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联网2月13日电 据新华社北京 热闹的氛围,丰富的食材,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在热气蒸腾的火锅前,谈天说地。平日里受到大家喜爱的火锅,在春节期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一口小小的火锅,虽然风格迥异却也海纳百川,为身处天南海北的人们带来家乡的味道,人们在品尝美味中迎接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不同的火锅味儿
春节期间,位于北京牛街的聚宝源涮肉,不仅是很多北京人家庭聚餐的选择,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品尝,独具老北京特色的年味儿在这里汇集。
北京的涮羊肉讲究原汁原味,“清水一盏、葱姜二三”便是一锅汤底,食材原有的鲜味在清汤中散发出来。伴随着烧得红彤彤的木炭,人们在热气腾腾中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同样讲究清淡的广东火锅打边炉,也成为各地热捧的过年美食。美团点评最新发布的“年味地图”上,广东火锅打边炉进入无锡等地最受欢迎年菜榜单。
清远鸡、文昌鸡、大铣鸡……广东饮食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而冬天“打边炉”吃火锅又是广东人喜爱的饮食方式,每当岁末年初,在广州经营炭炉鸡煲店的陈汉泉就迎来了一年中生意的旺季。
新春伊始,他的鸡煲店已经迎来了好几批老主顾了,这是他们在年前就早已预定好的饭局。鸡肉品种各有所好,而锅底却一律是用清补凉靓汤,生火下锅,大快朵颐。
红油翻滚,香味袭人。与清补凉靓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火辣辣的红油火锅。一大桌人围坐在一起,夹起毛肚或鹅肠,在沸腾的火锅中“洗刷刷”。几乎所有人,提起四川,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可以涮一切”的火锅。
“火锅能够包容各种食材,可以满足不同口味。”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告诉记者,火锅兼容并包的特点,契合了中国人豁达大度的秉性,也让全国各地的人都易于接受。“大家围坐在沸腾的火锅前,共同回忆过去、畅想未来,在边吃边聊中让心越靠越近。”
幸福的团圆味儿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对爱火锅的人来说,一顿火锅便能让人满血复活,添了底气。
大年初二清晨,北京下雪了。出租车司机杨化争已经工作了一整晚,他来回穿梭在机场、火车站、各个小区之间,接送着过年回家和外出的人们。杨化争也决定早点回家,他开心地告诉记者:“下雪了,陪媳妇吃点辣火锅暖和暖和。”
“先买只土鸡配上海底捞火锅底料熬汤,吃完鸡肉再涮菜,最爱吃土豆片、藕片、豆腐、山芋、火腿。”杨化争笑着说,我媳妇是四川人,就爱吃火锅,但是去饭店吃火锅得花好几百元,我们自己在家吃火锅十几块钱就搞定了。“其实在哪儿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家人一起吃。”
“正月初一到十五,每天都忙得停不下来。”春节假期是很多人休闲探亲的时刻,却是唐春梅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唐春梅是聚宝源牛街总店的大堂经理,19岁时来到聚宝源,她已经在这儿工作了20年。
唐春梅和丈夫在北京打拼,8岁的女儿留在四川老家。“虽然过年不能和父母孩子团圆,但是看着一桌桌幸福甜蜜的家庭在这里过年,我也觉得特别幸福。”唐春梅告诉记者。
今年的除夕夜,陈汉泉和五六个留在店里的伙计一起欢度除夕,大家围坐在沸腾的鸡煲旁,互相讲述着一年的经历、心得,借着鸡煲的热气说着心里话。
看着自己的一班伙计,陈汉泉也会想起自己刚出来打拼的日子。2000年,20岁的陈汉泉来到广州,从做生意到学厨艺,摸索出一门手艺。这几年,陈汉泉都是在外过年,父母妻儿平日都在汕尾老家,但经营餐厅的陈汉泉却不能离开。“一个人在外经常想家,但只有努力奋斗,才能给父母和老婆孩子更好的生活啊。”陈汉泉笑道。
远方的家乡味儿
尽管已经习惯了吃老北京涮羊肉,唐春梅依然怀念家乡四川火锅的味道,这是很多四川人独有的味蕾记忆。
无论多晚的航班到家,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张晓安回到四川成都,第一顿一定是吃火锅。有一次大年三十从北京回来,张晓安下了飞机就直奔火锅店。脱下外套和正装,撸起袖子就开吃,“这一年的奔波和疲惫一下子消失殆尽了。”
家乡的味道,总能给在外奔波的人以心灵的慰藉。火锅,也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味道,无论身处何地,最爱的永远是家乡的“那一口”。
漫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街头,你能看到包括小龙坎、大龙燚等多家来自中国的火锅店。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当地CBD的两家火锅店,每到饭点都会排起长队,队伍中大多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火锅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对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吃火锅就像当地人的BBQ一样,是聚会的首选。”在墨尔本读书的小张看来,只有坐在店里围着咕咕冒泡的火红锅底,才有过节的感觉。
海外学子们还学会了自制家乡美食,小乔十几岁便来到美国费城求学,每逢春节和重要节日,她都会和当地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准备一桌麻辣鲜香的火锅,家的氛围和年的味道就从锅里蔓延开来。
“吃已经成为一种仪式,是情感和思念的寄托。”高巍谈到,不管身处何方,人们最爱的永远是妈妈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新华社记者:杨洋、徐弘毅、李倩薇;参与采写:刘馨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