韩外交部解释,该场景隐喻韩国摆脱混乱、有序回归国际社会。有评论称,本次会议是李在明就任韩国总统后,韩国主办的首场重大多边活动,对其政治与外交意义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即将接任亚太经合组织2026年东道主,这将是中国第三次担任APEC东道主。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愿就2026年办会事宜同各方加强沟通合作,共同落实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推进亚太共同体和亚太自贸区建设,打造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外界普遍认为,作为亚太区域合作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将为推动亚太区域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凝聚更多力量。(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0/396999.shtml
  • 习言道|60秒带你了解APEC
    2025-10-30 10:01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亚太经合组织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60秒带你看懂→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0/396997.shtml
  • 习近平将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2025-10-30 10:00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9日宣布:经中美双方商定,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当地时间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30/396996.shtml
  • 创纪录!美国男子接受猪肾脏移植近9个月
    2025-10-29 10:00
      中新网10月28日电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当地时间27日,美国官员表示,美国一名男子在接受基因编辑猪肾脏移植近9个月后,由于猪肾脏功能衰竭被摘除,近日重新开始透析治疗。 图片来源: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据报道,该猪肾脏在人体内维持功能达271天,创下同类试验中移植猪肾脏存活时长的新纪录。   报道称,该男子名为蒂姆·安德鲁斯,来自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现年67岁。他1月移植了一颗经基因编辑的猪肾脏。该猪肾脏经过了69处基因编辑,这有助于防止器官排斥和其他并发症。   美联社指出,安德鲁斯的经历将为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9/396995.shtml
  • 日媒:安倍晋三枪击案被告认罪
    2025-10-29 09:59
      中新网10月28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28日,日本奈良地方法院对前首相安倍晋三枪击案进行首次公开庭审。被告山上彻也承认检方所指控犯杀人罪、违反枪刀法等起诉内容。 当地时间2022年7月10日,山上彻也移交奈良县地方检察院。因枪击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山上彻也于7月8日被捕。   据报道,山上彻也表示,“有关内容是事实。”   2022年7月8日,安倍晋三在奈良市一车站附近发表演讲时中枪不治身亡,终年67岁。枪手山上彻也后被逮捕,并在2023年1月13日以谋杀罪和违反枪支管理法的罪名被起诉。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9/396994.shtml
  • 聚焦AI、自由贸易等议题 庆州APEC助推区域团结协作
    2025-10-29 09:53
      中新社韩国庆州10月28日电 (记者 朱晨曦 刘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在韩国庆州市举行。日前,中新社记者随中国外交部记者团走访庆州时了解到,本届APEC将聚焦人工智能(AI)产业、自由贸易等议题,传递捍卫多边主义、推动区域团结协作的信念。   据庆州市APEC筹备支援团(筹委会)礼宾宣传科长朴将浩介绍,作为APEC会议主会场,庆州和白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达3.18万平方米,包含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据了解,该会议中心建筑设计借鉴了当地历史遗存天马冢中“天马图”的灵感,建筑外立面上的墙柱装饰着高矮不一的银白色线条,演绎出奔腾流动的感觉。 9月17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会场韩国庆州和白国际会议中心进行会前准备。 中新社记者 朱晨曦 摄   本届APEC会议会标融入人面纹瓦当元素,以“千年微笑”迎接各方来宾。人面纹瓦当是国立庆州博物馆最受瞩目的藏品之一。瓦当原是古代屋檐的建筑构件。这件拥有千年历史的人面纹瓦当以其含蓄的笑意被誉为“新罗的微笑”,是庆州的文化象征之一。   庆州被誉为“没有屋顶的博物馆”,新罗王朝近千年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据介绍,本届APEC会议期间,国立庆州博物馆将举行新罗王朝时期6顶金王冠的首次集合展出,庆州景点“月精桥”将进行韩服水上秀,还有APEC音乐节、多媒体秀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以展现历史与现代、古典与潮流、文化与科技的交融,将韩国之美呈现给世界。 图为韩国庆州景点“月精桥”。 中新社记者 朱晨曦 摄   据大韩商工会议所预测,本届APEC会议将产生约7.4万亿韩元经济收益。朴将浩表示,APEC会议将产生更多的溢出效应,极大提升庆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本届APEC会议的主题是“我们构筑的可持续明天——连接、创新、繁荣”。韩国外交部发言人李在雄对记者团表示,自由贸易以及多边合作是APEC的基础。APEC成员将就人工智能产业、自由贸易以及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等议题深入交流,共同商讨如何加强合作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朴将浩表示,本届APEC会议将传递出捍卫多边主义、推动区域团结协作的信念。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各方期待通过对话协商实现共同发展。“韩国期待通过此次会议为世界共同繁荣作出贡献。”朴将浩说。(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9/396986.shtml
  • 中国内地与印度恢复客运直航
    2025-10-28 10:05
      10月27日3点49分,印度靛蓝航空一架航班号为6E1703的客机搭载176名旅客经过3小时45分的飞行平安降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加尔各答至广州航线的复航标志着中国内地与印度之间因疫情中断近五年的客运直航航线正式恢复。   此次直航恢复受到了中印各界的热烈欢迎,首航航班往返均实现了100%上座率。此次首个恢复航班正值138届广交会二期闭幕,极大地便利了返印旅客。据悉,靛蓝航空还将于11月10日新开通德里-广州的直航航线。(记者 郭军 制作 侯诗蕊 视频来源 靛蓝航空)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79.shtml
  • 阿根廷总统米莱所在政党赢得中期选举
    2025-10-28 10:04
      中新网10月27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阿根廷总统米莱所在政党在26日的中期选举中取得胜利。   报道称,米莱所在的“自由前进运动”赢得了近41%的选票,拿下了参议院24个席位中的13个,以及众议院127个席位中的64个。   这次选举之前,“自由前进运动”在参议院仅拥有7个席位,在众议院仅拥有37个席位。   当地时间10月26日,阿根廷举行国会中期选举,改选众议院半数席位和参议院三分之一席位,选出24名参议员和127名众议员。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78.shtml
  • 潘基文:期待庆州APEC为全球议题贡献力量
    2025-10-28 10:00
      10月30日至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将于韩国庆州举行。近日,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韩国继2005年釜山之后第二次主办这一亚太重要会议,让他倍感亲切与期待。他期待韩国能与各方携手,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在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刘旭 刘思宁 制作 王嘉怡)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73.shtml
  • 王毅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
    2025-10-28 09:55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电 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   王毅表示,中美关系牵动世界的走向,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长远利益,也是国际社会共同期待。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都是世界级领袖,长期交往、彼此尊重,这已成为中美关系最宝贵的战略资产。前段时间,中美经贸关系再次出现波折。通过吉隆坡经贸会谈,双方澄清了立场,增进了理解,就对等解决当前紧迫的经贸问题达成框架共识。这再次证明,只要双方不折不扣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秉承平等、尊重、互惠精神,坚持通过对话化解矛盾,摒弃动辄施压的做法,就有可能推动两国关系稳下来、向前走。希望双方相向而行,为中美高层互动做好准备,为两国关系发展创造条件。   鲁比奥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期待通过高层互动,向世界发出积极信号。(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65.shtml
  • 特朗普访日,日本高度安全戒备
    2025-10-28 03:26
      中新网10月27日电 据《日本时报》报道,日本处于高度安全戒备状态,多达18000名警察出动,确保东京市中心的安全,以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从27日开始对日本进行的访问。   报道称,由于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针对政治人物的袭击事件,日本警视厅优先采取反制措施,打击单独犯罪者。   特别安全工作组一直在加强对特朗普住所和美国大使馆等主要地点的巡逻。   日本最近发生的孤狼事件包括2022年对前首相安倍晋三的枪击事件、2023年对时任首相岸田文雄的袭击,以及2024年10月在自民党总部外投掷燃烧瓶的事件。   借鉴这些案件以及2024年7月针对特朗普的暗杀事件的经验,日本警方加强了安全保障,特别是针对试图从高层建筑上射击的狙击手,警方在场馆附近的屋顶上部署了警力,并封锁了外部楼梯。   炸弹嗅探犬也在美国总统预计访问的地区进行搜查,专门负责爆炸物处理、化学防护和反无人机的队伍也处于待命状态。   日本警方还加强了车辆检查站和拦截盘问程序,以阻止近距离接触政要,同时加强了在线监控,查找可能暗示即将发生袭击的可疑社交媒体帖子。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61.shtml
  • 政府“停摆”持续 美低收入人群食品援助将于11月1日停止
    2025-10-28 03:24
      当地时间10月25日,美国农业部在其网站上发布通知称,美国联邦政府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将于11月1日停止。   美国农业部称,资金已经枯竭。目前,11月1日将不会发放任何福利。   据悉,美国联邦政府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覆盖约4200万人,主要受益人群为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和老人等,这些人群可使用政府补贴的食品券在指定商店购买食物。(总台记者 张颖哲)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59.shtml
  • 澳大利亚影视从业者:澳中可加强微短剧合作
    2025-10-28 03:23
      中新社悉尼10月27日电 (记者 薄雯雯)“中国微短剧蓬勃发展,正在走向世界。”澳大利亚丰收影业集团首席执行官托尼·库姆斯(Tony Coombs)27日在悉尼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澳中两国在微短剧领域加强交流合作。   当天,2025“视听中国·澳新湖北传媒周”开幕式在悉尼举行。库姆斯在活动现场向记者表示,他注意到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吸引大量消费者。在他看来,中国微短剧海外市场潜力巨大,蕴藏合作机遇。   库姆斯不仅自己会看中国微短剧,他还与一些平台探讨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制作微短剧的合作。库姆斯认为,中国微短剧之所以能风靡全球,一方面是短视频已成为网络传播的主流形式,在全世界被广泛接受,另一方面则离不开中国的平台影响力、创新能力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   “中国的微短剧行业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库姆斯说,随着全球微短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相信将看到内容生产质量的提升。   库姆斯表示,通过互相引进、放映影视作品,澳中两国观众可以从中分享彼此的文化、感受各自的魅力。“澳大利亚不只有袋鼠和考拉,就像中国也不只有长城和熊猫。通过影视交流,无论是历史剧还是现代剧,我们可以分享很多东西,从而增进了解。”(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58.shtml
  • 保罗·比亚第八次当选喀麦隆总统
    2025-10-28 03:21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电 雅温得消息:当地时间10月27日,喀麦隆宪法委员会宣布,该国执政党喀麦隆人民民主联盟候选人、现任总统保罗·比亚在大选中获胜,连续第八次当选喀麦隆总统。   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等媒体消息,喀麦隆于今年10月12日举行总统选举,包括比亚在内的12名候选人参与此次大选。此次选举注册选民超过800万人,在全国共设超过3.1万个投票站,同时在海外设有108个投票站。   喀麦隆宪法委员会主席克莱门特·阿坦加纳(Clement Atangana)当日宣布,保罗·比亚再次当选喀麦隆总统。喀麦隆宪法委员会的统计结果显示,比亚获得了53.66%的选票,而反对派候选人、比亚在此次大选中主要挑战者之一的伊萨·奇罗马·巴卡里( Issa Tchiroma Bakary)则获得了35.19%的选票。   喀麦隆总统选举采取全民直选方式,得票最高者当选。总统每届任期7年,可无限连任。   保罗·比亚出生于1933年,现年92岁,他自1982年以来一直担任喀麦隆总统。(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56.shtml
  • 加拿大各界积极评价近期中加关系进展
    2025-10-28 03:20
      中新网多伦多10月27日电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10月24日在渥太华举办中加关系研讨会。与会嘉宾围绕中加关系、中加各领域合作、全球治理三个议题深入交流,积极评价中加关系进展。   加联邦参议员胡元豹、商业理事会创始主席达奎诺、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主席弗里德、国际治理创新中心主席萨姆森、加中贸易理事会总裁向峰、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顾问罗伯逊、资深汉学家埃文斯等加战略界人士和30多家知名智库、高校、媒体、商协会等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中国社科院、外交学院学者代表视频与会。   中国驻加大使王镝介绍了近期中加关系积极进展,表示中加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加方同中方一道努力,以中加建交55周年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为契机,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聚焦共同利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增进人文交流,推动中加关系改善发展,早日步入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正确轨道,更好造福两国人民。王镝深入宣介全球治理倡议,呼吁加方支持,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与会嘉宾表示,支持中加双方加强沟通对话,拓展在经贸、能源、农业、文化、教育、旅游、绿色等领域合作,妥善解决双方各自关切;高度赞赏全球治理倡议,支持两国加强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人工智能等多边领域合作。   加拿大总理卡尼近日因应国内民意、各地方政府要求以及国际环境变化,表示愿意推动加中关系改善与发展,特别强调在经贸与人文交流领域中加强合作的愿景。作为大温哥华地区代表性侨团之一的温哥华中华会馆10月25日发表声明,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并给予坚定支持。   温哥华中华会馆在声明中表示,近期加中两国间一系列积极举措显示出加拿大政府愿意通过对话与互信,推动双边关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回归建设性发展轨道。已有150年历史的温哥华中华会馆,作为旅加华人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社团之一,长期致力于促进华人社群团结友爱,推动加中文化、经贸、人文交流。温哥华中华会馆欢迎卡尼总理重申支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并期待加方为加中企业、机构与民众创造更加开放、互信的合作环境。这一立场在当前加拿大面对美国高压关税政策的背景下,尤显务实与深远。   温哥华中华会馆表示深信,基于平等互尊、互惠共赢的双边关系不仅是加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更契合加拿大的国家利益,为加国社会经济繁荣与国民福祉持续注入动力。加拿大华侨华人深切期盼加中关系能够回复到传统的战略伙伴关系水平,成为维系世界和平安定与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53.shtml
  • 阿根廷总统米莱所在政党赢得中期选举
    2025-10-28 03:17
      中新网10月27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阿根廷总统米莱所在政党在26日的中期选举中取得胜利。   报道称,米莱所在的“自由前进运动”赢得了近41%的选票,拿下了参议院24个席位中的13个,以及众议院127个席位中的64个。   这次选举之前,“自由前进运动”在参议院仅拥有7个席位,在众议院仅拥有37个席位。   当地时间10月26日,阿根廷举行国会中期选举,改选众议院半数席位和参议院三分之一席位,选出24名参议员和127名众议员。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50.shtml
  • 南非警方击毙涉中国公民绑架案嫌犯 中国驻南使领馆表示赞赏
    2025-10-28 03:17
      中新社约翰内斯堡10月27日电 中国驻南非使馆26日发布信息,赞赏南警方击毙涉中国公民绑架案嫌犯的行动。   今年6月,一名中国公民在南非豪登省约翰内斯堡市遭绑架。经中国驻南非使馆及驻约堡总领馆积极协调,受害人最终获救。事件发生后,使领馆第一时间派员看望慰问获救人员。中国驻南非大使吴鹏等馆领导和相关处室多层次、多渠道持续向南非外交部、警察部等表达严重关切,敦促尽快破案缉凶。   豪登省警察总监穆托贝尼10月25日上午向吴鹏通报称,南非警方于24日在约堡市帕克敦地区,成功击毙上述涉中国公民绑架案的3名嫌犯。   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事潘庆江26日会见穆托贝尼。对南非警方近期就涉中国公民安全案件所做工作表示赞赏,并敦促警方进一步加大侦办力度,震慑犯罪分子,遏止案件频发势头,为中南经贸和人文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创造安全环境。   穆托贝尼表示,省警厅高度重视维护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工作,将全力推进有关案件侦办。双方还就当前地方安全形势、加强预防性保护措施等议题交换意见。   驻南使馆表示,将继续推动南非警方侦办涉中国公民案件,全力维护在南中国公民安全和合法权益。同时提醒在南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治安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49.shtml
  • 相隔30分钟,美航母连发两起军机坠海事故
    2025-10-28 03:16
      中新网10月27日电(钟新军)据美联社10月27日报道,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称周日下午,相隔仅30分钟,“尼米兹”号航母连发两起舰载机坠海事故。   外媒称,出事机型为MH-60R“海鹰”直升机和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机上的5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均已获救。美军方称,目前仍在调查事故原因。   事发时,“尼米兹”号正在返回位于华盛顿州的基萨普海军基地的途中。   此前,作为美国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的重要海空力量,该航母在中东地区部署近半个夏天,而这也是其退役前执行的最后一次海外部署任务。   外媒还称,美军另一艘航母“杜鲁门”号在中东执行任务期间,也遭遇一系列事故。   先是2024年12月,“杜鲁门”号的一架F/A-18舰载机,被美军导弹巡洋舰误击坠毁。随后是今年4月,另一架F/A-18从航母机库甲板上滑落,坠入红海。(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48.shtml
  • 库尔德工人党宣布其武装力量撤出土耳其
    2025-10-28 03:16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电 安卡拉消息: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库尔德工人党26日发表声明,宣布撤出其在土耳其境内的全部武装力量。   报道称,库尔德工人党在声明中指出,作为与土耳其政府协调的解除武装进程的一部分,该组织的武装力量正从土耳其境内撤至伊拉克北部。   据路透社报道,库尔德工人党在声明中表示,这一举措反映了该组织对解除武装与和平转型进程的承诺,并补充说,土耳其政府现在应通过相关法律,为库尔德工人党向“民主政治”转型铺平道路。   报道指出,近年来,库尔德工人党的目标已从寻求建立独立国家转变为寻求在以库尔德人为主的土耳其东南部地区扩大库尔德人的权利和有限的自治。   阿纳多卢通讯社称,土耳其执政党正义与发展党发言人厄梅尔·切利克26日对库尔德工人党撤出土耳其领土并采取措施解除武装表示欢迎,称这是“无恐怖主义的土耳其”路线图的“具体成果”。   库尔德工人党成立于1979年,旨在通过武装斗争在土耳其与伊拉克、伊朗及叙利亚交界地区的库尔德人聚居区建立独立国家,被土耳其政府认定为恐怖组织。今年3月,库尔德工人党宣布停火,表示将遵从其被监禁领袖阿卜杜拉·厄贾兰的号召,放下武器并着手解散组织。半岛电视台称,该组织于5月发表声明,正式放弃武装斗争,并于7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举行仪式,销毁了第一批武器。(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46.shtml
  • 2架美军机在南海相继坠毁
    2025-10-28 03:15
      据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发布消息,当地时间10月26日14时45分左右,美国海军一架隶属于第73直升机海上打击中队的MH - 60R“海鹰”直升机,在从“尼米兹”号航空母舰起飞执行任务时坠入南海海域。机上全部3名机组人员被救起。   时隔半小时,当地时间15时15分,一架隶属于第22战斗机攻击中队的F/A - 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同样在从“尼米兹”号起飞执行任务时坠入南海海域。2名机组人员弹射逃生,也被救起。   美军称,这两起坠机事件的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总台记者 张颖哲)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45.shtml
  • 巴西总统卢拉称与特朗普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会谈,将就关税谈判
    2025-10-28 03:12
      资料图:卢拉。   欧联网10月27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巴西总统卢拉表示,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26日举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会谈,两国相关团队将 “立即” 着手讨论关税及其他议题。   据报道,特朗普与卢拉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峰会期间举行会晤,旨在缓解美巴两国紧张关系。此前,特朗普政府于8月将美国对巴西多数商品的进口关税从10%上调至50%。   卢拉在会后发文称:“我们一致同意双方团队将立即会晤,共同推进解决关税问题及针对巴西当局制裁的方案。”   报道称,在会晤前,特朗普曾表示可能与卢拉达成某些协议。“我认为我们能为两国达成相当不错的协议,”特朗普说。   巴西外交部长维埃拉称:“我们将制定谈判时间表,确定我们将要讨论的议题,以便推进工作,”他同时透露巴西已要求在谈判期间暂停关税措施。报道指出,目前尚不清楚美国是否接受这一要求。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8/396942.shtml
  • 法国卢浮宫盗窃案调查取得进展 已有涉案嫌犯被捕
    2025-10-27 10:05
      中新社巴黎10月26日电 (记者 李洋)法国卢浮宫盗窃案调查取得进展,据法国官方当地时间26日披露的消息,已有涉案嫌犯被捕。但截至发稿,被盗珠宝仍然下落不明。   法国内政部和巴黎检方当天分别确认有涉案嫌犯于25日被捕,并透露其中一名嫌犯正准备从巴黎戴高乐机场乘飞机离开法国。法国官方没有披露被捕嫌犯的具体人数,法国BFM电视台和《巴黎人报》等媒体均称有两名嫌犯被捕。   《巴黎人报》透露,这两名嫌犯的年龄均为30多岁,都来自位于巴黎郊外的塞纳-圣但尼省,他们之前曾在警方那里留有案底。警方怀疑他们是卢浮宫盗窃案的作案团伙成员。   法国内政部长努内兹通过社交媒体就这一调查进展向调查人员表示祝贺,表示他们按照官方要求“孜孜不倦工作”,并始终得到信任。他强调,相关调查将继续进行。   据法国BFM电视台报道,从卢浮宫盗窃案案发现场提取到了不少生物学痕迹,对追踪嫌犯有很大帮助。报道称,目前警方掌握到的物证包括嫌犯曾经使用的摩托车头盔、喷灯、对讲机和黄马甲等。这些物品被嫌犯丢弃在现场。   目前被盗珠宝仍然下落不明。巴黎检察官贝屈奥发表声明,对“知情人士仓促披露相关调查进展”深感遗憾。她表示此举没有考虑到调查的需要,会损害调查人员的努力。   法国卢浮宫在19日上午开馆时遭遇严重盗窃案,展出法国王室珠宝与钻石收藏的“阿波罗长廊”内共有8件珠宝失窃。巴黎检方透露,卢浮宫被盗珠宝价值为8800万欧元(约合7.2亿元人民币)。(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7/396921.shtml
  • “俄罗斯人希望拥有三个孩子” 普京指示发展托儿所制度
    2025-10-27 10:05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主持召开人口与家庭政策委员会会议。普京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俄罗斯人希望生育三个或更多孩子,国家的任务是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资料图:普京。   报道称,普京表示:“在当今世界,出生率下降已成为全球挑战。许多国家,主要是经济发达国家,都面临着这种情况。不幸的是,俄罗斯在这方面也不例外。”   普京还表示,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公民希望拥有三个或更多的孩子。在这方面,他想起了一些农民家庭,尽管收入较低,但每个家庭都有7到10口人。普京指出,价值取向在这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支持在职父母,普京还指示研究在俄罗斯发展托儿所制度,将三岁以下儿童交由专门机构监护,将有助于女性避免脱离生产、失去职业资格,并能尽快重返职场。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7/396920.shtml
  • 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
    2025-10-27 09:53
      中新社吉隆坡10月26日电 (记者 张兴龙 陈悦)当地时间10月25日至26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中美经贸磋商。双方以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为引领,围绕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芬太尼关税和执法合作、农产品贸易、出口管制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重要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磋商,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双方同意进一步确定具体细节,并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   何立峰表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对于在经贸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摩擦,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平等对话协商,找到妥善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中美经贸磋商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和今年以来历次经贸磋商成果,进一步积累互信、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推动双边经贸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美方表示,美中经贸关系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美方愿同中方通过平等、尊重的方式解决分歧、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双方同意,将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充分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就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促进世界繁荣。(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7/396909.shtml
  • 【中外对话】西班牙学者:“中国学”走红西班牙 文明对话让两国关系更紧密
    2025-10-24 11:12
      近日,西班牙语国家中国研究会主席、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大学教授维克多·柯蒂佐(Víctor Cortizo)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大约四个世纪前,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促进西中贸易往来和思想文化交流,成为西中文明互动的重要见证。   他指出,西班牙与中国在价值观上有许多共通之处,文明对话使两国关系更加紧密。近年来,中国学研究热度在西班牙不断上升,不仅有很多学生学习中文,许多专家学者也在深入探讨西语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联系。   维克多认为,西班牙是连接中国、拉美与欧洲的桥梁;中国是西班牙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投资与产业合作方面前景广阔。(巩微微)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4/396904.shtml
  • 美国政治治理陷入“泥潭时刻”
    2025-10-24 11:07
      一场“泥浆雨”,从美国天空倾盆而下。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了一段AI视频。画面中,他头戴王冠,驾驶战机,向游行人群投下褐色泥浆状物体。   这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收获大量点赞,也招来铺天盖地的批评。有人形容它“疯狂”“分裂”,更多人觉得荒诞至极。 图片来源:特朗普的社交媒体截图   要知道,当时全美正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700多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在移民、医保、贸易等领域的政策。   虚拟的“泥浆”,浇出一个真实的现实——美国,脏了。   脏话,也正渗入这个国家的官方表述。   当记者询问美俄总统为何选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会面时,白宫新闻秘书回怼:“你妈选的。”   五角大楼紧随其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美期间,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佩戴了一条花纹酷似俄罗斯国旗的领带。当被问及此事时,发言人脱口而出:“你妈给他买的……蠢货。”   从白宫到国防部,体面正被粗鄙取代,公共沟通退化为情绪对抗。   治理的烂账,早已写满美国政府的账本。   “农产品滞销,农民濒临破产,物价飙涨,数十亿原本用于医疗补助和联邦医疗保险的款项被挪用,一切糟糕透顶。”走上街头的美国人正为生计抗争。   而面对抗议,白宫发言人轻描淡写地回应:“谁在乎?”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更是将抗议活动形容为“仇恨美国的集会”。   傲慢的回应,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裂痕。   这早已不是个例。   4月初,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推进削减开支计划,政府在边境事务上的态度愈发强硬,对全球百余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引发上千场抗议。   6月中旬,反对移民与卫生政策的游行在纽约、洛杉矶、休斯敦持续不断,与当天的盛大阅兵形成鲜明对比。   更深的污浊,藏在国会山之内。   预算僵局久拖未决,联邦政府“停摆”已超20天。空管员、气象局员工、核安全局雇员只能无薪工作或在家等候,130万美国大兵断饷了。   “我当了20多年公务员,过去几个月我们的政府和公共服务遭受的破坏让我深感恐惧。”一位被迫休假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雇员说。   美国财长贝森特也承认,这一轮“停摆”已开始影响国家经济和民众生活。   然而,两党仍在相互指责:   共和党称民主党“玩弄政治游戏”,民主党则指责白宫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宴会厅。   自1976年美国国会执行预算机制以来,两党曾将“政府关门”视为政治危机——意味着失职、意味着民怨,应尽力避免。   但如今,这一底线早已失守。政客们互不相让,共和党要赢,民主党也要赢,唯有民众在输。   AI生成的“污物”,映照出真实世界的污秽;虚拟的“分裂”,成为现实对立的投影。   当政府与民众相互对立、两党彼此倾轧,“美国反对美国”的乱象再次上演——   从语言到政治,从屏幕到街头,美国的污泥正在四处蔓延。   (“三里河”工作室)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4/396901.shtml
  • 印度卖不出,美国吃不上
    2025-10-24 11:05
      美国关税重拳出击一个多月后,印度有点扛不住了。   8月27日,美国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的25%惩罚性关税正式生效,叠加此前已实施的25%关税,美对印度产品的关税税率累计高达50%。如今政策落地一个多月,印度不少依赖美国市场的产业承压明显,有点“扛不住了”。   印度主要向美国出口成衣、海产、宝石及珠宝等商品,而如今在高关税冲击下,这些产品出口低迷,订单减少,不少员工被裁员,产业一片哀鸿。   更令人唏嘘的是,关税来势汹汹,印度的海产品出口遭到冲击,而在另一边的美国,供应商却为怎么找到能端上餐桌的虾发愁……   成衣行业受重创,失业问题严重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印度南部的蒂鲁普尔市是成衣制造业的中心,在美国的关税新政生效后,当地许多服装厂已陷入停顿。   关税冲击波及了当地庞大的工厂和小型作坊网络,这些工厂和作坊雇佣了超过60万人。成千上万的裁布工、剪线工和缝纫机操作员突然失业了。   “产量全面下降了25%。”蒂鲁普尔印度工会中心秘书长G·桑帕特说道。   对十几位工厂工人、劳务承包商和企业高管的采访显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迅速颠覆了蒂鲁普尔居民的生活和生计。   32岁的萨诺伊·库马尔曾在服装公司担任检验员,但在50%的关税生效后,他被告知“工厂里没有工作了”。   蒂鲁普尔是典型的单一工业城镇,许多工人缺乏书面合同或工作保障。一些来自农村的流动劳工已被遣返。仍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工人表示,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工资都被大幅削减。一些出口商表示,美国买家已经开始要求高达20%的折扣,以抵消关税成本。   据英国《卫报》报道,32岁的工人哈里哈尔·普拉丹道出了从业者的焦虑:“我们害怕失去工作。我们很多人都是借钱来这里打工的。如果工厂裁员,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印度人卖不出虾,美国人吃不上虾   据《印度时报》报道,美国是印度海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占印度海产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根据数据,2024-25财年,印度出口了1698170吨海产品,价值74.5亿美元。   2025年9月印度海产品出口同比下降了30%至35%,这迫使印度最大虾产区安得拉邦的多家加工厂停工。利益相关者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实际上已影响了超过500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   一位印度海产公司的总监表示:“过去向美国出口的代理商的需求已经枯竭。一些代理商仍在接小批量的货物,但据说美国大型买家正在减少从印度的采购量,因为他们正在寻找其他市场。我们预计2026年印度海产品出口将下降约20%。”   关税的代价同样传导至美国市场。数据显示,大部分美国餐厅虾价大涨,批发价格也自4月份以来上涨了21%。   更棘手的是,美国也很难找到供应虾的替代国家,虽然厄瓜多尔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理论上可以向美国供应海产品,但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   《印度时报》援引专家观点指出,理论上,替代方案似乎可行,但实际的供应动态有所限制。厄瓜多尔已经将其很大一部分虾出口到中国,而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则主要致力于亚洲市场,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   宝石也被收税,涨价或不可避免   美国关税重拳,还挥向了印度引以为傲的宝石珠宝产业。   据《印度人报》报道,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宝石和珠宝出口市场。2024到2025财年,印度对美宝石和珠宝出口额达92.3亿美元,几乎占印度宝石和珠宝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出口国,凭借其在钻石切割和抛光领域的主导地位,承接了全球90%的毛坯钻石加工业务。   印度的切割和抛光钻石行业雇佣了82万名技术工人。根据宝石和珠宝出口促进委员会的预测,美国的关税可能会影响17万名技术工人的工作。在印度的出口商中,85%是中小型企业,它们将无法在短期内承受失去美国市场的冲击。   美国市场也难逃影响。据美国《国家珠宝商》杂志报道,美国市场的钻石珠宝价格上涨也不可避免。   行业分析师指出,在美国,珠宝零售业是一个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收入的主要行业,但美国没有矿山和工厂,关税将成为“消费者的税”。价格上涨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美国珠宝零售额保持稳定,销量也会下降。这将通过渠道产生反作用,最终导致产量下降,价格上涨。   上述几个行业的利润本就微薄,且价格敏感性很高,没有降价空间适应关税,而且涉及大量就业岗位。一旦受关税影响陷入亏损,造成工厂倒闭、大量失业并不意外,还有可能让数十年来建立的供应链瓦解。   可见,对印度来说,这场冲击早已超越经济层面:不仅削弱出口动能,更可能引发民生焦虑和社会不稳定风险。而美国消费者面临的涨价压力和零售商遭遇的需求萎缩,也印证了“关税战没有赢家”的道理。   (“三里河”工作室)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4/396900.shtml
  • 从制度失衡、债务危机到社会撕裂:美国深层危机的全景观察丨世界观
    2025-10-23 09:38
    视频:美国知名学者:六大领域变化“百年一见”,美国正面临深层次危机丨世界观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美国知名学者彼得·沃克(Peter Walker)访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在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之“美国系列”活动中发表题为“关于中美关系的见解”的公开演讲,深入探讨了当前美国社会正面临的深刻变革。以下为讲座观点精编:   美国当下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实属前所未有。这场变革呈现多种形态,其中最显著的是对民主制度核心原则的直接挑战。   何为民主核心原则?其一是自由、公平、公开的选举制度。回望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至今,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不断声称选举结果遭窃取,拜登不具总统资格,甚至称其为“非法选举”。尽管围绕此事发起的60多起诉讼中,声称选举舞弊者均被法庭要求出示证据,但他们始终未能提供任何实质证据——因为舞弊本不存在。由此可见,公平选举原则正遭受严峻挑战。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是另一例证——民众冲击国会大厦,约1600人因袭警等刑事罪名被定罪。   其三是对三权分立制衡机制的削弱。美国立国根基在于政府三大权力分支(行政、立法、司法)相互独立、彼此制衡。任何一方尝试改变既有民主模式时,通常会受到其他分支的制约以抵消其行动。然而当前现状是:共和党以微弱优势掌控的国会,不再致力于实质性辩论或达成共识,反而几乎演变为“阵营式投票”。观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通过过程即可见一斑——除两名共和党人反对外,其余共和党议员全员赞成,而民主党议员则集体反对。独立观点交锋、协商对话、妥协决策的民主精髓,实质上已被阵营对立所取代。   另一侵蚀三权制衡的现象是行政命令的滥用。大量单边决策虽被法院裁定为非法,但因司法程序冗长,这些政令往往得以在撤销前生效实施一段时间。综上所述,对民主根基的挑战,堪称美国当前最剧烈的变化。   第二大变化,是社会极化。极化的根源其实不难理解:审视美国蓝领阶层(电工、管道工、司机等未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曾是美国梦的忠实践行者。而美国梦的本质很简单——每一代人都应过上比父辈更优渥的生活。但对蓝领群体而言,此梦已然幻灭。该群体怀有强烈不满,因其实际工资水平数十年停滞不前(走势平稳如直线),而其他群体的收入则以合理速度增长。这造就了一个普遍愤怒的阶层,他们的生活高度本地化,经济状况决定生存质量:能否带家人度假?能否在超市自由选购?能否负担合理房价?这些曾经理所当然的生活保障,如今已成奢望。这正是极化的核心根源,蓝领群体深感被所谓的“精英阶层”(高学历人群、法律界人士)所轻视与排斥。美国社会的极化现象,已发展至严峻的境地。   第三大变革在于关税政策。回溯历史,美国平均关税长期维持在2%-3%的低位区间。而现今实施的关税税率,最低门槛已达10%,部分领域甚至飙升至50%。当税率如此严重偏离历史轨迹时,其实际影响已难以估量。美国政府为关税辩护时声称“税负不由美国民众承担,而是由外国政府支付”,这纯属误导——关税本质上由进口商品服务的美国企业支付,关键问题在于:企业会将多少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当前关税尚未完全显性化,但未来数月其推升通胀的效应必将显现。特朗普竞选时承诺抑制通胀,其前提假设正是“关税不会加剧通胀”。而现实是:对于薄利多销的零售商而言,关税成本难以通过内部消化,最终必然传导至消费终端。   金融领域的另一剧变是债务危机。凭借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特权,美国总能通过增发货币填补财政赤字——这是全球唯其独有的“奢侈”。如今美国债务规模已膨胀至危险水平,政府支付的利息总额甚至超过国防预算。美联储为对抗通胀维持较高利率,短期内难以下调。政府虽呼吁“将利率降至1%的理想水平”,但此举既不现实,亦越权干涉央行独立性。   第四项变化关乎社会公平。美国长期以“关爱弱势群体”的国际形象自居,但此前其通过的“大而美”法案却具有明显倒退性——其经济利益大幅向高收入阶层倾斜。国会迫于压力为富人减税,补偿手段竟是削减底层民众福利:大量低收入者被剔除出医疗补助计划。这意味着,依赖政府救助的糖尿病患儿家庭将面临断药困境。法案预计将导致死亡率显著上升,社会代价沉重。   终极变革则是世界秩序重构。美国传统上倚重北约等盟友体系,通过长期经营构建了广泛的国际友谊网络。然而现实是:美国正系统性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等多边框架。在单边加征关税的同时,其全球参与度持续萎缩。   这引发根本性质疑:美国的历史性全球领导地位将受何冲击? 当美国留下高额关税壁垒实施战略收缩,作为全球最大贸易体之一的中国正获得历史机遇——以更优合作方案填补各国需求。美国单边关税政策客观上为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开辟了空间。无论是民主制度危机、社会极化、关税乱象、债务陷阱、福利倒退还是国际地位动摇,上述任何单项变革的规模均属百年未遇,而今正同步共振。更令人忧心的是,美国政府的决策反复无常,政策缺乏连续性。若问这些剧变将导向何方?无人能答。   (本文仅代表演讲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3/396885.shtml
  • 尼泊尔排灯节期间举行敬狗活动
    2025-10-22 10:09
      按照尼泊尔的传统,排灯节第二天举行敬狗活动。当地时间10月20日,尼泊尔加德满都,民众在这一天举行多种敬狗活动。   人们给狗佩戴花环、撒金盏花瓣,并进行朱砂点额仪式,以表达对狗的敬意。尼泊尔传统认为狗是死神信使,能护送亡灵渡过死亡之河。这一敬意之举象征着人们对狗的保护、陪伴和精神作用的感激之情。   尼泊尔军方亦照惯例在当日举行军营开放活动。军人引领着军犬进行钻火圈等表演,并为军犬举行敬拜活动。   据悉,排灯节是尼泊尔第二大节日。这一节日为期五天,每一天均有说法:第一天敬奉有“死神信使”之称的乌鸦,人们往地上洒上谷米,供乌鸦啄食;第二天敬狗;第三天敬财神;第四天敬黄牛;第五天是“点红”日,通常由姐妹在兄弟额头中央画上红点,家人团聚欢度节日。   (崔楠 普拉丹 制作 侯诗蕊)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2/396878.shtml
  • 荷兰出现首例猴痘病毒新毒株感染病例
    2025-10-22 10:08
      中新社海牙10月21日电 荷兰政府21日证实,荷兰出现首例猴痘病毒新毒株感染病例,显示猴痘疫情仍在全球蔓延。   荷兰公共卫生、福利与体育大臣当天致函议会,通报一名患者确诊感染猴痘病毒新毒株“分支Ib”毒株,成为荷兰首例猴痘病毒新毒株感染病例。   信函表示,这名患者未接种猴痘疫苗,近期无旅行史,但与其他男性发生过性接触。患者现被隔离,疫情扩散的风险较低,荷兰卫生部门正在调查患者的感染源。   信函又指,由于近期西班牙和美国也出现猴痘病毒新毒株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在密切监测疫情动向。   猴痘为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与天花同属正痘病毒属。1970年,刚果(金)发现全球首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感染者病死率较低,多数会在几周内康复。   猴痘病毒现有“分支I”和“分支II”两类毒株。2023年,“分支I”的变异株“分支Ib”在刚果(金)出现,随后迅速向周边国家乃至非洲以外地区蔓延,引起国际社会警觉。   2024年8月,由于猴痘疫情波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今年9月解除这一警报,但目前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仍认定猴痘疫情构成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2/396877.shtml
  • 巴黎检方称卢浮宫被盗珠宝价值约8800万欧元
    2025-10-22 10:07
      中新社巴黎10月21日电 (记者 李洋)巴黎检方当地时间21日透露,法国卢浮宫被盗珠宝价值约8800万欧元(约合7.2亿元人民币)。   巴黎检察官贝屈奥当天对法国RTL电台表示,相关估价是由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作出的。她认为,如果嫌犯动了熔解被盗珠宝的“坏念头”,他们将不会得到与这一估价相当的钱财。   贝屈奥还再次确认卢浮宫盗窃案的嫌犯涉及4人,并表示当局正在分析案发现场收集的指纹,同时正在搜索卢浮宫周围以及巴黎郊外主要高速公路的监录像信息,继续寻找骑摩托车逃跑的嫌犯踪迹。她说,目前尚不能确认案件是否涉及卢浮宫内部人员。   法国卢浮宫19日上午开馆时遭遇严重盗窃案,展出法国王室珠宝与钻石收藏的“阿波罗长廊”内共有8件珠宝失窃,其中有玛丽·路易丝皇后、玛丽亚·阿玛莉亚皇后、欧仁妮皇后等人的珠宝,珠宝类型包括项链、耳环、胸针等。目前嫌犯仍未被抓获。   法国文化部长达蒂21日接受国民议会(议会下院)就卢浮宫盗窃案展开的质询时表示,卢浮宫的安保措施是有效的。她认为卢浮宫外道路的安全保障应由法国内政部负责。法国内政部长努内兹稍早前也表示,他将寻求加强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外的安全保障。   法新社援引法国审计部门2019年至2024年的报告称,卢浮宫的安保升级“持续”延迟,很多地方未覆盖视频监控。卢浮宫方面此前也曾向达蒂呼吁,要对卢浮宫进行大规模翻修。   卢浮宫19日发生盗窃案后一直处于对外关闭状态。卢浮宫官网显示未来三天的门票已无法从网上预订。(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2/396876.shtml
  • 高市早苗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 新内阁名单公布
    2025-10-22 10:07
      中新社东京10月21日电 (记者 朱晨曦)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21日在临时国会众参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均胜出,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她也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   当天,首相指名选举先后在众参两院进行。在众议院第一轮投票中,高市早苗在465张有效选票中获得237票直接胜出。在随后举行的参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高市早苗第一轮投票仅以一票之差未过半,在第二轮才凭借多数票当选。   石破茂内阁21日上午全体辞职。当日晚些时候,高市内阁成员名单公布,其中木原稔任内阁官房长官,片山皋月任财务大臣,小泉进次郎任防卫大臣,林芳正任总务大臣,茂木敏充任外务大臣,赤泽亮正任经济产业大臣。除高市早苗以外,内阁中有2名女性阁僚,10人为首次入阁。由于日本维新会以“阁外合作”的形式参与联合执政,本届内阁成员均来自自民党。   当晚在日本皇宫举行首相任命和内阁大臣认证仪式后,新内阁将正式成立。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高市早苗计划于10月24日发表施政演说。   高市早苗1961年生于日本奈良县。1993年首次当选众议员步入政坛,曾任经济产业副大臣、总务大臣、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等职务。她与前首相安倍晋三关系密切,被视为“安倍路线”的坚定继承人。高市早苗三次参加自民党总裁选举,2021年和2024年均以失败告终,今年在决胜轮中战胜小泉进次郎,最终胜出。(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2/396875.shtml
  • 空袭再起 加沙停火协议面临生效以来最严峻考验
    2025-10-21 02:35
      当地时间19日,加沙地带一度战火再起。以色列军队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违反停火协议为由,对加沙南部拉法地区发起空袭和炮击,随后又宣布,在“展开报复性袭击”后已恢复执行加沙停火协议。哈马斯则否认以方指责。加沙地带民防部门称,袭击造成至少45人死亡。   路透社报道称,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本就脆弱,以军19日的军事打击是停火协议生效以来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以色列称哈马斯违反停火协议   按照以色列方面的说法,袭击发生在加沙地带南部拉法地区靠近萨拉赫丁公路地带,属于“黄线”(以色列“初步撤军线”)以东的以军控制区。19日早晨,以军在拆除武装组织的基础设施时,一支巴勒斯坦武装小组从地道中出现。武装人员向以军开火并发射反坦克导弹,造成2名士兵死亡;与此同时,另一辆以军挖掘机遭到狙击,造成2人受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不久后,又有一名士兵遭狙击受伤。   随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指示以色列国防军和安全部门“对加沙地带的军事目标采取强硬行动”。   根据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19日晚间的声明,当天以军出动战机和炮兵部队,对加沙地带中部和南部哈马斯武装的数十个目标发动攻击,被打击的目标包括武器储存点、军事设施、发射阵地等。此外,以军还动用战斗机、使用超过120枚弹药,轰炸了一条长约6公里的哈马斯地下通道。   加沙地带民防部门发言人马哈茂德·巴萨勒告诉法新社,19日以军的袭击造成加沙地带至少45人死亡。四家医院向法新社证实了这一数字。   哈马斯否认以方指责   对于以色列方面的指控,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表声明,否认拉法地区出现“任何事件或冲突”,重申仍“完全执行所达成的一切,首先就是加沙全境停火”。   卡桑旅称,该部队不清楚拉法地区发生的任何事件或冲突,因为这些地区是以军控制下的区域。自今年3月以来,该组织与当地剩余部队的联系已被切断,因此其与该地区发生的任何事件均无关联,也无法与任何仍在世的战斗人员取得联系。   卡桑旅的声明还称,在持续的搜寻行动中发现了一名被扣押人员的遗体,并警告以方任何的军事升级都将使搜寻、挖掘和遗体回收工作更加复杂,从而延误以方接收遗体的进程。   哈马斯高级官员伊扎特·里夏克也表示哈马斯仍然遵守停火协议,同时指责以方多次破坏停火。   停火恢复 援助输送还未恢复   19日夜间,在报复性空袭后,以色列国防军宣布,以军已恢复在加沙地带的停火执行。   声明说,根据以政府高层指示,以军在对哈马斯实施一系列打击后,已开始重新执行停火协议,“以军将继续执行停火协议,并对任何违反协议的行为予以坚决回应”。据以色列第12频道电视台报道,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当晚与国防部长卡茨等高级安全官员会商,仍希望维持停火协议,以确保哈马斯移交剩余被扣押人员遗体。   在停火恢复前,多家以色列媒体报道,内塔尼亚胡接受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建议,决定全面暂停放行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直至另行通知”。   美国媒体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称,以方已经通知华盛顿,援助物资的输送会在20日恢复,不过相关消息还未得到官方证实。   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执行频遭波折   自10月10日停火生效以来,以色列与哈马斯不断相互指责,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在执行层面频繁遭遇波折,持续引发外界担忧。   以方指责哈马斯拖延以被扣押人员遗体归还。哈马斯指责以色列拒开拉法口岸,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受到诸多限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最令人担忧的是加沙当地的安全局势。哈马斯18日曾谴责以色列持续对加沙进行袭击,自协议生效后47次违反停火协议,在加沙地带造成38人死亡、143人受伤。以军表示目前仅在加沙地带南北各部署一个师,但仍然不断有不明身份人员接近以军在加沙的部署防线。   目前停火协议第一阶段仍然在维持一个较为脆弱的状态,19日的事件更令这种脆弱雪上加霜。停火协议能否持续,第二阶段的谈判又能否推进,仍取决于双方的意愿和国际社会的调停力度。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42.shtml
  • 巴勒斯坦农民遭袭 以色列定居者为何频繁制造暴力事件
    2025-10-21 02:34
      除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也时常遭到以色列的侵占和袭击。近日,正值当地的橄榄秋收季,但当地的巴勒斯坦农民却在劳作时遭到以色列定居者袭击,使本应喜庆的丰收时节蒙上一层暴力阴影。   当地时间19日,在约旦河西岸的图尔穆斯艾亚镇,巴勒斯坦农民阿布拉正像往常一样采摘橄榄。然而,以色列定居者却在以军的保护下,对阿布拉及其同伴发起袭击,阻止他们采摘橄榄。   巴勒斯坦农民 阿布拉:上千年来这片土地一直属于我们,我们每年都在此采摘橄榄。去年,犹太人定居者在附近搭建了营房。刚才,犹太人定居者在以军的保护下,使用燃烧瓶和石头袭击了手无寸铁的村民。   巴勒斯坦农民 奈尔:我们早上七点左右,到城镇东部采摘橄榄。一个小时后,约两百名以色列定居者也来到此地,其中一些人持有武器,他们随即开始射击并焚烧汽车,有两名巴勒斯坦人受伤。以色列定居者又开始投掷催泪瓦斯。我们束手无策,因为我们手无寸铁。这就是以色列的“占领”政策,因为这些定居者与士兵没有区别。   一名目睹袭击全程的外籍活动人士表示,还有两名美国人受伤。他强调,事发地区属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重管辖下的B区。然而,以色列定居者在该地的暴力行动却未受到任何限制。   外籍活动人士 福阿德: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离开。尽管这片土地属于巴勒斯坦人民,但以色列定居者可以随意进出。   约旦河西岸为何被划为A、B、C区?   上文提到的约旦河西岸B区是什么意思呢?   事实上,约旦河西岸被划分为A、B、C三个区,这一划分是怎么来的?以色列目前实际控制着约旦河西岸的哪些地区?   “奥斯陆模式”下的“土地换和平”原则   1993年9月,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政府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也就是《奥斯陆协议》。此后双方又陆续签署了《加沙和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扩大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自治范围的协议》等,解决巴以冲突的“奥斯陆模式”逐步形成,双方开始了以“土地换和平”为核心原则的奥斯陆和平进程。“土地换和平”原则也是“两国方案”实现的重要条件。   根据巴以双方签署的协议,约旦河西岸被划分为三个区域——A区、B区和C区。   其中,A区约占约旦河西岸的18%,包括大多数的巴勒斯坦城市,如拉姆安拉、纳布卢斯、伯利恒和杰宁等,在民事和军事方面均处于巴勒斯坦的控制之下。约旦河西岸大部分的巴勒斯坦人都居住在A区。   B区约占约旦河西岸的22%,包括较小的城镇、村庄和农村地区。B区处在巴方和以方的双重管辖之下,巴勒斯坦负责民事事务,包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以及当地治安。以方则进行军事控制。   C区占约旦河西岸的面积最大,达到60%,在民事和军事方面完全由以色列控制。C区包括了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大部分资源,如农业用地和水资源等。目前,有数十万犹太定居者居住在C区,另外还有少量巴勒斯坦人。这些巴勒斯坦人在建造房屋、土地开发等方面受到十分严格的限制,需要获得以色列政府的许可。   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失败”   以色列占领持续   将约旦河西岸划分为A区、B区和C区,原本只是一项临时安排,旨在逐步将约旦河西岸的控制权移交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这一安排原定持续五年,在此期间,巴以双方进行旨在解决巴以之间所有最终地位问题的谈判。然而,时至今日,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始终未能取得进展,以色列也一直维持着对约旦河西岸的控制。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北非计划高级咨询研究员 梅克尔伯格:事实是,《奥斯陆协议》签订30多年了,我们仍然在谈论A区、B区和C区。这象征着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失败。   A区尽管名义上处于巴方完全控制之下,但以军常常以安全事由为借口,在A区进行军事行动。而B区和C区更是直接处于以色列的军事控制之下。以军在约旦河西岸设立检查站、逮捕巴勒斯坦人、闯入及拆毁巴勒斯坦人住宅、进行突袭等行动已成常态。   此外,多年来,以色列还无视国际社会反对,持续在约旦河西岸被占领土建设犹太人定居点。根据反对建设犹太人定居点的以色列非政府组织“现在就实现和平”运动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报告,目前,有将近53万犹太定居者,居住在约旦河西岸的大约250个以色列政府批准的犹太人定居点和未经以官方批准的前哨站中。   今年8月,以色列政府批准建造超过3000套住房的“E1区”,就位于C区。联合国安理会曾通过决议,宣布被占巴勒斯坦领土上的犹太人定居点“公然违反”国际法,且“不具有法律效力”。然而,这对于阻止以色列不断扩张的定居点计划收效甚微。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北非计划高级咨询研究员 梅克尔伯格:以色列的占领正变得越来越根深蒂固,犹太定居者制造的暴力事件也在增加。以色列没有尊重巴勒斯坦对A区的完全控制。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北非计划高级咨询研究员 梅克尔伯格:大多数巴勒斯坦人认为,在越来越严酷的根深蒂固的占领之外,根本没有出路。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被关在监狱里,其中许多人是被行政逮捕的,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受到任何指控。社会经济状况很差。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北非计划高级咨询研究员 梅克尔伯格:人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能够有所改变。他们不要生活在占领之下,他们要生活在一个独立的国家。最重要的是,要享受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应该享有的同样的权利。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40.shtml
  • 美副总统安保车遭军演炮弹碎片击中 未造成人员伤亡
    2025-10-21 02:33
      据央视记者消息,当地时间10月1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加州彭德尔顿军营出席海军陆战队成立250周年活动期间,其安保车队中的一辆高速公路巡警车被军演炮弹碎片击中。加州公路巡警局(CHP)表示,事件发生在实弹演习展示过程中,无人员受伤,但车辆受损。   事故发生时,加州公路巡警局正在高速公路执行交通封控任务,军方随后停止继续发射实弹并展开安全检查。   加州州长纽森批评相关演习“鲁莽”,称不应为“虚荣的表演”冒公众安全风险。美国白宫与国防部暂未回应。(央视记者 许骁)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39.shtml
  • 日本自民党与维新会基本确立联合执政 今日将签署协议
    2025-10-21 02:33
      当地时间20日,总台报道员获悉,相关人士透露,当天上午,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与日本维新会代表吉村洋文通电话,双方就联合执政事宜已实质上基本达成一致。   据称,高市早苗与吉村洋文将于当地时间20日晚些时候举行两党党首会谈,签署相关协议,正式确立联合执政。(总台报道员 柏春洋)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38.shtml
  • 拉法口岸大批援助卡车滞留 司机:被以色列不止一次阻拦
    2025-10-21 02:32
      拉法口岸位于加沙地带南端,连接埃及边境,是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出加沙的主要通道。在以方推迟开放加沙地带和埃及之间的拉法口岸后,19日,滞留在拉法口岸埃及一侧、装载各种人道物资的卡车已排成长队。   一些卡车司机表示,他们已经被以色列拦回来不止一次。   卡车司机:每次我们过境,都在那里(以色列检查点)被拦回来。我已经被拦回来两次,每次都是开到门口,他们就让我们调头回去。我们回来后就得申请新的许可,获得批准后才能再次过境。我们只是想给加沙民众运送粮食,他们需要粮食。   卡车司机:他(以色列官员)先是查看我的驾照,又拿走了我的身份证,接着又记下了我的车牌,最后对我说,回埃及那边去。   卡车司机:以色列方面没有给出任何拒绝放行的理由。我们原来都准备过境了,但他们只让有限的几辆卡车过去,其余的都被拦回来。   卡车司机:第一次他们把我拦回来,我就想第二天再去试一下,但到了以色列检查点还是一样。我们从上午十一点等到下午四点,然后他们对我们说,回埃及去吧。我们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37.shtml
  • 日本维新会:首相选举将投票给高市早苗
    2025-10-21 02:25
      中新网10月20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0日下午,日本维新会共同代表藤田文武在记者会上表示,在定于21日举行的日本首相指名选举中,将从第一轮投票起就支持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   据报道,维新会与自民党的合作文件将于20日下午签署,之后会对外公开。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35.shtml
  • 以军在加沙北部打死2名巴勒斯坦人
    2025-10-21 02:22
      据总台记者消息,当地时间20日,在加沙地带北部加沙城以东社区,以军开枪打死2名巴勒斯坦平民。   当地医院的一名医疗消息人士称,19日全天有40余名巴勒斯坦平民在加沙各地被以军打死。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33.shtml
  • 在柬参与电诈的韩国人数量或远超韩国政府统计
    2025-10-21 02:22
      韩国媒体20日援引政府数据报道,在柬埔寨涉嫌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的韩国人数量可能远超政府此前估计的1000余人。   依据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议员朴赞大的办公室20日从法务部获取的一份资料,2021年以来,韩国赴柬埔寨出境人数与自柬返韩入境人数之间差距显著扩大。2021年,赴柬人数比返韩人数多113人,这一差值2022年激增至3209人,2023年为2662人,2024年达到3248人。这或许意味着连续三年每年有两三千名韩国人赴柬后留在当地。今年截至8月,近900名赴柬人员未回国。   据韩联社20日报道,柬埔寨移民总局统计的入境韩国人数量更多。当地知情人士普遍认为,柬埔寨各地电诈团伙内的韩国人数量远超韩国政府估算。因此,有关人士建议,若要妥善解救遭拘禁、绑架和暴力侵害的韩国公民,当务之急是全面掌握卷入柬埔寨电诈的韩国人实际规模。   今年8月,一名韩国大学生被诱骗赴柬埔寨“工作”,后遭拘禁、酷刑,最终被杀害,引发韩国民众关注。韩方已派出工作组赴柬处理相关案件。   柬埔寨7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动。柬埔寨打击网络诈骗委员会本月15日说,该国在近4个月内逮捕了3455名网络诈骗嫌疑人,被捕嫌疑人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韩国。64名在柬涉嫌参与电诈被拘留的韩国籍嫌疑人18日返回韩国,将接受警方调查。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32.shtml
  • “中日韩精神——2026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启动
    2025-10-21 02:21
      中新网首尔10月20日电 (记者 刘旭)20日,“中日韩精神——2026年度汉字”投票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与韩国外交部共同主办,旨在通过投票选出最能代表中日韩三国合作的关键词,促进三国民众间的相互理解与文化共鸣。   据秘书处介绍,此次线上投票将于2025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举行。三国民众可从以下六个候选汉字词中选择一项——“互惠”“友好”“信赖”“理解”“包容”以及“促进”。结果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公布。   在上一年度的投票中,“未来”当选“中日韩精神——2025年度汉字”,体现了三国民众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2024与2023年活动票选的年度汉字分别为“交流”和“和合”。   秘书处表示,作为秘书处的标志性公众项目之一,“中日韩精神年度汉字”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以汉字这一三国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纽带,促进了三国民众间的沟通与理解。秘书处将继续塑造跨越文化与国界的共同价值观,推动中日韩三国人民的友好与合作。(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31.shtml
  • 国际军体第54届海军五项世锦赛开赛
    2025-10-21 02:21
      今天(20日),国际军体第54届海军五项世界锦标赛在湖北武汉海军工程大学木兰湖校区正式开赛。   比赛首日上午,救生游泳赛在室内游泳馆进行。比赛赛道长25米,运动员出发后,需先潜泳15米,再以任意泳姿游35米后,下潜救起假人并按要求携带至终点,全程共计75米。男运动员还需要在潜泳救假人的过程中脱去比赛服,模拟现实救生过程中脱衣减少阻力,防止被施救人员抓拖施救者等实际需求。经过激烈角逐,俄罗斯代表队获得男子组和女子组第一,中国代表队获得男子组第五、女子组第四的成绩。   俄罗斯代表队 伊莉莎维塔:很高兴能以我最佳的成绩完赛,但肯定还是希望速度再快一些。赛事组织得非常出色,令人欣喜。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中国参赛,这两次都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感谢可以参与这项赛事,这是一场体育传递友谊的赛事。   本次比赛共设有6块金牌,5个单项赛事结束后,将综合5个单项成绩确定最终男女个人冠军和男女团体冠军。障碍接力赛单独计算成绩,角逐男女接力冠军。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30.shtml
  • 英军将获权击落威胁军事基地的无人机
    2025-10-21 02:19
      中新社伦敦10月20日电 英国国防大臣希利20日表示,将正式授予英军击落威胁军事基地安全的无人机的权力,旨在让军队面对空域安全威胁时能采取更快速、果断的应对行动。   据《每日电讯报》、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披露,这项新措施将推出“机动选项”,允许英国军队或国防部武装力量直接击落对军事基地构成威胁的无人机。而按照英国现行规定,英军仅能使用反无人机设备转移无人机航向或破坏其GPS信号,仅有极端情况下才被允许击落不明无人机。   据称,这一措施的背景,与近期欧洲多地频发的无人机扰乱秩序事件密切相关。   近期,丹麦、瑞典、挪威、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报告其领空遭遇不明无人机侵扰。欧盟和北约指认俄罗斯与这些无人机事件有关。俄方对此多次否认,并指责欧盟和北约试图通过煽动紧张情绪、渲染俄罗斯威胁,为增加军事开支、加大对俄施压找理由。   针对上述问题,多个欧洲国家支持建立多层“无人机墙”,以实现对无人机的快速探测、追踪与摧毁。本月早些时候,英国空军两架战机与美军及北约部队沿北约“东翼”国家与俄罗斯的边界线展开12小时的联合巡逻。(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29.shtml
  • 柬埔寨首相:德崇国际机场将为柬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10-21 02:17
      中新社金边10月20日电 (记者 杨强)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当地时间20日在金边表示,作为该国长期发展愿景的最新成就,德崇国际机场的建成和投入运营不仅象征着柬国家实力的提升,同时也将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和投资者到访柬埔寨,为该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洪玛奈当天主持德崇国际机场正式启用仪式并发表上述讲话。多国驻柬外交使节及各界代表出席活动。这座4F级新机场于今年9月9日起取代原金边国际机场,成为柬埔寨首都新的国际机场,可起降包括空中客车A380与波音747等在内的超大型宽体客机。   根据规划,该机场分三期实施,首期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为1500万人次。机场投建方20日宣布,下一步还将建设一条10公里的水上通道,将这座新的国际机场与德崇扶南运河以及沿海城市连接起来,使之成为空陆海三位一体的交通物流枢纽。   目前共有29家航空公司运营德崇国际机场进出港航班。继本月4日阿联酋阿提哈德航空开通阿布扎比直飞金边航线后,一些外国航司亦宣布近期将开通多个国际城市直飞金边航班。柬埔寨民航国务秘书处官员称,新机场启用标志着该国航空业迈入新阶段,有力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及旅游业振兴发展。   中国南方航空金边营业部总经理周颖平评价德崇国际机场“设施先进,试运营期间航班运行平稳有序”。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中国航司先后增开福州至金边、武汉至金边等直飞航线,相信新金边国际机场正式启用后,将进一步助力中柬两国旅游合作与人文交流。(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26.shtml
  • 韩国警方申请逮捕59名自柬埔寨遣返网络诈骗嫌疑人
    2025-10-21 02:16
      中新社首尔10月20日电 (记者 刘旭)据韩国警方20日通报,已对日前从柬埔寨遣返回国的59名涉嫌参与网络诈骗的嫌疑人申请逮捕令。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警察厅表示,从柬埔寨遣返的64名网络诈骗嫌疑人中,警方对59人申请逮捕令,另有4人被释放,1人已被逮捕。在警方申请逮捕令的59人中,韩国检方对其中1人作出不逮捕决定,予以释放。消息称,预计法院将最早于20日晚间就是否签发逮捕令作出决定。   据悉,警方还在取得嫌疑人同意后进行了毒品初步试剂检测,结果显示全员呈阴性,目前正在进行更为详细的精密检测。   韩国警方于今年7月至9月接到柬埔寨政府通报,称其查处了当地网络诈骗呼叫中心,并提供了韩国籍嫌疑人名单。   10月18日,64名在柬埔寨涉嫌参与网络诈骗被拘留的韩国籍嫌疑人被遣返回国,并接受警方调查。   韩国警方20日表示,将着力追查其海外共犯及国内关联组织的线索,以制定有效的网络诈骗犯罪预防与打击方案。(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25.shtml
  • 加拿大总理:若内塔尼亚胡进入加拿大,将对其进行逮捕
    2025-10-21 02:16
      资料图:卡尼。   欧联网10月20日电 据《以色列时报》10月20日报道,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进入加拿大境内,将对其进行逮捕。   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卡尼被问及是否会履行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的决定,即加拿大将遵守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对内塔尼亚胡进行逮捕时,卡尼回答“是的”。   《耶路撒冷邮报》报道指出,卡尼表示,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行动破坏了巴勒斯坦建国的前景。   据此前报道,澳大利亚政府9月21日发表新闻公报,宣布即日起承认巴勒斯坦国。公报称,澳大利亚与加拿大、英国一道承认巴勒斯坦,旨在为“两国方案”注入新的动力。随着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履行改革承诺,澳方将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包括建立外交关系和开设使馆。   2024年11月,国际刑事法院指控内塔尼亚胡犯有战争罪并对其发出逮捕令。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24.shtml
  • 日本维新会将在首相指名选举中投票给高市早苗
    2025-10-21 02:13
      当地时间20日,日本维新会举行该党国会参众两院议员总会,决定在临时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投票给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为推进与执政的自民党联合执政,日本维新会20日下午召开紧急国会议员会议。对于维新会代表吉村洋文当日早晨与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在通话中就联合执政问题达成实质性共识,维新会参众两院议员“没有提出重大异议”,并通过了在21日的首相指名选举中投票给高市早苗的方针。   按照目前已公布的安排,当地时间21日13时(北京时间中午12时),国会众议院将在全体会议上进行首相指名选举;13时30分(北京时间中午12时30分),参议院也将在全体会议上进行首相指名选举。   目前日本国会众议院465个议席中,自民党拥有196席,维新会拥有35席,距离过半数仅差2席;在参议院总共248个席位中,自民党占据100席,维新会占据19席,距离过半数差6席。NHK报道称,选举中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相几乎已成定局,而她将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   (总台记者 林博翰 报道员 柏春洋)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23.shtml
  • 罗德里戈·帕斯·佩雷拉赢得玻利维亚总统选举
    2025-10-21 02:11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拉巴斯消息:当地时间10月19日晚间,玻利维亚最高选举法院宣布,基督教民主党候选人罗德里戈·帕斯·佩雷拉赢得总统选举。   据《国家报》(EL PAÍS)等媒体报道,19日,玻利维亚举行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根据最高选举法院的快速计票统计结果显示,中右翼基督教民主党候选人帕斯获54.5%选票,右翼“自由”联盟候选人、前总统豪尔赫·基罗加获45.5%选票。   投票结果公布后不久,基罗加承认败选,并向帕斯表示祝贺。   综合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帕斯在竞选期间承诺,将寻求通过减税、促进信贷、实行燃料价格差异化补贴计划以及在各省之间分散预算等方案,摆脱玻利维亚正在经历的经济危机。   帕斯现年58岁,曾任玻南部塔里哈市市长和塔里哈省参议员。   玻利维亚新任总统将从今年11月8日起开始执政,任期为5年。(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20.shtml
  • 以军空袭后称加沙停火已经恢复
    2025-10-21 02:10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综合外媒20日消息,以色列国防军19日空袭加沙南部地区回应以军士兵遇袭后表示,加沙地带停火已经恢复。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加沙停火协议依然有效。   路透社、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20日援引以色列军方消息称,加沙地带停火已经恢复。但19日发生的事件令加沙停火协议面临严峻考验,也凸显了停火协议的脆弱性。   以色列国防军19日通报称,以军部队当天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黄线”缓冲区东侧区域执行任务拆除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军事设施时,受到哈马斯武装人员袭击,造成以军士兵2人死亡、3人受伤。作为回应,以军对拉法地区哈马斯军事目标展开空袭和炮击,随后扩大打击范围。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当天统计称,以军空袭造成2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据《以色列时报》等报道,以色列指责哈马斯发动袭击“公然违反停火协议”。以总理内塔尼亚胡19日主持安全会议并表示,他下令以军方对哈马斯违反停火协议的行为作出有力回应。   但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称,不清楚拉法地区发生的任何事件或冲突。袭击事件发生在以军控制区,哈马斯与当地武装人员失联已有数月。   哈马斯方面强调,他们仍致力于遵守加沙停火协议。   路透社、美国Axios新闻网20日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袭击事件回答提问时表示,加沙停火协议依然有效,将采取“强硬但妥善”的方式处理违规行为。   消息称,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和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20日将前往以色列。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将在本周内访问以色列,讨论加沙停火协议后续实施。   《以色列时报》称,仍有16具以方人质遗体尚未被归还。内塔尼亚胡表示,将削减对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并且在人质遗体被归还前,不愿讨论加沙停火协议第二阶段。(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19.shtml
  • 联合国遭遇“破产”危机 将有哪些连锁反应?专家分析→
    2025-10-21 02:10
      当地时间10月1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向联合国大会负责行政和预算事务的第五委员会提交2026年度拟议方案预算时警告,如果会员国不能按时全额缴纳会费,联合国将面临一场“破产危机”。   联合国遭遇财政危机,会对其核心职能产生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对全球多边合作体系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捉襟见肘”将成常态   联合国核心职能收缩   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 贾烈英:应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联合国捉襟见肘会是常态,这对很多具体工作会有影响。比如很多核心职能就得收缩,像联合国秘书处,裁撤岗位肯定会影响其功能。   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 贾烈英:其他职能比如维和,出兵国派出士兵去执行维和任务,联合国要给出相应的补偿,尤其是对受伤乃至牺牲的士兵。   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 贾烈英:还有发展系统的各种机构,虽然像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开发计划署这样的机构主要靠自愿捐款,但它们的行政后台与驻国别办事处需要大量共用经常预算。如果联合国会费很紧张,那么核心职能就会受到影响。   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 贾烈英:现在世界安全秩序本来就很脆弱,联合国执行的维和使命也很有限,如果说财政跟不上,后果可想而知。有些地方就会有更多的双边行动,单边行动或者是联盟行动,对于国际社会解决冲突问题都是一个挑战。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1/396818.shtml
  • (国际观察)日本首相指名选举在即 高市拜相胜算几何
    2025-10-20 09:42
      中新社东京10月19日电 题:日本首相指名选举在即 高市拜相胜算几何   中新社记者 朱晨曦   日本21日将迎来临时国会首相指名选举。据日本共同社19日报道,执政党自民党与在野党日本维新会已就联合执政达成一致,双方将于20日签署相关协议。这意味着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已基本确定将在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   高市早苗本月初当选自民党新总裁后不久,公明党宣布退出与自民党的执政联盟,结束两党长达26年的结盟关系。这给高市早苗接任日本首相增添变数,亦给自民党带来多重打击。公明党宣布退出联合政权后,朝野各党围绕首相指名选举展开合纵连横、政治角力激烈。   近日,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迅速靠近。高市早苗与日本维新会党首吉村洋文15日举行会谈,同意着眼于联合执政,从16日开始举行政策磋商。17日,日本维新会宣布停止与另外两大在野党就选举首相进行合作的协商,并表示与自民党之间的政治磋商取得“大幅进展”。19日下午,日本维新会举行该党高层会议,针对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签署相关协议进行讨论。日本维新会联合党首藤田文武对媒体表示,该党高层对此一致赞成,“没有反对和批评的声音”。   日本首相指名选举21日分别在国会众参两院进行,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过半者即可当选;若无人获得过半票数,得票数居前两位者将进入第二轮投票,得票多者获胜。若众参两院出现不同结果并经协商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时,众议院的选举结果将成为国会的表决结果。当前,自民党在众议院共465个席位中拥有196席,日本维新会拥有35席,距离过半议席(233席)只差两席。分析指出,自民党只要再拉拢一个小党,高市早苗就会在第一轮投票中当选首相。由于在野党阵营无法团结一致,即使进入第二轮投票,高市早苗也将胜出。   作为在首相指名选举中投票给高市早苗的交换,日本维新会对自民党开出12项条件,包括在明年提出法案设立大阪“副首都”,削减约10%的国会议席数,在2年内将食品消费税率下调至0%等。据日媒报道,自民党已基本接受日本维新会提出的这些条件。日本维新会表示希望与自民党进行“内阁外合作”,即其成员不进入内阁。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维新会提出的多项政策实现难度较大,不仅在自民党内有反对声音,也面临其他政党的强大阻力。若自民党为胜选而仓促答应日本维新会的政策主张,或将给日后两党走向决裂埋下“火种”。此外,两党在选区协调和议席分配上也面临考验。   即便高市早苗成功当选首相,也将在内政和外交领域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政局的混乱,已对日本经济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自民党今年同在野各党达成了多个领域的经济政策合作意向,然而年内政策能否如期落地已是未知数。由于自民党执政基础进一步削弱,若没有在野党的协助,2025财年的补充预算案就无法在国会通过,2026财年预算案和税制改革相关法案也将被搁置。   日美双方正在就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底访问日本进行协调,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也即将在韩国举行,新首相仓促应对一系列重要外事活动也将给日本带来不利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综合历届日本首相执政情况来看,若执政初期就出现混乱,政府一至两年内垮台的可能性较高。高市早苗的执政之路恐将面临诸多艰难险阻。(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20/396786.shtml
  • 政府关门,130万美国大兵断饷了
    2025-10-17 10:28
      始于10月1日的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眼下尚无结束迹象。   民主、共和两党仍然没有妥协的苗头,参议院围绕相关议案的投票陷入僵局,众议院甚至直接“摆烂”,一直处于休会状态。   两党如同斗鸡般的气势之争打得火热,但两百多万联邦政府雇员乃至整个美国经济,可真是要扛不住了。 资料图:美国国会大厦。图/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预测:美国每周或蒸发150亿美元   据美媒《政客》杂志报道,安永一项预测显示,政府“停摆”可能导致每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减少70亿美元,相当于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下降0.1个百分点。   但美国政府自己的数据显示,安永的预测还是保守了。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一份备忘录显示,经济受到的打击可能远超预期,估计“停摆”每持续一周,就可能导致美国GDP损失150亿美元。   对很多依赖联邦支持的行业来说,损失同样触目惊心。比如靠交通业吃饭的旅游业,可真是惨了。   美国旅游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夫·弗里曼在新闻稿中表示,政府关门“正在造成真正的、不可逆转的损害”,旅客将面临更长的排队和航班延误,机场将减少航班,一些控制塔也将陷入瘫痪。政府关门的第一周内,美国旅游经济损失了10亿美元。   失业压力加大,美军要“欠饷”了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若政府“停摆”持续一个月,将额外导致43000名工人失业,并使美国消费者支出减少300亿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中,包括军队、空中交通管制员、联邦消防员等“必要岗位”工作不能停,但工资停发。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发布会上承认,目前美军各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和太空部队,合计有130万名军人领不到薪水。   美国海军甚至在官网上贴了一份“生存指南”,建议士兵申请失业救济金、联系银行办理贷款预支工资,甚至列出红十字会救济通道。   昔日财大气粗的美军都要欠饷,真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五角大楼官员透露,若15日后政府持续“停摆”,原本拨给军方作为研发、测试和评估用途的80亿美元资金,将被迫转用于支付军人薪资。   穷人社保被削,各州自谋生路   由联邦政府支持的学校餐食与联邦食品券等社会保障项目也面临危机。 图为美国民众在马里兰州罗克韦尔一超市购物。图/中新社记者沙晗汀摄   据美国stateline网站报道,目前美国各州正在采取联邦政府关门期间通常会采取的行动:继续运行那些为最脆弱的人群提供服务的项目。这意味着学校仍在提供联邦补贴餐食,各州仍在为联邦食品券计划分配资金。   如果政府“停摆”持续下去,联邦资金耗尽,各州维持这些项目的能力有限。各州可能会选择自掏腰包支付部分服务费用,以便居民继续享受福利。但州政府官员普遍担忧“后续能否从联邦政府处获得报销”。   更棘手的是,特朗普此前威胁“不补偿民主党控制州的停工成本”,让许多州预算吃紧。   既然联邦政府不靠谱,各州只能自谋生路。   美国农业部有一项妇女、婴儿和儿童特别补充营养计划(WIC计划),旨在为低收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五岁以下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和营养。无论如何,这项基本公共服务不能暂停。   据美联社报道,康涅狄格州州长、民主党人内德·拉蒙特已承诺,如有需要,将动用州政府资金维持WIC运转。科罗拉多州立法者则未雨绸缪,在政府“停摆”前就提前拨出750万美元,用于维持WIC运转。   可以看出,停摆对于美国经济和民众生活已经造成了严重困难,但目前两党依旧是一副“苦一苦百姓,骂名由对方来担”的态度,丝毫没有妥协迹象。   共和党将“停摆”归咎于民主党“激进的”支出计划,民主党则反击称,共和党为富人减税的支出法案才是“停摆”的元凶祸首。 资料图:美国总统特朗普。图/中新社记者陈孟统摄   两党都不敢向对方妥协,因为妥协背后可能是沉重的政治代价:共和党内部鲜有人“敢违抗特朗普的意志”,民主党也无法承受向特朗普政府“妥协投降”的民意反噬。   上次面临政府“停摆”时,特朗普的私人好友、民主党参议院领袖舒默率领一些议员通过拨款法案。   然而这一波妥协引发的民意反弹如同“海啸”,民主党选民愤怒地指责舒默是“投降派”,差点儿终结其“政治生涯”。直到现在,舒默谋求连任参议院的民调支持率依旧不振,落后于号召坚决不妥协的民主党进步派众议员科尔克斯。   目前来看,两党之间达成妥协的日子尚不可期,而这场由政治斗争引发的政府“停摆”,正让美国的经济损失和民生阵痛不断加剧。   (“三里河”工作室)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7/396766.shtml
  • 俄美峰会地点定了!俄方公布13点特朗普普京通话成果,释放何信号?
    2025-10-17 10:27
      中新网10月17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在近2.5小时的通话中,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讨论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美俄峰会的可能性。 资料图:普京   据报道,乌沙科夫就普京与特朗普通话成果发表声明:   1)普京与特朗普于16日举行第8次电话会谈,历时2.5小时,此次通话由俄方发起;   2)普京与特朗普电通话重点讨论乌克兰危机;   3)普京向特朗普详细阐述对乌克兰局势的评估,指出俄军已完全掌握全线战略主动权;   4)普京在通话中强调俄罗斯坚持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   5)特朗普提及自身在调解冲突方面的成就,核心论点是结束乌克兰危机将为俄美经济合作开辟巨大前景;   6)普京与特朗普谈及俄美两国人民间的深厚情谊;   7)谈及对基辅供应“战斧”导弹问题,普京重申此举不会改变战场态势,但将损害俄美关系;   8)双方讨论举行元首会晤可能性,俄美代表将立即启动峰会筹备工作;   9)俄美峰会的筹备将通过俄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务卿鲁比奥的电话沟通启动,具体时间随工作推进明确;   10)普京支持特朗普提出的布达佩斯作为会晤地点,具体日期由双方代表商定;   11)普京请特朗普向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转达诚挚问候,感谢其参与俄乌儿童与家庭团聚事务;   12)特朗普表示将在与泽连斯基沟通时考量普京的意见;   13)普京与特朗普约定保持联络。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7/396765.shtml
  • IMF总裁:全球经济好于预期 不确定性成新常态
    2025-10-17 10:26
      中新社华盛顿10月16日电 (记者 沙晗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当地时间16日在华盛顿表示,全球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但未达到“所需水平”,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   格奥尔基耶娃当天在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期间召开记者会,并发布最新一期《全球政策议程》。格奥尔基耶娃表示,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增长基本稳健,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2%,低于去年3.3%的增长率,明年降至3.1%。   格奥尔基耶娃说,当前全球经济受到地缘政治紧张、技术变革、人口结构变化与贸易关系重塑等多重变化影响,不确定性加剧,导致全球经济可预测性降低。在当前形势下,全球经济仍表现出韧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其一,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多数国家强化政策与制度框架;其二,私营部门在前置进口、强化供应链以及应对不确定性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灵活性。   格奥尔基耶娃指出,为增强韧性,各国应释放私营部门增长潜力,重建财政空间,减少债务水平,防范金融风险。盈余较大的国家应更多提振国内需求,减少对产业政策的过度依赖,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赤字较大的国家则应缩减财政赤字,鼓励私人储蓄。   IMF14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较今年7月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2026年将增长3.1%,与7月预测值持平。   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于10月13日至18日在华盛顿举行。(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7/396764.shtml
  • IMF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2%
    2025-10-15 10:05
      中新社华盛顿10月14日电 (记者 沙晗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14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2%。   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较今年7月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2026年将增长3.1%,与7月预测值持平。   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今年预计增长1.6%,明年预计增长1.6%。美国和欧元区经济预计今年将分别增长2%和1.2%,明年将分别增长2.1%和1.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预计增长4.2%,明年将增长4%。   IMF指出,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关税带来的经济冲击小于预期,得益于进口商因美国关税政策而提前囤货、一些国家与美国通过谈判达成贸易协议、大多数国家努力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开放与稳定等。   IMF还表示,当前由于美国有效关税税率仍然很高(约为19%),贸易紧张局势继续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居高不下。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在今年下半年将放缓,前景并不乐观。   此外,IMF预计全球通胀率将继续下降,但各国之间存在差异。美国通胀将高于目标水平,且风险偏向上行;其他国家通胀将处于低位。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在报告中说,当前形势更加突显了多边体系的重要性。尽管各方更容易关注短期成本和利益,但面对全球挑战,合作仍是建设更加繁荣、更有韧性全球经济的基石。(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5/396726.shtml
  • 外媒:马达加斯加军方宣布接管国家政权
    2025-10-15 10:01
      中新网10月15日电 据路透社等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4日,马达加斯加军方一名官员宣布,军方已正式接管国家政权。   据英国天空电视台报道,这一声明是在议会投票弹劾拉乔利纳后立即在首都塔那那利佛市中心的总统府宣布的。   军方官员米夏埃尔·兰德里亚尼里纳表示,军方正在解散除国民议会以外的所有机构,包括参议院、最高宪法法院、独立选举委员会等。   声明同时表示,将在未来组建过渡机构,任期最长两年。其间,将组织新宪法公投和大选,以组建新的政府机构。   据报道,当天早些时候,马达加斯加总统府经由社交媒体发布法令,宣布根据宪法解散国民议会。当天下午,马国民议会召开特别会议,宣布投票通过对拉乔利纳的弹劾。   据此前报道,自9月25日起,马达加斯加多座城市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10月11日,首都塔那那利佛南部一军营发生哗变,部分军人要求拉乔利纳下台。12日,该军营宣布接管马军队指挥权。另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针对当前马达加斯加局势,拉乔利纳13日晚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视频讲话,表示因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他已转移至“安全的地方”,但他没有透露具体地点。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5/396725.shtml
  • 携手共促妇女发展 全球妇女峰会彰显中国担当
    2025-10-14 02:34
      携手共促妇女发展 全球妇女峰会彰显中国担当   ——访莫桑比克劳动、性别与社会行动部长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 (符园园、古娜、刘宁)“在《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之际,全球妇女峰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妇女权益的重视与承诺,也彰显了中国在落实30年前所作各项承诺的坚定担当。”来华参加全球妇女峰会的莫桑比克劳动、性别与社会行动部长伊韦特·阿拉内日前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   阿拉内指出,全球妇女所面临的许多挑战是相通的,而全球妇女峰会为各国提供了一个极为宝贵的契机,让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携手应对这些挑战,加快推动全球妇女发展的共同议程。   今年恰逢中国和莫桑比克建交50周年。阿拉内表示,莫中友谊源远流长,建交50年来,双方在农业、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合作密切、成果丰硕。她强调,中国为推动莫桑比克妇女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农业领域,中国提供的技术培训和知识转移为当地妇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阿拉内举例说,在万宝莫桑农业园项目中,许多莫桑比克女性在中方专家的指导下接受农业培训,学习种植技术,不仅提升了农业技能,也增加了经济收入。“在莫桑比克,超过80%的妇女从事农业劳作,她们是中国援助项目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她说。   在卫生领域,中国援建了多项医疗基础设施,捐赠医疗设备,并派遣医疗队赴莫桑比克支援当地卫生事业。“这些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民众,尤其是妇女的生活条件。过去几十年间,机构分娩率显著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得到极大提升。”阿拉内介绍说。   “在教育领域,中国政府奖学金为莫桑比克学生,特别是女性学生,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中国还协助莫桑比克建设教育基础设施,极大提升了女孩受教育的机会。”阿拉内表示。   她指出,为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各项目标,莫桑比克近年来通过了防止和打击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禁止童婚等重要法律,并修订《继承法》。“这些改革体现了我们在立法领域促进性别平等的创新,也重申了‘妇女权利即人权’这一《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核心理念。”   阿拉内认为,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交流与合作对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孤立前行。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能够走得更远、更好。’”她认为,莫中两国在改善妇女权益方面有着充分的交流,这种互学互鉴的过程是健康积极的,对两国都有重要意义。她同时呼吁各国加强妇女领域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妇女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通过建立女性企业家、教育者、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多层次合作平台,促进妇女在各领域的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妇女事业发展。   展望未来,阿拉内对全球妇女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30年听起来很漫长,但实际上如白驹过隙,但当我们看到在这30年间所取得的进步时,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未来的信心。”她表示,相信通过此次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30周年所凝聚的力量,全球妇女峰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加快推进全球妇女发展的共同议程作出更大贡献。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4/396692.shtml
  •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在边境爆发冲突
    2025-10-14 02:34
      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 综合消息:10月11日深夜至12日凌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在边境爆发冲突,造成双方人员伤亡。各方呼吁通过对话与外交缓和紧张局势,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据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该冲突始于10月11日深夜至12日凌晨,当时恐怖组织“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分子在巴阿边境对巴基斯坦发动了无端袭击。巴基斯坦当局12日发表声明称,连夜发生的冲突造成巴安全部队23人死亡、29人受伤。此外,根据可靠的情报估计和损失评估,超过200名“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分子被打死。   声明还称,经过不懈的行动,巴阿边境的21个敌对阵地被短暂占领,多处用于策划和支援对巴基斯坦袭击的恐怖分子训练基地被摧毁。   声明强调,尽管巴基斯坦一贯主张通过建设性的外交与对话解决分歧,而非诉诸暴力和对抗,但不会容忍任何借阿富汗领土对巴基斯坦实施的恐怖主义行为。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阿富汗政府发言人穆贾希德12日称,巴方在冲突中死亡58人、受伤30人,塔利班方面有9人死亡、十余人受伤。   《纽约时报》称,穆贾希德12日受访表示,在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的敦促下,战斗现已停止。他警告巴基斯坦,任何侵犯阿富汗主权的行为都将遭到报复。   据卡塔尔《海湾时报》报道,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在声明中呼吁冲突双方优先通过对话与外交途径解决分歧,保持克制,缓和紧张局势,实现地区安全与稳定。   路透社报道称,本月9日,巴基斯坦对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阿富汗东部发动空袭,引发阿富汗的报复性攻击。然而,巴基斯坦方面尚未承认实施了此次空袭。(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4/396691.shtml
  • 联合国官员常启德谈联合国改革:致力于增强协调性与灵活性
    2025-10-14 02:33
      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 曾玥)谈及联合国改革,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12日表示,联合国正致力于增强其系统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运营效率,并优化各项事务的执行效果。   当日,2025年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论坛“联合国与全球治理——迈向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常启德在会上发表视频主旨演讲。   他说,当前科技、经济与地缘政治正经历快速变革,这些变革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包括确保人工智能在完善的治理框架下发展、应对多边体系中的信任度下降、解决日益扩大的不平等问题等。   常启德指出,上述每一项挑战都具有全球性影响且彼此紧密关联,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这些挑战,亟需集体行动来解决。“这凸显出,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强大且有效的多边体系,以提供公平、包容且能响应各方需求的解决方案。”   去年,联合国未来峰会通过《未来契约》及其附件,涉及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筹资,国际和平与安全,科学、技术和创新及数字合作,青年和子孙后代,全球治理变革等五大领域;今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启动“联合国80周年倡议”,提出效能提升与流程优化、授权任务执行情况审查和潜在结构性改革三大工作领域。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力求让联合国更具前瞻性,更善于预判风险与机遇,也更有能力将协调行动转化为透明、负责任的实际成果。”常启德说,在联合国框架内,改革从未停歇。   前不久,中国发布《全球治理倡议概念文件》,明确“联合国是践行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常启德就此表示,中国一贯强调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进一步体现了中方在这方面的坚定承诺和实际行动。   他呼吁各方加强愿景与行动之间的衔接,使各项优先任务与全球公共产品相契合,充分利用科技和资金,改善民生、拓展机遇、保护地球。(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4/396690.shtml
  • 载有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的车队驶离以色列南部监狱
    2025-10-14 02:32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3日获悉,载有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的车队驶离以色列南部监狱。   另据加沙地带媒体办公室消息,目前有超过7000名行政工作人员正在准备接收从以色列方面获释的被扣押人员。(总台记者 米春泽)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4/396688.shtml
  • 阿富汗塔利班高层遭空袭?巴基斯坦称消灭超200名阿武装人员
    2025-10-14 02:30
      中新网10月13日电(钟新军)据巴基斯坦《黎明报》12日报道,连日来与阿富汗的激烈边境冲突,导致巴军23人丧生、29人受伤。与此同时,巴军已消灭超200名阿富汗塔利班武装人员。   路透社称,巴战机对阿首都喀布尔及边境多处目标发动空袭,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乘坐的专车也被列入打击对象。   按照巴军方通报,包括21个边境哨所、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在内,大批阿富汗塔利班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被占领或摧毁。   外媒分析指出,近几个月来由于本土袭击事件频发,巴基斯坦指责阿方包庇“巴塔”等恐怖组织,两国关系因此不断恶化。   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则指控巴方与该国多起爆炸事件有关,并称在边境交火中夺取巴方25个哨所,杀伤巴军近90人。   另据法新社消息,伊朗、沙特、卡塔尔等国纷纷呼吁冲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4/396685.shtml
  • 哈马斯和以色列开始释放和交换被扣押人员
    2025-10-14 02:30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电 综合消息:根据加沙停火协议第一阶段内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3日开始释放和交换被扣押人员。   据《以色列时报》、以色列第12频道报道,哈马斯13日在加沙地带南部、中部和北部不同地点释放以方被扣押人员。当地时间8时起,哈马斯开始向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移交人质。该委员会此前表示,将全程协助双方被扣押人员获释和转移。   据报道,释放将分两批进行。当地时间8时哈马斯首先从加沙地带北部释放部分人质,第二批释放从当地时间10时开始,剩余活着的人质将从其他地点获释。以色列国防军13日上午确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把获释人质交给加沙境内以军部队,然后由其护送出加沙地带。   据报道,大批以色列民众13日在特拉维夫一座广场举行集会,庆祝人质获释回归。部分人质家属前往加沙地带边境准备与家人团聚。   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言人12日下午通报,获释人质将被送往以南部雷姆军事基地接受初步医疗评估并与家人团聚。已逝人质遗体将置入覆盖以国旗的棺木,送到法医机构进行身份鉴定。   该发言人表示,一旦确认获释人质均已越过边界进入以色列,将开始释放近2000名巴方被扣押人员,其中包括250名被判长期监禁或终身监禁人员。   哈马斯13日公布20名拟释放以方被扣押人员名单。以色列媒体称,被扣押的1名以军士兵不在该名单内。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以方总共将释放1718名巴方人员,而不是此前商定的1722名。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2日发表讲话称,以色列军事行动尚未完全结束。以国防部长卡茨当天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释放人质阶段完成后,以色列最大挑战是摧毁哈马斯在加沙地带所有地下通道。他已指示以军做好准备。   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在飞往以色列的航班上强调,“战争已经结束”。特朗普称,他已从以色列、哈马斯和其他关键地区参与方处得到关于加沙停火协议初始阶段以及尚未最终确定的未来阶段的“保证”。   根据美方披露的行程,特朗普13日将在以色列议会发表演讲、会见人质家属,14日他将前往埃及,与埃及总统塞西共同主持“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3日报道,已确认派代表参加“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的国家包括:约旦、阿曼、阿联酋、土耳其等中东地区国家,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联合国秘书长、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和欧洲理事会主席也将出席峰会。(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4/396684.shtml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3位经济学家获奖
    2025-10-14 02:29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方社交媒体截图。   中新网10月13日电 (魏晨曦)北京时间10月13日下午,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天宣布,将奖项授予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 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解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的“开创性研究”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是三名美国经济学家:达龙·阿杰姆奥卢、西蒙·约翰逊、詹姆斯·鲁滨逊。他们因在关于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经济繁荣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奖。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评价称,“缩小国与国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这些获奖者证明了社会制度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   另据《纽约时报》报道,诺贝尔奖委员会指出,这三位经济学家通过其“开创性研究”,将理论与数据相结合,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国家间存在持续不平等现象的理解。   报道称,他们的研究视角深入世界的殖民历史。此外,阿杰姆奥卢还谈到了“现代民主”面临的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政治极化、社交媒体、气候变化以及人工智能等。   报道提到,获悉获奖后,阿杰姆奥卢喜出望外,约翰逊则坦言“惊讶和高兴”。   经济学“经世致用”如何体现   《纽约时报》指出,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成果是经济学“经世致用”的典型例证,三位学者通过剖析殖民历史与制度演进,揭示了国家兴衰的深层逻辑,为理解全球不平等提供了全新视角。   从2019年肯定减贫实践探索,到2020年嘉奖拍卖理论创新;从2021年聚焦劳动经济学实证研究,到2022年表彰银行与金融危机研究……这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成果,均展现出经济学回应时代关切与现实之问的鲜明特征。   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经济学诺奖获得者的学术价值导向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具有理论贡献的单一价值判断的经济学家获奖趋于减少;更多有公共政策影响力和领导力的经济学家相继获奖。   此外,也有不少研究纯计量、纯理论的人获奖,整体来看,学术研究和政策影响力两方面都有所兼顾。   谈及诺奖规律,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成员佩尔·斯特隆伯格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诺贝尔奖是一个发现,不是什么人气竞赛。它是要找到真正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并使世界变得更好的研究贡献。   分析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形成其独特规律。这一趋势表明,经济学作为“经世致用”之学的本质特征,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回顾近10年得主及其成就   2024年   来自美国大学的经济学家达龙·阿杰姆奥卢、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鲁滨逊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关于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经济繁荣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2023年   美国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她在女性劳动力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2022年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经济学家本·伯南克、芝加哥大学教授道格拉斯·戴蒙德、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菲利普·迪布维格获奖,以表彰他们在银行与金融危机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2021年   美国经济学家戴维·卡德因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贡献”而获得一半奖项,美国经济学家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因在“因果关系分析方面的方法论贡献”而分享另一半奖项。   2020年   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新拍卖形式的发明”。   2019年   生于印度的美国人阿比吉特·班纳吉、法裔美国人埃丝特·迪佛洛和美国的迈克尔·克莱默共享该奖,以表彰他们在减贫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   2018年   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威廉姆·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共同获奖,获奖理由是两人分别将气候变化和科技创新融入长期的宏观经济研究。   2017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理查德·塞勒教授因其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6年   英裔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哈特和芬兰经济学家本特·霍姆斯特罗姆因他们对契约理论做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5年   美国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因在消费、贫穷与福利方面的研究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4/396683.shtml
  • 孟加拉国启动伤寒疫苗接种运动
    2025-10-14 02:27
      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 达卡消息:据孟加拉国通讯社报道,自10月12日起,孟加拉国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全国伤寒疫苗接种运动,为超过5000万名儿童免费接种。   该项运动要求学前班至九年级或同等学龄儿童在11月13日前均需在学校或社区一级免疫中心完成接种。在接种前,父母或监护人必须通过在官方网站提交孩子的出生登记信息来完成在线注册。对于没有出生证明的儿童,将通过特殊渠道接种疫苗。   孟加拉国卫生服务总局局长贾福尔称,由于许多常用抗生素正在失去效力,耐药性伤寒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因此,接种伤寒疫苗可以降低感染率,并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据报道,孟加拉国是伤寒流行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该病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9个月至15岁的儿童最容易受到影响。(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4/396680.shtml
  • 斯洛伐克火车相撞事故致约100人受伤
    2025-10-14 02:26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电 布拉迪斯拉发消息:当地时间10月13日,斯洛伐克内政部长埃什托克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两列快速列车当日在斯洛伐克东部发生碰撞。事故已造成约100人受伤,其中两人情况危急。另有三人仍处于被困状态。   综合斯洛伐克通讯社、阿塞拜疆新闻网等媒体消息,斯洛伐克铁路公司称,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10月13日上午10时左右,地点位于斯洛伐克东部科希策地区一处村庄附近的轨道交汇点。   斯洛伐克警方称,事发时两列火车正在相向行驶。警方公布的事故现场图像显示,一列火车的车头严重受损,另一列火车则发生脱轨。   事故发生后,斯洛伐克各救援队陆续抵达事故现场并展开救援。   另据路透社、美联社等媒体报道,斯洛伐克内政部长埃什托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事故可能系人为失误所致,当局正对事故展开调查。(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4/396679.shtml
  • 三位经济学家获得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25-10-14 02:26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电 斯德哥尔摩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13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理论的阐释。   评奖委员会在当天发布的新闻通报中指出,莫基尔通过研究历史资料,揭示了为何持续增长会成为现代经济的常态。阿吉翁和豪伊特则研究了持续增长背后的运行机制,他们在1992年的一篇论文中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创造性破坏”的数学模型:当一种新的、更优的产品进入市场时,销售旧产品的企业就会受到冲击。   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约翰·哈斯勒(John Hassler)说,“获奖者的工作表明,经济增长并非理所当然。我们必须维护‘创造性破坏’背后的机制,这样我们才不会再次陷入停滞。”   诺贝尔奖官网信息显示,该奖项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7万美元),其中一半归莫基尔所有,另一半由阿吉翁和豪伊特共同获得。   乔尔·莫基尔1946年出生于荷兰,现为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普·阿吉翁1956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现任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彼得·豪伊特1946年出生于加拿大,现为美国布朗大学教授。(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4/396678.shtml
  • 特朗普在以色列议会演讲时被打断
    2025-10-14 02:21
      资料图:特朗普。   中新网10月13日电 据英国天空新闻网13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以色列议会的演讲一度被打断。此前,他得到了热烈鼓掌欢迎。   据报道,左翼议员Ofer Cassi和Ayman Odeh在特朗普演讲期间发出抗议声,致演讲中断,随后这两名议员被安保人员带离会场。   以色列议长事后向特朗普致歉称:“总统先生,对此我深感抱歉。”   “处理的效率很高,”特朗普回应道。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4/396676.shtml
  • 南非林波波省一客车坠崖致42人死亡
    2025-10-14 02:20
      中新社约翰内斯堡10月13日电 (记者 孙翔)南非交通部13日发布公告称,12日晚,林波波省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42人死亡,其中包括7名儿童,另有数十名伤者被送往周边医院救治。   林波波省省长波比·拉玛图巴(Phophi Ramathuba)的发言人提利瓦利·穆阿瓦(Thilivhali Muavha)介绍说,这起“悲惨的巴士事故”发生在一处山区路段。根据初步报告,涉事巴士载有来自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的乘客,在返回本国途中,车辆在陡峭山路上失控,偏离公路后坠崖。   目前,南非相关部门已展开调查,对事故现场进行重建和车辆机械检验。   南非交通部长芭芭拉·克里西(Barbara Creecy)和副部长姆库莱科·赫伦瓜(Mkhuleko Hlengwa)在公告中向遇难者家属致以慰问。   据悉,南非政府正在审议《国家道路安全战略》,以进一步加强道路安全管理,特别是在校车运输和公共交通系统领域。(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4/396675.shtml
  • 百亿空头支票,难救美国豆农
    2025-10-13 10:07
      美国艾奥瓦州的豆农们最近很忙。   失去中国市场后,他们开始往东南亚跑——柬埔寨、越南、菲律宾,挨个拜访养殖场等地推销大豆。但豆农金德里德说,“无法在一夜之间找到能替代中国的市场。” 资料图:2025年9月下旬,美国马里兰州农场中的大豆。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曾是美国最大的大豆买家,去年进口额高达126亿美元,是第二、第三大买家欧盟和墨西哥总和的两倍多。   如今,美国农民的焦虑在田间地头蔓延。化肥和农机价格因关税猛涨,驱逐移民政策又让农场劳动力短缺。今年上半年,美国农场破产数量创下四年新高。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被美国媒体形容为“自我毁灭的愚蠢行为”。   在出口停滞、破产增加、选民怨声载道的多重压力下,白宫提出,要向美国农民提供资金纾困。   9月以来,不断有白宫官员和国会议员放风,称救助资金总额最高可达150亿美元。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提出,要拿出关税收入的部分来帮助农民。   10月6日,特朗普再度公开表示,要在当周“处理农业事务”。但截至目前,政策仍未出台。   筹钱不容易。美国农业部前首席经济学家格劳伯说,为救助计划筹集资金非常复杂,国会需要重新分配关税收入,但赶上政府停摆的时候,情况更加棘手。   按现行法律与预算限制,美国政府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上限为3.5亿美元,这对预计高达450亿美元的农业损失而言,不过杯水车薪。   而设立新项目提供援助,在当前美国联邦政府因两党僵持关门、约75万雇员无薪休假的情况下,又几乎无法推进。   钱没到账,补贴计划却引发其他行业的不满。啤酒厂、葡萄酒商、罐头制造商纷纷抗议,认为政府在贸易战中“挑选赢家”。   威斯康辛州的一家啤酒厂的负责人表示,关税使其成本上升40%、被迫裁员20人,政府对农民的援助是“政治操作”,让人难以接受。   蒸馏酒、葡萄酒、罐头制造等同样受到关税冲击的行业,也都认为应被纳入救助范围。   即便美国政府能够克服阻碍,最终向农民发放补贴,也难解根本困境。   伊利诺伊大豆协会市场发展部主任梅恩坦言,“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与贸易伙伴保持良好的关系,我们更需要的是市场,而不是救助。”   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农业就曾受到关税影响,政府不得不向农民提供超过200亿美元的援助。   “这带来的长期后果是,中国不再将美国视为可靠的供应商。巴西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约45%跃升至70%,这些转变不会在一夜之间逆转。”格劳伯说。   世界没有等待美国。   农产品的流动,正在转向更广阔、开放的市场。今年1到8月,中国从巴西进口了5000多万吨大豆,占进口总量的71%;近期,阿根廷宣布取消谷物出口税,中国在两天内火速下单20船大豆。   缺乏平等、尊重、互惠的贸易政策,只会让美国农业在全球竞争中被边缘化。   (“三里河”工作室)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3/396651.shtml
  • 驴象缠斗,美国政府深陷“停摆”泥潭 | 新漫评
    2025-10-13 10:06
      因国会参议院未能在联邦政府资金耗尽前通过新的临时拨款法案,美国东部时间10月1日零时起,美国联邦政府时隔近七年再度“停摆”。9日,参议院依旧未能通过新的临时拨款法案,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提案均再度遭到否决,双方陷入僵局。   “停摆”以来,大批联邦雇员已被迫停薪休假,经济数据发布暂停,多项公共服务陷入停滞,美国经济将遭受直接损失,此次政府“关门”的负面影响正逐步显现。政府“停摆”,经济受阻,社会动荡的警灯持续闪烁,警示着这辆由两党共同驾驶的车辆已深陷泥潭。   驴象两党在这片泥潭中缠斗,却无人铺设脱困之路。沉溺于党派私利的双方,既无力也无意将这辆陷入困局的车辆拉出泥沼,只能任由其越陷越深,让美国人民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3/396650.shtml
  • 日本政坛风云突变,“首位女首相”还有戏吗?|国际识局
    2025-10-13 10:00
      10月10日,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宣布退出与自民党的执政联盟,引发日本政坛“地震”。自民党新任总裁高市早苗问鼎“首位女首相”之路骤然面临巨大不确定性。日本政局前景更加扑朔迷离,或将迎来近16年来最深刻的权力重构。 资料图:高市早苗。   执政联盟瓦解与“黑金”丑闻余震   自从1999年以来,自民党与公明党维持了长达26年的联盟关系,其瓦解是日本政坛长期结构性矛盾和短期政治危机的集中爆发。   公明党毅然决然退出执政联盟,出乎外界多数预测,直接原因在于自公两党围绕强化政党资金监管改革的谈判破裂。2023年底以来,日本媒体曝出自民党大批国会议员违规收受政治献金回扣的“黑金”丑闻,自民党支持率一路走低,导致自公联盟接连在众参两院选举中失去多数议席,沦为“双少数”政权,执政基础遭受重创。   公明党作为依靠创价学会支持的政党,对政治清廉度有着极高的要求,事发以来一直推动建立更严格的政治资金监管制度,以回应民意并重塑自身形象。而自民党出于维护既得利益和党内团结,始终对于改革企业献金制度态度消极,对公明党的要求虚与委蛇。   10月4日,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新任总裁,不仅任命“黑金”政客荻生田光一出任党内要职,在与公明党的政策协商中,也未能回应其政治改革要求。两党在政治伦理和改革力度上的巨大分歧,最终导致了联盟走向破裂。   从深层次因素看,自民党与公明党的联盟一直被视作“保守派与中间派”的结合,始终存在难以弥合的政治理念差异。尤其是近年来自民党加速右倾,极力推动强军扩武,与主张和平主义的公明党之间的路线分歧日益凸显。高市早苗作为自民党内极端保守势力代表人物,其在历史认知、修宪、对华政策以及性别议题上具有鲜明的右翼立场,与公明党的温和保守立场更是格格不入。   公明党的支持母体创价学会素来对高市的右翼路线心存芥蒂,担心与其联合会损害自身的政治形象和支持基本盘。这种结构性矛盾为两党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此外,高市早苗的背后是原安倍派和麻生派等党内保守势力的支持。前首相麻生太郎等核心人物素来对公明党及其支持团体创价学会持批评态度,甚至试图引入国民民主党等替代力量以削弱公明党的影响力,这进一步加剧了联盟的裂痕。   尽管公明党在众议院仅有24个议席,看似与拥有196席的自民党力量对比悬殊,但公明党的支持对自民党而言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公明党在选举中通过创价学会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为自民党提供稳定的选票支持,尤其是在小选区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日本《每日新闻》测算,如果没有公明党的支持,2024年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可能要减少25到45个议席。对于深陷执政困境的自民党而言,公明党的退出无异于雪上加霜,将严重动摇其执政基础。   高市早苗的困境和首相“难产”危机   高市早苗作为自民党史上首位女性总裁,原本被认为将大概率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然而,公明党的退出,使得这一前景蒙上阴影,日本新首相恐将面临“难产”危机。   根据日本宪法,首相由国会议员在国会指名选举中选出。自民党虽然仍是国会第一大党,但在众参两院都已失去过半数席位。在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并明确表示不会投票支持高市后,自民党在国会的票数远不足以保证高市在首相指名选举中顺利当选。若公明党转而与其他在野党联合,推选出统一候选人,高市将面临无法当选的风险。   自公联盟的瓦解,仿佛给日本政坛投下了一颗“炸弹”,一举改变了朝野力量格局,极大振奋了在野党的斗志。正在谋划大联合的在野政党加快了政策协商,推举出统一候选人的可能性骤然上升。就目前众议院的势力分布看,主要在野三党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和日本维新会的议席总数达到210席,已经大幅超过自民党的196席。在首相指名选举中,只要三党议员能一致投票给其统一候选人,将导致政权出现更迭,自民党时隔16年再度下野。   目前看,制约三党联合的主要障碍在于政治理念和政策路线差异。尽管立宪民主党拥有148席,力量远大于27席的国民民主党和35席的日本维新会,但由于立宪民主党的政治立场属于中间偏左,与中间偏右的国民民主党和偏右的日本维新会之间存在不小隔阂。   随着自公联盟瓦解,在强大的执政诱惑面前,三党开始搁置彼此矛盾成见,务实探讨推举统一首相候选人的可能性。鉴于国民民主党在三党之间政治立场居中,且近来上升势头突出,其党首玉木雄一郎拥有很强的社会知名度和号召力,推举玉木成为三党可能勉强接受的一个选项。   另一边,高市早苗领导的自民党也不会“坐以待毙”,正在积极拉拢国民民主党或日本维新会争取填补上公明党留下的空缺。尽管这两党在政治理念上与自民党更为接近,但在国内经济民生课题上都提出了严苛的政策条件,同时也对自民党“黑金”丑闻心存芥蒂,彼此建立联盟关系并非易事。   鉴于石破茂之后的新首相面临“难产”危机,执政的自民党已决定将召集国会举行首相指名选举的时间推迟在10月20日之后。在此之前,朝野政党还将展开密集的合纵连横协商,到底是形成“在野大联合”,还是自民党建立新的执政联盟,一切还都是未知数。综合分析日本国内最新预测,高市和玉木问鼎日本首相的概率大致为五五开,也就是说,高市早苗能否成为“首位女首相”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即使在野势力未能形成联合,或自民党与其它小党达成合作协议,高市早苗在首相指名选举中勉强获胜,新内阁也将是一个根基薄弱的弱势政权。在未来的立法、预算审议和重要人事任命上,高市内阁将处处受制于在野党,施政举步维艰。   政坛格局碎片化与动荡长期化   自公联盟的破裂和高市早苗的首相危机,标志着日本政局已进入新一轮常态化动荡局面,未来或将出现频繁的内阁更替和首相更迭局面。   就短期来看,日本政局或将呈现“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首先是首相指名选举悬念引发的“政治空白”。朝野政党围绕新首相人选的激烈博弈,加剧了日本政治停滞的风险。自民党新总裁选出后,石破茂内阁已经失去了执政合法性和权威性,作为看守政府难以有效推进政策执行,朝野政策协商上陷入“实质性停滞”,重要法案和年底的补充预算案难以通过,政府运作将受到严重影响。 资料图:石破茂。   其次是失去稳定执政架构导致政治混乱局面持续。在国会缺乏稳定多数的执政联盟的背景下,无论是高市还是玉木当选日本首相,新内阁的执政基础都将极为脆弱,各政党围绕权力分配和政策竞争的博弈将导致相互掣肘,彼此围绕内外政策严重缺乏共识,甚至争执不下,导致国会空转。   再次是为打破政治僵局进行“重新洗牌”。在政治陷入僵局、政府难以运转的情况下,无论是谁当新首相,都很可能被迫解散众议院,举行提前大选,以期重获国会多数。然而,鉴于自民党当前民意低迷,“黑金”丑闻余波未平,又失去公明党的助力,提前大选恐怕只会失去更多议席。同时,日本民众对在野各党也严重缺乏信任,目前难以看到自民党的替代力量。尽管提前大选的结果对主要政党而言都非上策,却是打破政治僵局的唯一途径。   从中长期来看,自公联盟的决裂将深刻影响日本的政治格局和政策走向。今后日本政局或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政坛格局碎片化与“扭曲国会”的常态化。自民党“一党独大”局面被打破后,朝野政党力量分散,日本政坛已进入一个多党竞争、联合执政成为常态的新阶段。国会两院少数派执政的“扭曲国会”局面或将长期化,任何内阁都缺乏稳定强势的执政基础,必须在各项政策上都向在野党妥协,导致政策的连贯性和执行力将显著下降。   二是“短命首相”频出和政坛分化重组加速。当前日本政局与1993年的混乱局面颇为相似,当时也是小党林立,八个在野党形成联合导致自民党首次下野,此后几年内阁频繁更迭,主要政党展开一轮分化重组,直至1996年后才逐渐稳定下来。当前日本政坛同样缺乏稳定的政治架构和众望所归的强势领导人,无论谁出任首相组建内阁,一旦支持率下降、政策推行受阻,或将被迫下台,导致首相频繁更迭。在激烈的权力博弈和政治路线竞争中,高市早苗领导下的自民党内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加剧,不排除会走向分裂。各政党也可能围绕“中左自由派”和“右倾化保守派”两条路线展开分化重组,逐渐形成新的政坛格局。 资料图:日本民众穿过涩谷车站前的交叉路口。 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摄   三是“短期应对型”政府导致内外政策更趋短视功利。在政治不稳定、政权更迭频繁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将更多地表现为“短期应对型”而非“结构改革型”。未来几届内阁或将疲于应对眼前的政治危机和民生课题,尤其是日本国内面临物价高涨、经济停滞等问题,而难以推动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经济上,为笼络民心,新政府或将更加重视宽松货币和财政扩张路线,以短期刺激来提振经济,改善民生,从而加剧日本长期的债务风险。外交方面,无论是高市还是玉木执政,新政府弱势的执政地位和强硬对外立场,可能加剧日本对外政策的民粹化和排外主义色彩,使日本同中韩等亚洲邻国的关系面临风险。政权的不稳定也可能对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产生影响。   总的来看,公明党退出揭示了自民党长期执政体制的结构性疲劳,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将日本政局推向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高市早苗能否稳住阵脚,顺利执政,将成为决定日本今后政局走向的关键。无论结果如何,日本政坛的权力结构将被重构,持续的动荡和高度不确定性将成为日本政治的新常态。   (作者项昊宇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3/396648.shtml
  • “停摆”第十天,特朗普政府开始大裁员
    2025-10-11 09:42
      中新网10月11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白宫方面当地时间10日表示,美国政府已开始大规模裁员。   报道称,白宫方面表示,美国财政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教育部、商务部等部门正在进行裁员,裁员总数目前尚不清楚。   受特朗普政府的裁员行动影响,美国联邦政府2025年已有30万人离职。   截至10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进入第十天。特朗普在“停摆”期间多次威胁要解雇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并暗示他将主要针对民主党支持的政府部门。   特朗普下令冻结给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伊利诺伊州等州至少280亿美元的拨款,这些州由民主党控制,有大量民主党选民。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1/396634.shtml
  • 英国前首相苏纳克“再就业”
    2025-10-11 09:41
      中新社伦敦10月10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英国前首相苏纳克目前已正式加入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公司和人工智能企业Anthropic,担任高级顾问一职。   英国商业任命咨询委员会10日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表示苏纳克加入新职已通过合规调查。该委员会专门负责监督前政府高官新职的伦理与利益冲突问题。   苏纳克这一跨界任职距离他2024年7月在英国大选中失利、辞去反对党保守党领袖职务约15个月,目前他仍保留英国议会议员身份。   英国商业任命咨询委员会说,根据审查要求,苏纳克未来两年内不得代表两家企业游说英国政府,也严禁使用任首相期间获取的机密信息。其工作内容将聚焦全球层面——在微软,他将围绕宏观经济、地缘政治趋势提供战略参考,并参与该公司年度峰会等重要活动;在Anthropic,则为这家企业的全球战略布局提供建议,两项工作均不涉及英国本土具体政策议题。   英国媒体称,苏纳克与科技领域的交集并非首次。2023年他担任英国首相期间,曾将人工智能安全作为施政重点,不仅推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还牵头举办人工智能峰会,为此次跨界积累了政策经验与行业资源。   苏纳克透露,将把两份顾问工作的收入全额捐赠给与妻子阿克莎塔·穆尔蒂共同创立的“里士满计划”慈善机构。该机构具体运营方向暂未对外详细披露。(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1/396633.shtml
  • 欧盟监测机构:全球经历有记录以来第三热九月
    2025-10-10 10:02
      中新网北京10月9日电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称,2025年9月全球气温为有记录以来同月的第三高,仅比同月最高温低0.27摄氏度。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9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6.11摄氏度,比2023年和2024年同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分别低0.27摄氏度和0.07摄氏度,但仍较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平均水平高出1.47摄氏度。   报告显示,2025年9月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为20.72摄氏度,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海表温度显著高于同期平均水平,部分海域创下历史新高,北极海冰范围较同期平均水平低12%,南极海冰范围较同期平均水平低5%。   报告指出,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来发电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气温升高,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受人为因素所致全球变暖影响,尽管9月全球未出现破纪录高温,但极端天气状况持续。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上个月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2025年8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达16.6摄氏度,较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平均水平高出1.29摄氏度,也达到有记录以来同月的第三高。(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0/396620.shtml
  • 美政府“停摆”持续:美国人陷入困境,两党僵局加剧
    2025-10-10 10:02
      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美国辛克莱广播集团旗下新闻网站“thenationaldesk”报道,当地时间8日,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8天,目前仍看不到结束的迹象。民主党与共和党立场愈发强硬,拒绝就临时拨款法案达成协议。   报道称,共和党人希望政府重新运作,并将当前支出水平维持至11月下旬;而民主党人则要求取消“大而美”法案中涉及医疗补助计划的修改,并延长《平价医疗法案》的强化税收抵免政策。   该媒体称,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在每日新闻发布会上“难掩恼怒”,他继续指责民主党人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玩弄政治把戏”。   “众议院的工作已经完成,现在该参议院采取行动了,” 约翰逊对记者表示,“在这里为了作秀式投票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我们已经行动了,法案也已提交过去。这是一份仅24页的‘清洁法案’,是保障民众基本生活运转所需的最低限度方案。但查克・舒默和他的43位民主党同僚,仍在坚持错误立场。”   报道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暗示,他愿意就民主党人的诉求展开谈判,但坚持政府必须首先恢复运转。   然而,民主党人认为,在约翰逊让众议院本周暂停立法会议的情况下,僵局很难快速解决。   “数千万美国人即将面临医保费用大幅上涨的困境——在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国家,这怎么能被接受?”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杰弗里斯表示。   “由于共和党的所作所为,一场医疗危机正在美国民众眼前上演——而他们却在休假。” 他继续批评道。   与此同时,特朗普威胁要大规模解雇联邦雇员,并拒绝向其余雇员支付欠薪。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负责人拉斯・沃特称,法律并未规定欠薪是自动发放的,需国会批准才能执行。   报道还称,政府“停摆”对航空旅行也造成了严重影响,空中交通管制员人手短缺已导致多个主要机场出现航班延误。交通部长肖恩・达菲日前表示,自上周停摆开始以来,申请病假的管制员人数不断增加。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员属于关键岗位人员,即便政府停摆,他们也必须继续工作,但无法获得薪资。   另据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多数美国民众认为当前国会山的政治争论并不足以成为政府“停摆”的理由,许多人对官员处理危机的方式表示不满。与此同时,大部分民众对停摆带来的连锁影响表示担忧,包括对经济和联邦雇员的冲击。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10/396619.shtml
  •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两年 加沙停火谈判持续
    2025-10-9 13:25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电 综合消息:至今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新一轮巴以冲突已持续两年。最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多方调解力量正加紧斡旋,力求实现停火和解救被扣押人员。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7日晚,以色列举行全国纪念活动,纪念哈马斯2023年10月7日对以色列南部发动袭击两周年。   以色列《国土报》称,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当晚发表声明,缅怀以色列阵亡者及失去生命的公民。他说,以色列将继续采取行动,实现战争的所有目标:解救所有被扣押人员,消除哈马斯的统治,并确保加沙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据联合国官网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再次呼吁立即无条件释放被扣押人员,立即停止在加沙及以色列区域的“敌对行动”。   他说,永久停火和可信的政治进程对于防止进一步流血和为和平铺平道路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最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仍在埃及继续。据《以色列时报》报道,以总理办公室7日表示,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最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已取得进展。   一名以总理办公室官员称,目前谈判形势乐观,但以方持谨慎态度,并警告说“哈马斯可能随时制造障碍并退出谈判”。   据埃及《金字塔报》报道,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7日在埃及接受采访时表示,哈马斯已准备好签署停火协议并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但需要保证加沙战争“彻底”结束。   他说,哈马斯来到沙姆沙伊赫是为了进行“负责任且严肃的谈判”,直接目标是结束战争、以军撤出加沙地带以及交换被扣押人员和巴勒斯坦囚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据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说,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将于当地时间8日前往沙姆沙伊赫参加加沙停火谈判。   发言人表示,穆罕默德的参与“正值谈判的关键阶段,再次证明了调解员达成协议以结束加沙地带灾难性战争的决心”。   此外,土耳其国家情报局局长易卜拉欣·卡林也将于8日前往埃及参加谈判。   报道称,卡林的主要议程是实现加沙停火、落实被扣押人员与囚犯的交换以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09/396598.shtml
  • IMF总裁:全球经济展现韧性 不确定性是新常态
    2025-10-9 13:24
      中新社华盛顿10月8日电 (记者 沙晗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当地时间8日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说,全球经济在面对多重冲击的情况下展现出了韧性,但不确定性是新常态。   格奥尔基耶娃当天在华盛顿米尔肯中心发表了IMF秋季年会揭幕讲话。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比此前担心的要好,但比需要的要差”。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在今明两年仅略有放缓,所有迹象表明,世界经济总体上经受住了多重冲击带来的巨大压力。   格奥尔基耶娃指出,受地缘政治变革、技术革新、人口结构转变等因素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不确定性已飙升并将继续攀升,不确定性已成为新常态。   对于关税问题,格奥尔基耶娃说,从目前来看,关税带来的冲击好于预期,世界已避免陷入针锋相对的贸易战,但开放程度大幅下降。美国的贸易加权关税税率从4月的23%下降到现在的17.5%,但美国的有效关税税率目前远高于其他国家。IMF呼吁各国政策制定者遵守贸易规则,共同维护贸易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   格奥尔基耶娃还说,到2029年,全球公共债务将超过GDP的100%,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务问题均突出。各个国家,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都有必要开展财政整顿以削减财政赤字。   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将于10月13日至18日在华盛顿举行。(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09/396597.shtml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这三位科学家获奖
    2025-10-8 10:58
      中新网10月6日电(郑云天) 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   “战胜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诺贝尔本人对实验生理学很感兴趣,并想为那些通过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而取得的新进展设立奖项。根据诺贝尔的遗嘱,由瑞典的卡罗琳学院这一医学院及研究中心,来负责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   百余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们孜孜探索,研究成果涵盖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代谢学及免疫学等诸多领域,推动着世界医学进步,造福着人类社会。   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德国生理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他发现的血清疗法,为白喉和破伤风疫苗方面取得进展奠定了基础,被称赞“给了医生战胜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举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领奖。   疟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传染病之一。而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2年,年仅32岁的加拿大生物学家弗雷德·班廷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与合作者麦克劳德共同发现了胰岛素,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时间不是获奖阻碍   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百年历程中,许多发现或发明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沉淀才能显现出来,一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是在发现或发明出现若干年后,才被授予的。 资料图:诺贝尔奖章。   美国细胞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发现了“跳跃基因”,直到1983年才因这一成果获得诺奖,而她的发现甚至早于DNA分子结构的发现。美国病毒学家裴顿·劳斯在1916年发现了鸡体内肿瘤病毒与癌症的关系,但直到50年后的1966年,这一发现才获得诺奖认可。   诺奖得主卡罗尔·格雷德也是在其研究发表20多年后才获奖,她指出时间的沉淀对医学科学来说是一项有益条件,因为一项发明或发现的意义可能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现。   2011年,加拿大免疫学家拉尔夫·斯坦曼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诺贝尔委员会并不知道,在公告发出的三天前,他已经去世了。之后,委员会决定遵循诚信原则,仍将该奖项授予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章图案,是手持打开书本的医学之神,正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百余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每一项获奖成果,都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8年10月1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表彰其发现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   回顾近10年得主及其成就   2024年   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昆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获奖。   2023年   匈牙利-美国科学家考里科·卡塔林和美国医学家德鲁·韦斯曼因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针对新冠感染的有效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开发成为可能而获奖。   2022年   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因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2021年   美国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因在感受温度和触觉方面的发现获奖。   2020年   美国科学家哈维·阿尔特、查尔斯·赖斯以及英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因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奖。   2019年   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获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2018年   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因发现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年   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因解释了许多动植物和人类是如何让生物节律适应随地球自转而来的昼夜变换的,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   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时,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发现对一种由蛔虫寄生病引发的感染采取了新的疗法”同获该奖。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08/396585.shtml
  • 哈立德·埃纳尼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任总干事提名
    2025-10-8 02:38
      中新社巴黎10月6日电 (记者 李洋)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当地时间6日在巴黎投票表决,来自埃及的哈立德·埃纳尼获得教科文组织下任总干事提名。他是执行局推举的唯一总干事候选人。   埃纳尼当天赢得教科文组织执行局57票中的55票,以压倒性多数获得总干事提名。该提名将于11月6日提交至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的教科文组织大会,由全体会员国投票表决。如果得到大会通过,他将于11月中旬就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接替奥德蕾·阿祖莱。   根据教科文组织当天发布的新闻稿,埃纳尼现年54岁,生于埃及吉萨,是一名埃及学家,现任埃及赫勒万大学埃及学教授,他在这所大学执教30余年。他拥有法国蒙彼利埃第三大学埃及学博士学位,并多次受邀担任该校客座教授。埃纳尼曾领导埃及文明国家博物馆和埃及博物馆。他还曾担任埃及文物部长、旅游和文物部长等职务。   埃及外交部6日通过社交媒体向埃纳尼表示祝贺,并祝愿他能成功履职。(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08/396573.shtml
  • 特朗普宣布11月起对输美中型和重型卡车征收25%关税
    2025-10-8 02:38
    中新社特朗普宣布11月起对输美中型和重型卡车征收25%关税   华盛顿10月6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自11月1日起,将对输美中型和重型卡车征收25%关税。   9月25日,特朗普曾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自10月1日起对进口重型卡车征收25%关税。这项关税政策因遭到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反对而被迫推迟。   当时,特朗普还宣布,自10月1日起,对进口的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征收100%关税;对所有厨房橱柜、浴室柜及相关产品征收50%关税、软体家具征收30%关税。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9月9日宣布,将在11月首周听取口头辩论,审议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多数关税的合法性。(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08/396572.shtml
  • 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6.6级地震
    2025-10-8 02:37
      中新网10月7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当地时间7日晚间,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发生6.6级地震。   消息称,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99.4千米,震中位于该国莱城附近,附近有包括莱城在内的多个城镇,人口约10万。目前暂无海啸风险。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08/396571.shtml
  • 泰国19个府遭遇洪灾致22人死亡
    2025-10-8 02:36
      中新社曼谷10月7日电 (记者 李映民)据泰国防灾减灾局7日通报,泰国共有19个府发生洪灾,受灾人数接近37万人,有22人死亡。   泰国防灾减灾局通报称,洪灾覆盖泰国19个府,84个县,541个乡镇,3036个村庄,总计109426户家庭、369724人受灾。目前已确认死亡22人,其中彭世洛府1人、程逸府8人、碧差汶府1人、披集府1人、大城府8人、益梭通府3人。   泰国防灾减灾局向25个府部署了790多套救灾设备,协助开展防洪、应急响应、救援行动和复产工作。   另据泰国媒体报道,泰国政府将向受洪灾影响的家庭提供经济援助,每户9000泰铢(约2000元人民币),泰国总理阿努廷已指示各府紧急协调相关机构,开展全面调查,并编制受灾家庭名单。(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08/396570.shtml
  • 第二日谈判结束 哈马斯与以色列重点讨论撤军及释放被扣押人员
    2025-10-8 02:35
      当地时间10月7日晚,据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一名消息人士透露,当天哈马斯与以色列方面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的谈判已结束。双方在调解员参与下重点讨论了以军撤出路线和释放以方被扣押人员等议题。   消息人士称,哈马斯代表团在会谈中要求释放以方被扣押人员必须与以军最终全面撤军同时进行。哈马斯代表团强调实现加沙地带最终停火和以军全面撤出需要获得国际社会的保证。   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6日开始在埃及北部沿海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双方谈判以间接方式进行,第一天持续了4个小时,在积极的气氛中结束。(总台记者 米春泽)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08/396568.shtml
  • 世界银行:尼泊尔2025/26财年经济增速或降至2.1%
    2025-10-8 02:35
      中新社加德满都10月7日电 (记者 崔楠)世界银行7日发布最新一期的南亚发展报告指出,受政治不确定性和社会动荡影响,尼泊尔2025/26财年经济增速预计将放缓至2.1%,并可能在-1.5%至2.6%之间波动。   尼泊尔2025/26财年自7月16日开始,尼泊尔政府曾在本财年预算中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   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指出,9月8日和9日尼泊尔多地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游行,扰乱了公共和私人基础设施运行,亦波及旅游、保险等行业,严重削弱投资者信心,并对整体经济造成冲击。报告还认为,2025年雨季结束延迟,可能进一步影响该国农业生产。   根据该报告,南亚地区2025年整体经济增速预计为6.6%,到2026年将放缓至5.8%。其中,印度预计增长6.5%,不丹7.3%,孟加拉国4.8%,斯里兰卡3.5%,马尔代夫3.9%。(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08/396567.shtml
  • “塔台无人值守” 美国政府关门危及民航 两党相互指责
    2025-10-8 02:34
      当地时间10月6日,由于美国政府“关门”持续,洛杉矶地区的好莱坞伯班克机场当晚数小时无空管人员值守。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洛杉矶分台记者报道:“下午4点15分之后,塔台内没有空管人员值守,飞机只能在所谓的‘视觉飞行规则’下运行。”   美国政府10月1日停摆后,空中交通管制和执法人员等提供“必要服务”的政府雇员则无薪上班,数十万联邦雇员将被迫无薪休假,白宫甚至警告将大规模裁员。   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继续互相指责,将政府“停摆”的责任归咎于对方。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我们负债37万亿美元,而政府却没有收到任何现金。如果民主党没有投票关闭政府,现在就不会出现关于裁员的讨论。”   国会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民主党人哈基姆·杰弗里斯:“白宫陷入‘静默模式’,不管是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还是我,没有听到政府方面就解决方案发表任何言论。白宫想要关闭政府,继续制造自总统上任第一天以来就给美国人民带来的混乱。”   编辑:李修莉   后期:李修莉   签审:贾延宁 刘轶瑶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08/396566.shtml
  • 捷豹路虎遭网络攻击停产数周后宣布复产计划
    2025-10-8 02:33
      中新社伦敦10月7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捷豹路虎7日宣布,因网络攻击停工近六周的部分工厂将于8日恢复生产。   捷豹路虎隶属于印度塔塔汽车公司,在英国拥有三家工厂,日均汽车产量约1000辆。此次率先重启的为发动机和电池部门,主要生产线则计划于本周晚些时候恢复运转。   为缓解停工数周给小型零部件供应商带来的经营压力,捷豹路虎同时宣布,在生产重启阶段将向部分合格供应商提供零部件预付现金。9月底,英国政府已向该公司提供贷款担保,用于支持其供应商体系。   分析师估算,捷豹路虎因停产每周损失约5000万英镑(约4.7亿元人民币)。经济学家曾警告,此次长期停工可能对英国制造业整体产出造成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捷豹路虎是今年英国又一遭网络攻击的知名企业。此前,英国主要零售商玛莎百货因数据泄露被迫关闭网上商店两个月。   此外,就在上个月,欧洲多家机场值机服务遭遇勒索软件攻击,导致大量旅客滞留。英国媒体分析称,这些事件凸显出全球企业在日益复杂和频繁的网络攻击面前的脆弱性。(完
    https://www.oliannews.com/gj/2025/10-08/396565.shtml

友情链接

中国新闻网 中国侨网 浙江都市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外交部 统战部 国侨办 中国侨联 浙江侨办 福建侨办 辽宁侨办 意政府网 意外交部 意内政部 意共和国报 安莎社 中希时报 波兰华人 华人街网 意网大全

中意使领馆及领事服务机构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 中国驻佛罗伦萨总领馆   中国驻米兰总领馆         中国领事服务网       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   意大利驻上海总领馆  意大利驻广州总领馆   意大利驻重庆总领馆  
欧洲联合通讯社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Via Collazia N°2F. 00183 Roma Italy
电话:+393922338888; +8617318051558
微信:hlb339002;QQ:339002; 微信公众号:Olian-News
E-mail:ouliannews@gmail.com;339002@qq.com
[闽ICP备18001571号-2]; [Italy :Tribunal Di Firenze N°5374]
Copyright ©2010- 2025 olannews.com;ola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