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评 新闻时政 华人生活 便民服务 文化旅游 中欧活动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欧活动

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侧记

2018年12月04日 16:22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体:↑ 大 ↓ 小

  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主办的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上海举办,长三角文化产业吹响集结号。这是我国第一个以世界级大城市群的文化产业为参展主体和主要内容的文博会,5大板块、330家参展单位、2万平方米展区,见证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成果的大检阅。江苏文化产业主力军团精锐齐出,百企赴沪。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共同主办文博会,引来无限关注,留下诸多启示。

  创意赋能,将文化资源转化成发展优势

  苏州馆内,丝巾、陶瓷杯和团扇上,以精巧的苏作工艺再现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现场,连云港展出百余款西游主题文创产品,“抛出”西游小镇等重点产业项目;“运河文化”论坛、“江南文化与新时代发展”论坛,吸引大量参展人士关注……这些活动体现长三角文化产业的共同关切:如何盘活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将传统织造工艺和市场消费需求相结合,让古老的宋锦借助现代技术和独特创意“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给出的“破题”思路。该公司董事长吴建华介绍,宋锦以往一般只用作大型装裱,但通过面料、工艺及设计的创新,使宋锦文创产品拥有更广泛的用途:以白龙桥为花纹的别致胸花,把敦煌壁画宝相花作为装点的围巾等,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利用宋锦产品传递丝绸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安徽展区,精美的徽州漆器、文房四宝,造型生动的芜湖铁画,古朴的界首彩陶无不闪耀着现代美学品格;在“有戏安徽”专区,戴上VR眼镜就能开始一场“长征之旅”……以创意推动传统工艺和文化资源转化,把长三角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面向时代生活、面向国际传播、能够引发年轻人共鸣的消费品、消费方式,是本届文博会上长三角文化产业呈现的共同趋势。

  文博会期间,“运河文化”论坛举行,各路专家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大运河文化资源,共建大运河文化带,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眼下,运河长三角段沿线省市正着手开发古运河:江苏设立初始规模200亿元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发布《中国大运河蓝皮书》;安徽建立大运河文化带工作机制;浙江致力于把大运河打造成文化之河、生态之河、开放之河和经济之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将为运河两岸经济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顺势而为,数字文化产业势头强劲

  阿里巴巴、阅文集团、网易云音乐、哔哩哔哩……这些数字创意企业,纷纷亮相长三角文博会。

  在“数字经济拓展文化产业新空间”主题论坛上,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区域总经理李德顺指出,数字技术已成为内容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精准化预测、精细化管理和集约化发展;而顺应个性化、场景化和社交化等数字时代的消费特性,成为数字文化产业制胜的关键。

  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相结合,催生短视频、手游、直播、电竞、网络大电影等众多文化业态,新的业态还在不断涌现。文博会上,从事儿童原创音乐版权开发的儿童音乐成长服务商“好童星”,凭借不俗表现受到广泛关注。公司邀请知名音乐人进行时尚童歌创作研发,和百度音乐联合推出中国儿童原创音乐风云榜和中国童歌网,线下运营西湖国际儿童艺术节、举办中国好童星音乐赛事等。目前时尚童歌领域是空白更是蓝海,针对用户需求,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优质内容,打通线上线下,是“好童星”的发展思路。

  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浙江处于领先地位。阿里、网易、华策影视等企业,发挥着“领跑”作用,提升浙江文化产业实力。浙江省委宣传部传播中心副主任刘凡力介绍说,去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打造“八大万亿产业”,今年浙江又提出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促进数字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融合化、国际化发展。

  本届文博会上,由省作协、南京市委宣传部与秦淮区政府共同打造的江苏网络文学谷精彩亮相。以原创网络文学精品为源头,以IP版权转化为纽带,“文谷”的目标是建设成为集网络文学创作、影视、网剧、游戏等文、艺、娱于一体的IP全产业链园区。

  作为网络文学大省,江苏正以网络文学IP全产业链开发为抓手,加快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处长王明珠介绍说,继7月“文谷”落户南京秦淮后,江苏网络文学产业园和江苏网络作家村分别落户南京江宁和镇江。今年,江苏还设立泛华文网络文学金键盘奖、举办首届扬子江网络文学周,这一系列大动作聚焦打造“江苏网络文学新高地”。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将和网络文学产业一起,形成江苏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合力。

  一体化发展,长三角文化产业迎新机遇

  环顾今日世界,大城市群已成综合国力增长的重要引擎。地缘相近、文化同源的沪苏浙皖,如何携手推升文化产业,更是时代命题。

  专家指出,长三角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长三角历史文化相通相融,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文化产业多项指标均全国领先,中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即占四席,这些都是长三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助于破除行政壁垒,促进要素集聚,切实推进长三角文化产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首届长三角文博会上,沪苏浙皖四地文化产业互学互鉴,这既是高水平的“阅兵场”,也是具有合作基础的“朋友圈”。长三角文创特展产业联盟、长三角文化金融合作服务平台、长三角红色区域旅游联盟纷纷成立,一体化发展初具“骨架”。南京博物院文创部主任邱永生认为,以文创特展产业联盟为例,长三角文博有效联动,将集中资源,以更低的投入产生更高的经济文化效益。

  长三角省市的“朋友圈”并不局限于区域内。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城市群将与长三角文博会搭建的平台有效对接,德国、英国等外国驻沪领馆文化处纷纷预订来年的展位。

  立足长三角、辐射全中国、面向全世界,首届长三角文博会圆满落幕,引发无限期待。未来,江苏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扬实体经济之长、扬协调发展之长、扬通江达海之长,不断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全国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本报记者 冯圆芳 陈 洁 吴雨阳

【编辑:吴弘乾】
要闻回顾
+more
精彩图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