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评 新闻时政 华人生活 便民服务 文化旅游 中欧活动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故事里的中国》唤醒心中经典

2019年11月12日 17:01 稿件来源:辽宁日报

【字体:↑ 大 ↓ 小

  央视再一次贡献出了一档精彩的电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

  之前关于这档节目的各种新闻稿,立足点大多打在形式的创新上,“1+N”多舞台空间、进行多线并行的立体叙事、沉浸式的体验,这些听起来新奇的词语,在当下综艺节目比拼创新的大背景之下,反倒让我产生了些许审美疲劳,没有了观看的兴趣。

  偶然间看到了一段短视频,第一代白毛女的扮演者孟于在《故事里的中国》的现场访谈。这位97岁的老人太好看了,满头银发,白晳安详的面孔,讲话声音柔和,条理清晰。她怎么能这么好看啊!第一次有了年轻人常说的被某个人“美哭了”的感受。

  话题扯远了。但也就是从孟于开始,我把已经播出的几期节目全部看了一遍,于是发现,与好看的孟于一样,这档节目里的每一个被访问者、每一段戏剧演出都很好看。

  《故事里的中国》的官方介绍是这样说的:通过“戏剧+影视+综艺”的综合表达方式,演绎经典片段,访谈主创人物,邀请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登台讲述,深入挖掘经典背后的真实过往,再现故事背后的情感力量,以此串联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前五期节目再现的经典分别是《永不消逝的电波》《平凡的世界》《林海雪原》《白毛女》《红岩》。

  也许是巧合,这五期节目中讲述的故事我都有过接触,我参观过《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李白烈士的故居,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李白烈士墓前敬献了鲜花;《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的墓安放在延安大学校园里,我曾在他的墓前坐了好久;《红岩》的故事更是我从小的记忆,在重庆红岩纪念馆、渣滓洞和白公馆旧址参观时,更是认真地寻访过;《林海雪原》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老家黑龙江,读当地老人的回忆录时,看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在萝北县与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土匪作战的大量记载。至于《白毛女》,那更是印象深刻了,去年采访作曲家李劫夫的夫人张洛时,她回忆起了当年在前线为战士们演出、扮演喜儿的情景,89岁的老人还记得喜儿的每一个唱段。

  说这些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大的见识,想必很多人都有过差不多的经历,所以更能够证明的,是这些经典其实早就已经成为建构我们精神世界的养分。在庸常的生活中,我们不会时时想起它们,可这些记忆一旦被某一个节目、某一段演出唤醒,仍然会产生强大的能量。

  在第二期节目中,饰演杨子荣的演员李光洁谈到创作感受时说:“作为一个演员,表演中最难的是三件事,第一个是演真人真事,第二个是有真人真事的经典名著,第三个是有真人真事的经典名著被多次翻拍过。”想必这“三难”对每一位艺术创作者来说都是如此,而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我们既乐于看到经典的重现,又很怕在看到经典重现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当初的感动了。于是,我们对那些经典作品的翻拍就有着极大的苛求,无论是符合原著还是颠覆式的改变都有可能成为槽点。

  但从《故事里的中国》的观看体验中,我倒是有了另一种思考:文艺作品永远只是触媒,它所能触发的那些感动,一定在我们心中早已有之。当我们渴望被新一代的杨子荣、李侠、江姐们感动的时候,是否更应该问一问自己:你心中是否曾经或一直装着他们?(高 爽/文)

【编辑:刘华军】
要闻回顾
+more
精彩图片
+more