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托举生的希望——“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侧记
新华社成都4月6日电 题:医者仁心托举生的希望——“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侧记
新华社记者王秉阳
4月3日,在“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走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现场交流活动现场,面对台下几百名医护工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荃分享了一桩往事:12年前,正在准备小升初的小学生小雪因为高热、腹痛,被父母搀扶进北京儿童医院,在门诊就诊过程中出现意识障碍、感染性休克,命悬一线的小雪被紧急送往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此时王荃正值守夜班。
氧疗呼吸支持、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扩容、脏器保护……面对危在旦夕的患者,王荃“忙活了溜溜一宿”,有赖及时抢救,小雪最终体征稳定下来,之后的恢复也很顺利。
王荃交流时提到,今年2月,小雪专程去医院看望自己。12年过去了,当年命悬一线的小学生如今已经快要研究生毕业,见面后小雪在朋友圈发了和王荃的自拍合影,写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救命之恩呢?”在两个人灿烂的笑容下方,她给王荃的微信备注名是“最厉害的王大夫”。
“因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曾助她一臂之力,她说遇见我们是人生之大幸,对我们医护而言又何尝不是人生之幸事呢!”王荃这番话,激起了台下持久不息的掌声。
对小雪而言,这次抢救意味着重获新生。而对王荃来说,这一幕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在急诊科,每天都有孩子健康地出院,也有些生命在这里永远地画上句号。从医23年的王荃说自己对生死永远不习以为常。“只要有希望,我们都愿意用100%的付出去争取。”今年3月,她被评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因为心里惦记着患儿,王荃24小时待命,难得休息。但她仍热心于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的科普工作。一周多以前,王荃在新疆阿克苏市第四中学为300多位中学生教授儿童健康知识和急救技巧。“为了孩子,我们一直都在。”护佑儿童们健康成长是王荃最大的心愿,也是她努力前行的动力。
在与死亡争分夺秒的斗争中,无数医务工作者都在拼尽全力、寸土必争,为患者托举生的希望。
在搀扶下,已到耄耋之年的丁文祥教授在台上落座。今年2月,他被评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作为这次交流活动中的最高龄嘉宾,还有两个月,他将迎来自己的90岁生日。然而在两年前,他才正式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退休。
翻看丁文祥的简历,也阅读了一部中国小儿心胸外科的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他凭借对一本辗转得来的国外小儿外科学专著的认真研读,填补了国内小儿外科领域的空白;1974年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国产小儿人工心肺机,使得中国小儿先心病不再是绝症;1984年引入配套成组的医护团队和国际先进设备,为开展婴幼儿心脏手术提供硬件保证;为使小儿心血管外科技术能在全国推广,丁文祥在国内开展培训,为全国30余家单位建立小儿先心病诊治中心,培养了成套专业队伍,搭建起整个国内小儿心胸外科的平台。丁文祥教授率领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也被誉为中国小儿心胸外科的“黄埔军校”。
当主持人问起他退休之后的生活,他说的仍然是经常回到医院讨论重症、死亡病例,为后来者传道授业、答疑解惑。“您退休之后的生活怎么仍然都是工作?”主持人问出了台下许多人的问题。丁文祥笑着说,自己的身体还很好,还能为医学发挥余热。
王荃、丁文祥作为获奖人物的代表,是众多“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获奖者乃至全国医务工作者的缩影。经广大医卫工作者和网民推荐评议,截至目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在全国共有219位医务工作者和10支优秀团队上榜,其中有扎根传染病护理事业、多次参加援外医疗的护理天使王新华,也有扎根西南、治疗肝包虫病守护牧区人民健康的王文涛等。他们用奉献和坚守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正是这些心有大我的医务工作者,以筚路蓝缕的精神为医学发展开路架桥、以临渊履薄的态度为患者生命托举希望,写下了不负国家所托、守护人民健康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