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章莹颖遇害三年间:生死两茫茫
“她写了什么?你读给我听听。”叶丽凤不识字,盯着日记本问。
“最近发生了好多事,或许一直发生了好多事,没时间整理,却一直在感触:时常颓废,什么事都不做,打不起精神,放纵的一天。为什么这么拼?这么累?活着究竟为了什么?一天开始又过去,我怎么样,世界却依然向前、纹丝不动……
今天打电话给爸爸说:老爸,你管老妈的钱管得太紧了。爸爸说,女儿呀,老爸是想把钱省下来给你读书用啊!是呀,我有什么资格因为感情,因为懒惰而荒废呢?”
那厚厚的日记本里,记录着女儿章莹颖的喜怒哀乐,叶丽凤此前从未碰触过。7月8日,她听着日记中的心情,想起此前活蹦乱跳的女儿,她的快乐、困惑与收获,都一去不复返。叶丽凤泪流满面,一边呼喊:女儿呀,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2017年4月,27岁的章莹颖带着梦想飞往太平洋彼岸,计划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进行为期五年的交流学习。两个月后的一天,她突然失联了。
此事很快在中美引起轰动,美国联邦调查局随后逮捕了28岁白人男子克伦特·克里斯滕森——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物理系博士。他绑架并谋杀了章莹颖。案子历经侦查、审理、起诉、开庭,两年后,克里斯滕森被判处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
在实施谋杀前,克里斯滕森曾去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透露其有心理问题。今年6月24日,美国法院驳回了章莹颖家人对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两名心理顾问的诉讼。父亲章荣高说,考虑隔着一个太平洋,以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他们最终放弃了上诉。
案件告一段落,伤痛却永远无法停止。三年过去了,生死两茫茫,章莹颖的遗体至今没有找到。
事发
2017年4月24日,章莹颖飞抵美国,去了向往已久的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这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与中国颇有渊源,上世纪初,伊利诺伊大学接收了大批庚子赔款的中国留美学生。
女儿到美国后,叶丽凤不放心,每天给她打微信视频。因为有时差,她们经常不分昼夜。半个月后,她改成每周打一次,时间定在周日上午八点到九点——章莹颖经常一边跟母亲聊天,一边准备晚餐煮面条。
初到美国的章颖莹心情是愉快的,夹杂着一丝孤独与伤感。她在日记本里记录下了这段时间的经历和心情——
“2017年4月30日,到美国一周。伊利诺伊州大学很美,有中山大学的味道和感觉,其实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但随之而来,心里是慌的,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在美国,第一次完全独立地生活。从办公室回来,面对的依旧是自己。这种感觉有点落寞。但是我却依旧想尝试。
她偶尔在日记中流露出不适:“大风天,又冷,雨又大,独自一人在这陌生的国家,路上看不到几个人类。只有身边一辆辆车飞过又飞过……在路边等公交,我冻成了一雕塑,不回头,头发会乱;别转身,步伐会乱。”
即便如此,她积极适应美国的生活,不允许自己有太多情绪。6月1日,她在日记中写下生活安排,包括学习、跑步、早饭……最下面,她写了一句:life is too short to be ordinary !(短暂的人生拒绝平庸。)
2017年6月9日,章莹颖从学校回公寓,吃完中饭又出了门。下午1点39分,她给一租房机构管理员发去一条短信,告诉对方,她准备2点10分过去签订房屋租约。
那一天,她穿粉白色上衣、牛仔裤,一双白色网球鞋,头戴碳色棒球帽,背一个黑色的背包。据监控显示:1点35分,她上了一辆公交车。1点52分,她在斯普林菲尔德街和马修大道的交汇处下了公交车。之后,她试图拦下另一辆公交车,没有成功。她向北走,在东南方向的一树荫处停下。
下午2点,一辆黑色“土星阿斯特拉”轿车出现。它兜了一圈,随后停靠在章莹颖旁边。两人进行了简单的交流。2点04分,章莹颖上了车,坐进前排副驾驶位置。车子一路向北,消失在北古德温大街。
司机叫克里斯滕森,是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物理系博士。他在学校做物理学助教,并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助教。一位学生记得,克里斯滕森看起来博学、温和,而且很受学生的尊敬。
另一面,这位助教曾去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他自称青少年起就有抑郁,经常觉得孤独和绝望,不想活了,并有好几年的酗酒和药物滥用史。他没有朋友,除工作之外,只和妻子一人联系。前一段时间,妻子想和他分居,他不同意。最终,两人形成一种开放式婚姻,各自找了男女朋友。
章莹颖出事的当天上午,一白人女孩在路上,也遭遇了一辆黑色轿车。司机戴着飞行员墨镜,自称是便衣警察,让她上他的车,回答几个关于附近社区的问题。他出示了警徽,但没有扫描设备,也没有收音机。女孩发现不对劲,报了警,并在脸书上写下了这次遭遇。但章莹颖没来得及看到。
当天下午2点38分,此前联系的房屋管理人员给章莹颖发了一条短信,没有收到回复。
克里斯滕森把她带到公寓,想用手掐死她,但章莹颖求生意志很强,“她怎么都死不了,我不敢相信她还活着,所以,我把她抬进我的浴缸。我拿了一根棍子,拼命地打她的头部。她的头裂开了,我把她的头砍了下来……”
彼时,太平洋的另一端,中国福建的章荣高夫妇对此一无所知。
节约,再节约
1990年12月21日,章莹颖在福建省北部的南平出生。
父亲章荣高上过初中,在一家公司帮人开车,母亲叶丽凤没读过书,是家庭主妇,一家人就蜗居在章荣高的单人宿舍里。
1993年,章荣高向岳父借了3万块钱,修建了一栋底面积75平方米的楼房,一共三层。房子建好后,他们把一楼和三楼租了出去。那时候,叶丽凤父母在老家水吉镇办电杆厂,赚了不少钱。他们房子的设计、木材、水泥、门窗等都靠叶丽凤父母的帮忙。
那一年,儿子章新阳出生。章荣高一个月工资几百块钱,修房子又借了好几万块钱,生活很拮据,但叶丽凤很满足,每天操持家务,一家人和和美美。
章莹颖从小懂事,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她把父母给她的零花钱存起来,用来买文具,交学杂费。
那时候,姐弟俩学习成绩都好,几乎不用母亲操什么心。
每天清晨,章莹颖早早起床,悄悄地爬到阁楼读英语。为了不吵醒别人,她经常读得很小声,甚至把窗户和门都关了起来。她吃完早餐,带着弟弟一起去学校。她甚至经常催叶丽凤:“快点,快点,要来不及了……”二楼的墙壁上,她写满了每天的计划。
小姨叶丽青记得,章莹颖十来岁时,有一次给她寄了一封信,写满了成长的烦恼与困惑。她看完很惊讶,没想到莹颖小小年纪,就开始思考人生和社会。叶丽青上过高中,是家族里“有文化”的人。
章莹颖读初二时,英语考了全校第一。学校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上台发言。父母不善言辞,想叫叶丽青去发言。章莹颖说:“不行,必须父母中的一个去。”叶丽凤记得,她和丈夫都不想去,在房间里“石头、剪刀、布”来决定。章莹颖笑得合不拢嘴。
她也曾抱怨过父母。那时,夫妻俩因为各种事情经常吵架。叶丽风觉得,这对两姐弟有一定的影响。初一没读完,章新阳就辍学了。他去广东学做雕玉,觉得太磨人,几个月后回了老家。他跟着一亲戚做广告,做了几年,又去商场卖手机。
章莹颖称那段日子为“黑暗时光”。她保护着自己,埋头苦读到高考结束。
2009年夏天,她收到了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入学第一年,她就拿到了5000块钱的奖学金。
上大学后,别人买衣服、化妆品,她从来不买。那时候,她一年学费六七千块钱,生活费一万多块钱。家里经常入不敷出,章荣高东借西借,欠下的债务越来越多。
她总告诫自己:节约,再节约,别花多了,都是爸妈辛苦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