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评 新闻时政 华人生活 便民服务 文化旅游 中欧活动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揭秘:佛教法显是怎样一个人,《佛国记》又是怎样一部书?

2019年03月04日 03:42 稿件来源:百家号

【字体:↑ 大 ↓ 小

东汉明帝时,佛教由天竺(今印度)经西城(今新疆)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开始盛行,天竺和西域的高僧不断东来传教,而内地度诚的僧侣向往天竺佛教圣地,相继西去求经拜佛,形成佛教管侣东来西去相望于道的热潮。在历史上我国最早到天竺联经制圣的高清,便是闻名中外的旅行家法显。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揭秘:佛教法显是怎样一个人,《佛国记》又是怎样一部书?

  法显本姓龚,出家为僧之后改姓氏为释氏,东晋平阳郡武阳县(今山西襄垣县)人,生于334年去世于420年,他有三个哥哥,都幼小病故,父母怕他再夭折,在他三岁的时候,便度为沙弥(童僧),从此他便在长安的一个寺庙里面生活。二十岁受大戒,逐渐的成为精通三藏的高僧(总经、论、律合称为三藏)他在探索经律时,深感“律藏残缺”决心亲往天竺取经求律,瞻仰佛迹,“欲令戒律流通汉地”。

  后秦姚兴弘治元年(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三月,法显已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毅然借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四人从长安出发,到了张掖(今甘肃张掖)以后,又有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五人参加了取经。他们十人从敦煌度过一千五百里的流沙戈壁地带,到了愚善(今新疆若羌县),经罗布泊西至乌夷(今新疆焉者县)、从乌夷向西南越过“中无居民,涉行艰难”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了于阗(今和阗)。由于闻沿着昆仑山北的古道行进,超过“崖岸险绝”,“壁立千仞,临之目眩”的葱岭高原(今帕米尔),渡过新头河(今印度河)。

  经北天竺、西天竺(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到中天竺、东天竺(今印度、尼泊尔),朝拜瞻仰了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处,长住说教处、转法轮处、苦行成道处、涅粲处等佛迹。法显在巴连弗邑住了三年,“学梵书梵语琴律”。然后沿着浩荡的恒河东南下至多摩梨帝国(今孟加拉国)。在这里住了两年,“写经及画像”。由此经海上西南行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留住了两年,见“其国和适,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当他看见佛像前供奉着从祖国而来的白绢扇,“不觉凄然泪下满面”,思归故国。

  义熙七年(公元411年),他乘商船东归,在茫茫大海中,不知方向,只“望日月星宿而进”,至耶婆提(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停留五个月,改乘去广州的商船,经西沙群岛驶向广州。途中忽遇“黑风暴雨”,飘过台湾海峡、长江口,船中粮水将尽,“取海咸水作食”。于义照八年七月,遇大风将船漂至青州长广郡(今山东即墨)的牢山(今青岛劳山),看见了大白菜,才知道回到了久别的祖国,高兴得热泪盈眶。

  长广郡太守李嶷崇信佛教,得知是“沙门持经像乘船泛海而至,”特派人至牢山海边迎接。法显从祖国出行到天竺时同行九人,有的在半途返归,有的在途中死亡,回来时只有法显一人。法显是一个意志很坚强,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高僧他长途跋涉,经过荒无人烟的大沙漠,越高山,穿峡谷,渡大河,漂大海,行程数万里,经历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前后凡十四年,携回许多梵文经典。

  法显回到祖国以后,虽年近八十的高龄,仍然积极从事传播戒律、翻译佛经的工作。义熙九年(公元413年)七月,他到建业(今江苏南京)道场寺,与宝云等翻译《大般泥洹经》等六部佛经,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后至湖北荆州辛寺,不久便死在那里,死时已八十六岁。法显根据旅行见闻写了《佛国记》,又称之为《历游天竺记传》、《佛游天竺记》、《法显传》。大约成书于(公元416年) ,这是我国最早一部中外长篇旅行传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旅行记之一。

【编辑:胡彪】
要闻回顾
+more
精彩图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