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福寺的位置是在太原市西北方向的崛围山之巅,唐朝时期的初建,是作为文殊菩萨道场之一而存在的,最初它是被称为崛围教寺的,听着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了解到这里在唐宋两代的时候,是有着极盛的香火的,年代的流传这里在宋末的时候毁坏在战火之中,到明朝时期再次建立,但却同唐代时期有所不同,明朝时期他则是作为晋王宗室重要礼佛之处存在,多福寺的名字是在弘治年间的时候改的,在年代的这份变迁之中这里的景致经历了不断的修缮,才成就了现在我们所看的的景致,绝美的盛景,历史的渊源,而且这里的景致在二零零六年的时候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的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带着这份初步的认识,我开始了在这里的正式游览,走进山门便可以知晓这里是由一处三进的院落而构成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千佛殿几处颇具文化意蕴的景致在这里的中轴线上一次由南向北而建造。
在这里的第一处观赏我走进这里的同天王殿相对的寺院主建筑大雄宝殿,站在建筑之外远远的望去,是可以完全的领略到这处建筑所具有的盛大雄伟壮阔之感的,面阔的七间房屋,进深的五间房屋在这里瑰丽的呈现着,在它的四周都有着围廊的建筑,前后出檐的地方则有明柱支撑着,屋顶的四周处才是这里最为独特的地方,琉璃的剪边在四周完美的渲染着,宏伟的感觉是在这些修饰之中全然呈现着的!
走进殿内便可以看到这里一共是供奉着三佛四菩萨的,正中间处供奉的则是释迦牟尼佛佛,在它的两边所供奉的则是药师佛和弥陀佛,这便是这座殿内所供奉的三座大佛,四座菩萨则是在不同的位置中供奉着,普贤、观音、文殊三位菩萨是分别立在三佛的前边的,而另一尊倒坐观音则是在释迦佛的后背处,庄严肃穆的感觉是观赏着这里景观之时便得到的感受到的,在大殿墙壁之上所呈现出的八十四幅连环画是我感到最惊艳的地方,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在这些壁画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流畅的线条设计,完美的颜色配合,将其中的立体感清晰的呈现出来,一幅幅连环画之间仿佛是在栩栩如生的呈现故事一般,听闻这里精美的壁画是明代时期的精品呈现,历史的溯源感将这一幅幅壁画塑造的内蕴十足。
感受过宗教的文化,观赏过建筑的古韵,欣赏过形象的壁画之后,我走进了这里的第二进院落,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是这里的藏经楼,双层的复合建筑体是观赏这里景致之时一眼便可以领略的,上阁下洞的复合体建筑是诠释出一番别样的风味的,在它的外部有六根大柱子将它的上下处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极自然的感觉,这里下边的洞名是晨息洞,阁名则被称为文殊阁,在洞门石柱之上是可以看到一处笔法极高超的墨迹的,听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了解到这是傅山先生的手书,酣畅淋漓的感觉在其间是有着一份极大的体现的,在最东边的一处洞内是可以观赏到傅山先生的塑像的,藏经楼东处的一处景致亦是同傅山先生有所关联,傅山先生曾在东侧的红叶洞中读书行医过,在藏经楼的西侧的殿是被称之为龙王殿的,在殿内则有着龙王的塑像,在这处殿前的有一处水井,听着身边的谈论我了解到这处水井便是文殊菩萨所赐的“龙池”。
体验阁楼双层设计的独特美感,领略名人在此处的故事,感受别样的风韵美感之后,我便走进了这里的第三进院落,千佛殿是第三进院落的主要建筑,而且它还是全寺之中最上边的一处佛殿,三世佛、四大菩萨都在殿内供奉着,三面墙壁之上之中共有八百七十多尊的佛像,走在这里观赏之时,我还听闻到原来在这里的殿前的牡丹池有着五百多年之前的牡丹,但在动乱年代却遭到了毁坏。
在寺院之中除了可以欣赏到别具年代感的建筑格局,领略到宗教文化的特色魅力之外,亦是可以见识到许多院内的文物存留的,后院之中的四合院建筑,南北方向的呈现,在殿内是可以看到许多塑像的呈现的,这些大多是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作品,院内残存的三棵古老的柏树,长相极其奇特被称之“怪柏”听闻它是太原景致的八景之一。在太原的游览就是这样极富美好情感的,可以欣赏古老意韵十足的老式建筑,可以学习到几千年流传的历史文化,可以体验到太原的民俗风情,了解一份城市的人文魅力,总之在这里的观赏是可以在内心之中得到一份极其舒适的感觉,再美好的语言都不足以修饰这座古老的城市,聆听再多的词汇都不如深入其间,领略这份绝美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